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油画

艺术歌曲的定义及其特点?

简单的来讲,艺术歌曲是一类伴奏部分与人声部分各具独特旋律的歌曲 . 非艺术类歌曲的伴奏总是跟着歌谱走的,附和着整首歌曲的旋律,而艺术类歌曲的伴奏则不同,艺术歌曲的伴奏不跟着歌谱走,而是具有很明显的旋律线条,就好像一首好听的钢琴曲一样,这也大大提高了艺术类歌曲的演唱难度,容易跑调、走音、抓不住节奏等等. 而优美的伴奏旋律与人声歌唱部分完美的结合,会使整首歌曲表现力十分丰富,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这也是艺术类歌曲重要特征之一。

我觉得艺术歌曲的话,它传达的思想不一样。

相声的文字特点

  相声的特色  相声在发展过程中曾经把口技中的杂学、全堂八角鼓中的逗哏、评书中的贯口、莲花落中的  太平歌词和滑稽二黄中的诙谐表演等等,加以吸收融化,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这种特色按照相声演  员们习惯的说法,就是讲究说、学、逗、唱。  (1)说。说灯谜、对联、酒令、字意、绕口令、俏皮话、反正话、笑话等。  (2)学。学人言、鸟语、市声、各种人物的音容笑貌、各种表情姿态。  (3)逗。甲、乙二人装成一客一主、一智一愚或一正一反,插科打诨,抓哏逗趣。  (4)唱。演唱无伴奏的弦子书、民间小调、太平歌词;学唱京剧、地方戏并作滑稽表演。  表演对口相声时,甲是逗哏的,乙是捧哏的。逗哏的主要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摹拟各种人物,发表  褒贬评论;捧哏的对逗哏的叙述,不断提出疑问,展开辩论,或加以发挥补充,以增加喜剧气氛,使听众  发出笑声。相声的结构是三段体。一般分为垫话(即开场白)、正话(主要正题)、攒底(结尾)。攒  底应该在酣畅的笑声中嘎然而止。编筐织篓,全在收口,相声中攒底是很重要的。相声的包袱  相声里引人发笑的艺术语言叫包袱。它是相声演员沿用的术语,实际上它和笑料、噱头的意思完全  一样。运用中有系包袱和抖包袱的过程。  一般说一段笑话,有一两个包袱就可以了。一段相声则至少得有四五个包袱,否则容易一温到底  ,影响演出效果。从笑话发展成相声的过程,是不断丰富内容、增加包袱的过程。如侯宝林整理、表演  的《关公战秦琼》,有将近三千字,而原来的笑话仅有三百多字。传统相声中有不少曲目都是由小垫话  铺衍成的。  相声的主要艺术手段就是逗笑。因此没有包袱就不成其为相声。笑,应该是有褒贬的笑,有爱憎的  笑。要使笑者有所感奋,有所启发,有所醒悟,有所警惕。不能只是哈哈一笑,开开心而已。说笑话贵在  自然。应该做到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写相声、说相声也是这样。除了要端正创作态度外  ,还需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不断探索包袱产生的规律,用自然、健康的笑声,去丰富人民群众的  精神生活。  包袱应从相声中一些引人发笑的喜剧因素中产生。它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运用精练、概括的语言  ,巧妙安排的结构和前后呼应的情节等各种手段,产生艺术上的效果。  包袱必须风趣而不粗俗,幽默而不油滑,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脱颖而出,给人以美的享  受。同时,演员也要善于标新立异,不拘泥于老一套。  组成包袱的十种手法  在相声中安排包袱,要善于借鉴传统技巧,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的需要。组成包袱的手法很  多,最主要的有重复、否定、反常、错觉、双关、夸张、打岔、曲解、谐音、争辩等十种。  (1)重复法  把矛盾的假象重复三遍,第四遍时巧妙地加以突变,揭示事物的真象。例如《友谊颂》: 甲:外国能  听懂相声吗?  乙:听不懂没关系,有翻译呀!(为制造假象铺垫) 甲:噢!一个演员旁边站一个翻译,说一句,翻一  句?乙:那多好哇! (继续铺垫)  甲:现在我们开始说段相声。 乙:威诺比根,柯劳斯套克。(第一遍) 甲:相声是中国的民  间艺术。  乙:柯劳斯套克,耶包克阿特齐洽纳。(第二遍) 甲:相声这形式,形式活泼,战斗性强。  乙:伊太斯来夫,力安密勒腾特。(第三遍)  甲:这个形式是绱鞋不使锥子--真(针)好!狗撵鸭子--呱呱叫。乙:这…… 甲:翻哪!  乙:我翻不过来了,俏皮话怎么翻哪?!(第四遍抖包袱) 这种手法演员称它三番四抖  。  (2)否定法  表里不一的人,说一套,做一套,经常自我否定,不能自圆其说。例如《买佛龛》: 乙:  年轻人说什么?  甲:大娘,上街了,买佛龛了啊!这不是句好话吗? 乙:啊! 甲:老太太不愿意听啦!  年轻人说话没规矩。这是佛龛,能说买吗?得说请!  乙:请。 甲:大娘,我不懂,您那个多少钱请的? 悖退枵饷锤鐾嬉斩目椋 乙:怎么  …… 甲:一心疼钱骂上啦!  (3)反常法  把违反常规的事物,按照符合常规来讲。例如《爱优点》: 甲:两个人谈恋爱都是爱对方  的优点。 乙:那是啊!  甲:男方向女方征求意见都这么说:小张,我们俩接触这么长时间了,你谈谈还有什么意  见吗?  乙:征求意见。女方怎么说?甲:我没什么意见了,我很喜欢你,我感觉你有很多优点值  得我学习,你品行端正,办事认真,尤其喜欢你的是你肯帮助人,能做到舍己救人,大公无私。  乙:这多好哇! 甲:有专爱对方缺点的吗? 乙:没听说过。 甲:男方征求意见:小张,  你究竟爱我哪点呢? 乙:小张说什么?  甲:爱你那点儿?第一,我爱你会说谎话,我们认识这么长时间,你一句真的没有! 乙:  嚯! 甲:第二,我爱你胆子大,谁的钱你都敢偷。  乙:瞎! 甲:尤其最爱你的是你不讲卫生,三个月不洗一回脚。 乙:没听说过。  (4)错觉法  由于错觉而造成误认为正确的假象。例如《女队长》: 甲:我领着记者出了村,老远就看  见戴红边草帽的了。 乙:那就是你爱人。  甲:我赶紧跑过去:桂英!记者找你说说,桂……大爷! 乙:为什么叫大爷? 甲:留着  两撇胡子哪!  (5)双关法  一语双关,产生误解。例如《老站长》: 乙:你家住哪? 甲:河北上海。 乙:河北上海  ? 甲:啊!河北省上游公社海子大队。河北上海。  乙:这谁听得懂啊!  (6)夸张法  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予以夸张分析。例如《哭笑论》: 甲:常言说笑一笑少一少。 乙:不  ,应该是笑一笑十年少。  甲:一笑就年轻十岁,那谁还敢听相声。 乙:怎么不敢听啊?甲:你今年多大岁数?乙:  四十。  甲:笑一回剩三十,笑两回剩二十,笑三回剩十岁,说什么也不敢再笑了。 乙:怎么?  甲:再一笑没啦!来的时候骑着自行车,走时候抱走啦!剧场改托儿所啦!(包袱)  (7)打岔法  用打岔的手法,故意岔说,使人发笑。例如《赛足球》: 乙:这场我来表演。  甲:表演赛,那可精采呀!是单打还是双打?乙:谁打呀?甲:我跟你对付一盘儿,让你先  开球。 乙:开球?!我会弹球儿。  甲:弹,你弹过来我给你挡回去。 乙:我得接的着啊!甲:接不着,那算出界,你先输一  分。(包袱)  乙:这就一分呀?你先等等吧!甲:等等,出去了,又输一分。(包袱) 乙:嘿!怎么叫  我碰上啦!  甲:碰上啦?!那叫不过网,又输一分。(包袱)  (8)曲解法  把人们熟悉的一些普通知识,故意加以曲解歪讲。例如《诗歌与爱情》: 乙:诗经上君子  好逑这句还真听懂了。 甲:怎么讲?  乙:凡是君子人都好踢足球。(包袱) 甲:那……窈窕淑女呢? 乙:那时候他们踢的不  好,净输(淑)给女的。(包袱)  甲:你这都什么呀?  (9)谐音法  对同音词巧妙运用,可以妙趣横生。例如《棒打与溺爱》: 乙:小孩儿们住哪儿啦? 甲:  都在河边公馆里住着呢。 乙:公馆?  甲:……嚯,还真不错,一排四间,上下两层。乙:简易楼房? 甲:洋灰管子。 乙;那叫  公馆哪?甲:管子是谁的? 乙:公家的。  甲:公管(馆)嘛!(包袱) 乙:嘿!  (10)争辩法  固执己见,强词夺理,穷追猛问,振振有词。例如《小抬杠》: 乙:听相声好处大啦!  甲:噢!能免三灾去八难,虱子不叮,虼蚤不咬,耗子不来,没钱来钱,没面来面,不渴不  饿,不病不愁。(包袱)  乙:没有那么大好处,有点小好处。 甲:给我买双鞋?乙;不管买东西。甲:那还有什么  好处啊? 乙:比如您,心里有点不痛快。  甲:我干嘛不痛快呀! 乙:比方说您心里有点烦。 甲:我不烦哪! 乙:您有点儿别扭。甲  :我跟谁别扭哇?  乙:我哪儿知道哇!(包袱)您来到这儿进了门一听相声,把这碴儿可就忘了。甲:噢!是  这么回事,那我听完了一出门儿,又想起别扭事儿来了怎么办?!  乙:那……你就别走啦!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笑是一把火,它可以把一切肮脏污秽的东西烧掉。相声包袱的作用  正是这样。

相声的语言,诙谐风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人一听就感到亲切、悦耳。有些印象深刻的人物、情节或“包袱儿”常使人久久难忘。如《买猴儿》中的“马大哈”,已成为对工作极不负责任的人的专用称呼,这个艺术典型,家喻户晓。相声是北京的地方曲种,语言上以普遍话为主,适当带上一点具有地方色彩的北京味儿(如儿化字等),使人们听来俏皮、风趣。一段相声只求文字通顺供人阅读,满足于完成宣传任务,这种做法对相声事业发展是不利的。一段相声从语言说必须从书上“立”起来,琅琅上口,活在演员的口头,吸引打动观众,才有艺术感染力,才能完成宣传、教育、文化娱乐的任务。演员们常说:“一句不到,听众发躁。”所以相声的语言,首先得“上口”,使人听得懂。总括起来说相声语言有以下特点。 第一,通俗易懂,明快动听。相声的语言,是群众的口语提炼加工成的文学语言,它是一听就懂的大白话。明快流畅的俗文学,它的语言、语汇符合当代人民群众日常习惯和绝大多数人的接受能力。它的服务对象除了基层的工农兵学商一般群众外,那些搞科研的专家们,大专院校的教授、学者们,以及城镇里的学生、妇女、儿童……也都爱听。所以,除了电影以外,相声是听众面最广、最多的一种艺术形式。 解放以来的新相声,反映的是新社会、新生活,由于新内容的需要,它的语言逐步成了使用新词的崭新语言。人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也是这样变化过来的。例如:解放后“爱人”代替了“妻子”。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涌现了许多新词汇。如:干部、指战员、保育员、资料员、邮递员、售票员、工资、成分、出身、为人民服务、街道积极分子、公私合宫、思想改造、劳动锻炼、专业户、个体户、农贸市场等,已为人们所常用。 第三,用词广泛,丰富多彩。一段相声需要有演员的叙述,评论,表白和摹拟人物言谈举止。要求用词、口气、声调、表情既迥然不同又交错并用。两位演员“跳进”、“跳出”的表演,互相之间及与观众之间感情交流,灵活多变,融为一身。语言不断地变化,增添了色彩的翻新,这是说唱艺术共有的特色,而相声又增加了一个必须抖响一连串的“包袱儿”,引人为断发笑的特色,使它的语言更加丰富。 相声艺术还应经常不断地吸取兄弟艺术和其他曲种的特点、形式,做为借鉴。二十世纪初,相声刚刚成长时,就曾仿学滑稽二簧,演出开场小唱《秦琼卖马》等。也曾经将源于莲花落、夯歌的民间曲调,发展成《太平歌词》演唱。在此基础上奠定了自己的语言特色。大略地说,相声语言吸收、运用了以下这些文学、戏曲、曲艺形式的特色。即:京剧唱词善于刻划人物性格,白口讲韵味,轻重音分明;评剧唱词常用夸张手法写人物风貌;大鼓书言简意赅,注意声情并茂,七言诗,西江月韵律明快,铿锵有力;对联,措词得体,对仗工整;谜语词意巧妙,发人深思;新诗歌,清新抒情,比较细腻,……以及成语、谚语、口头语、歇后语都把它学来,加工提炼,取为已用,化为相声语言。使相声的语言,用词广泛,有了北京的韵味,鲜明的节奏感,通俗的文学性和和谐的音乐性。在新相声中如:《老站长》的人物仿学“倒口”,《新桃花源记》仿学古人陶渊明;《海燕》中欢唱渔歌;《舞台风雷》中学唱豫剧;《劳动号子》中的新旧号子对比;《英雄小八路》中的革命战歌填新词;《登山英雄赞》中彩牌楼上的对联;《友谊颂》中的学斯瓦希里语和使用俏皮话,都是学习中的一些尝试。今后,首先要继续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同时学习古代语言中的有益部分,古为今用。也要从翻译过来的外语中吸收我们需要的部分,使相声的语言,更加扎根于群众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使相声这朵鲜花,开得更加艳丽。 了解了语言,是创作、表演相声的第一步,新相声主要得提高段子的思想性,不能象传统相声那样,光靠语言本身去招笑。老舍先生曾说过:“我不轻视相声中的语言能力,但是专重语言而忽略了思想内容,便只能招笑而不能作有力的讽刺。”这是我们学习和运用相声语言时,应该加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