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是有价值的油画?
专业角度就是画得好就有价值
大概有几种角度
一、立意 油画作品大多传达作者对所描绘事物的感受,了解这种感受从而得知作者目的才能对作品进行更好的评论
二、构图 成功的油画作品一定有好的构图
三、表现 如造型准确还是抽象 用色典雅还是明快
四、对作品的主观认识 即于自己的感受 简单来讲就是你喜欢吗
五、名作大多有广泛的影响同时也是对前人的继承 所以透析其背景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画得好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和个性特点就最好),这是艺术价值(同时也有商业价值,不过不排除很久以后才出名的可能),至于怎么判断好坏语言是表达不出来的。如果是业余人士来判断,最好自己多看好的作品(美术史和美术馆)先提高审美,然后参考画家的资历(毕业学校、师从谁、现在从事什么工作、获奖及入选展览情况),至于这些资历,一定要搞清楚行业认可的是哪些,因为很多是水货(取一些看上去很正规的名字)。
另外耀五认为画品即人品不全对!
从画看人不科学,我有一篇文章涉及这方面的问题,你可以参考。这是文章的片段。
人品与画品的关系在中国特有的哲学与文化观念中产生,有着较为复杂的关系和历史观念,那我们在当代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呢?我们在对古代人品的概念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后,对于人品与画品的关系将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绘画是人类的精神产物,是人类抒发性灵,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那么艺术家心灵所迹化的艺术作品必然会打上其主体修为的烙印,那么艺术家是一个怎样的主体也必然在其迹化的艺术品中有所体现,这已是大家承认的公理,人品的高低肯定影响到其心灵所迹化的艺术品的好坏,即画品的高低,如清代王昱所说的“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换句话说,就是人的价值取向,人格,才情、学问、思想等所透露出的清高雅致的思想情怀和独立的人格精神等,在艺术品中流露出的自然、优雅是人类的共性追求。相反,如果一个人品低下的画者,其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也必定是低下而伪劣的,并且,其人品中伦理道德的低下,更会是作者成天专营取巧而传达假思想,伪感情,进而影响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杨雄在《法言》中说:“言为心声,书为心画,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品即画品是合理的。但是,有了好的人品,还需要一定的表达手段,当选取绘画手段作为表达方式时,需要一定的绘画专业技巧,虽然文人选取了“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表现手段,但还需“不似之似”,需要一定的专业训练,专业技巧的高低仍然制约着绘画主体心灵的表达,否则还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从这点来看,人品高不一定演绎出画品高的理论。我们公正客观的看到这一点,也就不会因其人品高而人云亦云地奉承绘画技巧不佳的应酬之作。
还有在晋唐宋元,尽管提倡人品,并且认为很重要,但没有被看作是根本性的。根本性的是认真训练绘画技巧,画出优秀的绘画作品来获得社会的认可而画以画传,人以画传。所以,宋元画家的作品在讲求书法用笔的同时还要与形象有机结合,足可以看出画家扎实的造型能力。明清以后随着人品决定画品成为不证自明的公理,对形放松而一味求其书法用笔,讲求墨情笔趣而陈陈相因,最终丧失中国画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而且少有经典性的力作。而在晋唐宋元,人们把绘画看作一门学问而加以认真对待,即使没有多少气节操守、诗文修养、天赋气度,也照样有可能创造出高品位的作品,如莫高窟和两宋画院的画工,以及张萱、周昉、崔白、张择端、王希孟等。
结论
人品会影响到画品,画品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艺术家的主体精神,但是,艺术作品与艺术家之间是有一定距离和差异的。绘画形象是艺术家对客体的模拟,这便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差异。艺术家本人可以影响艺术材料的选则和表现手段的使用,这就是说艺术作品本身具有非现实性,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超越和反思,可以说谎。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人品不高的人,但仍然可以画出高妙的作品,人品高的人,同样也有粗俗的作品,而不再去争论人品与画品的逻辑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