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油画

印象派绘画 的文化内涵 及其艺术特征 是什么

关于印象派绘画的文化内涵,择其要者而述之:
  
一是将绘画从客观的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的精神表现,反映印象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印象派从艺术精神上对立于西方古典传统绘画,强调创造新时代的艺术形态;他们对主题性地再现现实不以为然,提出应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他们游离于传统艺术所关注的社会功用与教育职能,离开了艺术表现现实的情节化和戏剧性结构,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注重画家对于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擅长于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将绘画从客观的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的精神表现,以迎合新兴市民阶层审美的需求,努力反映印象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印象派并不反对以自然为师,只是强调“不要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印象。”毕沙罗认为:不要根据条规和原则进行,只画你所观察到和感觉到的,要豪迈和果断地画,因为最好不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个印象。在自然面前不要胆怯……人们必须得到唯一的大师——自然,她是永远可以请教的一位大师。印象派认为“记忆”和“想象”可以“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德加谈到:把看到的东西模写下来,这很好。把只能在记忆里看到的东西画出来,那就更好。这是一种改造。在这个改造过程中,想象必须同记忆合作。您只能表现使您感动的事物,也就是非表现不行的事物。那样,您的记忆和您的想象就都可以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这就是为什么那些见多识广、精通技艺的高手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画,差不多总是一些十分可观的作品。塞尚还提醒画家“应防止倾向于文学”,在绘画中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他认为:“艺术家应防卫自己勿倾向于''文学的东西'',这个倾向常常是画家离开真正道路的根源,……以预先定形的神话作为绘画的对象,代替着现实的大地,这是错误的。……假如人们想逼迫自然去表现,扭曲着树木,使山崖做怪相,或过分地使表情细巧,这一切仍然是''文学''。……一幅画首先是,也应该是表现颜色。历史呀,心理呀,它们仍会藏在里面,因画家不是没有头脑的蠢汉。这里存在着一种色彩的逻辑,老实说,画家必须依顺着它,而不是依顺着头脑的逻辑;如果他把自己陷落在后者里面,那他就完了。”毕沙罗的《农家女》的纯朴与率真、《牧羊女》的灵动与鲜活、《鲁昂的石桥与小船》的纯情与本色、《眺望塞纳河》的蓬勃与灿烂等,正是反映了“以自然为师”,描绘了“感觉到的第一印象”。德加的《赛马》的投入与动情、《骑马散步》的闲情与潇洒、《歌剧院休息大厅》的典雅与飘逸、《舞台上的芭蕾舞者》的欢快与忘我等,正是叠加了“记忆”和“想像”,试图“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塞尚的《弯曲的树》的豁达与野趣、《普罗文斯风景——杂木林》的律动与舒坦、《马纳河上的桥》的静谧与清淳,《埃克斯近郊的巨松》的简练与张扬等,正是依循了“色彩的逻辑”,而不是依顺于“头脑的逻辑”。印象派画家从具有“社会学功能”的传统艺术倾向中走出,又带着“绘画的独立性”步入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马奈正是富有创意地纪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他于1877年以后创作的一系列杰出风俗画,如《咖啡音乐会歌手》、《咖啡馆里》、《弗利·贝杰尔酒馆》等,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劳特累克尽管出身贵族,却以带有讽刺意味的心情表现现实,他的笔下的巴黎上流社会的夜生活,没有优雅而高贵的生活情趣,表现的却是一个堕落、污秽并充满欺诈的世界,他的《红磨坊的舞会》中的喧嚣中的狂欢、《女丑角莎尤考》中人物形象的静思与无奈等,实是痛苦的呻吟。这里,也可以领悟印象派要真正反掉传统艺术中的“社会学功能”是不可能的,印象派生活在各种矛盾交杂的社会之中,即便是再三强调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其实是无法真正步入游离于“社会学功能”的“独立性”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