您的位置:首页 > 油画

俄罗斯的绘画有什么特点?

  俄罗斯的绘画有悠久的历史,不过,只有在基督教传入以后,曲于拜占庭艺术的影响,俄国才开始有镶嵌画、壁画、圣象画、细密画等几种主要形式。安德列・鲁布廖夫(约1360一约1430)是俄罗斯最早的名画家。他在十四至十五世纪期间画的《三圣图》至今保存在莫斯科特烈恰柯夫画廊里。画的是宗教内容,但画家表现出的不是中世纪天使的体态,而是活生生的人。  十七世纪,俄罗斯绘画开始摆脱中世纪艺术的束缚,不再囿于宗教圣象题材,而致力于表现现实世界,力图如实地反映生活。十八世纪由于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肖像画备受重视,出现了忠实地描写人的个性特点的画家。德・格・列维茨基(1735一1822)是十八世纪下半叶的肖像名画家,他画的《杰米多夫肖像》能够在庄重的贵族生活场合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他的学生弗・卢・鲍罗维科夫斯基(1757一1825)则更进一步在日常生活的普通环境中描写人,捕捉人面部的自然表情,尤其善于以柔和的色调表现人闲逸的姿势、温雅的态度、安静而伤感的情绪。  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绘画艺术中现实主义逐渐取得主导地位,圣经神话题材逐步为世俗生活题材所代替。奥・阿・吉普林斯基(1782一1836)和瓦・安・特罗比宁(1776一1857)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肖像画家。他们摆脱古典主义的束缚,描绘出同代人的形象。两人画的普希金肖像都很著名。这一时期出现了俄罗斯风俗画的奠基人阿・加・魏涅齐安诺夫(1780一1847)。他是卖饼商人的儿子,儿时对工匠和农民生活的留心观察使他日后得以成为描绘农民劳动和农民生活的画家。他常以乡村生活为背景表现体魄健壮的农民的精神美,其名画有《春耕》、《夏收》、《打谷场》、《睡梦中的牧童》等。上半世纪官方学院派绘画的代表人物卡・帕・勃留洛夫(1799一1852)。他的名画《庞贝城的末日》以令人惊叹的色彩表现了毁于维苏威火山熔岩和灰烬的古代城市的悲剧,给出了可怕的惨祸到来时人们表现的复杂心理和感情。  由于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文学运动的影响,表现人民觉醒、揭露农奴制腐败成了十九世纪上半世纪绘画的重要主题。阿・安・伊凡诺夫(1806一1858)是借用宗教题材表现人民精神觉醒的画家。他的巨幅油画《基督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通过人们期待的基督形象,反映出俄罗斯需要一种新的力量来拯救的思想。画面上的基督和蔼可亲,浮雕感很强,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觉。以讽刺性画笔揭露农奴制溃疡的代表画家是帕・安・费多托夫(1815一1852)。他以油画《少校求婚》成名,被称为造型艺术中的果戈理,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奠基人。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民主运动的高涨,对俄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1863年,一批有才华的美术学院高年级学生同只准画神话和圣经题材的学院传统相绝裂,退出美术学院,单独组织起来,研究现实主义绘画艺术,成立了彼得堡的“自由画家协会”,后来在1870年改组为“巡回展览派画家协会”。六十至八十年代俄国最著名的画家大多属于这一派。“巡回画派”画家提倡面对现实,主张艺术要有思想性,绘画艺术应该参加改造:现实生活的斗争。他们的绘画不但揭露和讽刺俄国统治阶级,表现城乡贫民的苦难生活,而且创造了一批为争取新生活而斗争的革命者形象。  伊・尼・克拉姆斯科伊(1837-1887)是肖像画家和艺术理论家,“巡回画派”的思想领袖,他创作了一个俄国作家、画家和社会活动家画像的画廊:托尔斯泰、涅克拉索夫、谢德林、希施金等。他善于描绘人的内心情感和复杂心境。他的名画《在荒野中的基督》、《列夫・托尔斯泰》等都以深沉的目光和真切的面部表情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表现了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义务感  瓦・格・彼罗夫(1833-1882)是“巡回画派”中的一个多产画家。他的名画《复活节的农村宗教行列》和《警察局长来进行审判》分别嘲笑了僧侣、神父和警察。他的名画《送葬》描绘一个失去抚养者的家庭的悲剧,暗淡的色调,忧伤的人物表情真实地表现了死者家属凄惨而无出路的境遇。他的风俗画《猎人的休息》和《捕鱼》含蓄、幽默,体现了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他的肖像画《陀思妥耶夫斯基像》画出了作家的内心世界――苦闷的心情、神经质的手、凝聚的目光,显得十分逼真。彼罗夫的画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涅克拉索夫的诗和屠格涅夫的散文互相呼应,有着内在的联系。

结实 结构严禁 厚重 很有体量感 比较塌实 颜色很写实 变化很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