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莫奈的《睡莲》?
《池塘·睡莲》是莫奈以睡莲为主题的重要晚期作品之一,创作于1918至1919年间。这幅油画倾注了莫奈极大的创作热情,他对于光和影的运用在该作品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远远超出了对物体本身的描绘。也是这幅画奠定了莫奈与印象派的巨大贡献。
莫奈将他对东方艺术的体验转换到了西方花园营造上,但是,莫奈仍然坚持园林画作设计是的视觉需求,池边的花草依然严格按照四季时令和植株高低来排设;而睡莲池畔的植物有堆叠有分散,透着水面的反射,产生倒影,以营造梦幻幽谧的气氛。相信许多认真思悟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沉入画的美感中,特别是那片暗绿的池塘,静静地屏息、默想着,仿佛是生长出一片长满浮萍,又有羞花缀水的池塘,捻一叶小舟在风平浪静的水面飘荡。目及之处是流动的水,心中也流出花影绰绰的额音。
诗人马拉美在1885年描述了莫奈眼中的睡莲池:“它浓浓的白,包含着一个空无所及的梦,包含着一种永不存在的快乐。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继续屏息,向那幻影致敬……在意外的脚步来临之前,在我走开的时候,这朵完美的花儿在升起的水泡中清晰可见……”
其实,晚年的莫奈并不如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普鲁斯特关于睡莲有段段优美的描绘:“稍远些的水面上,片片睡莲簇拥在一起,犹如一座浮动的花坛,仿佛花园里那些蝴蝶花搬到了这儿,蝴蝶那般把蓝得透亮的翅膀停歇在这座水上花坛的斜面上……傍晚当它宛若某个遥远的海港,披着夕阳那玫瑰色的、梦幻般的霞光,不停地改变着色彩,以便始终跟色泽比较固定的花冠周围的那种在时光里隐匿得更深的、更奥妙的东西――那种存在于无限之中的东西――显得很和谐的时候,开在这片水面上的睡莲,就像是绽放在天际的花朵。”
莫奈画中的睡莲池那样宁静安详,好友们、妻子和长子的相继去世令他饱受打击,也令他原有的眼疾加剧,发展成为白内障。患白内障的莫奈,就像耳聋的贝多芬,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
《睡莲》正是莫奈在此之后的作品,以令人叫绝的技法,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向远处延伸的视觉效果。在大师的笔下,睡莲的叶子是纯绿色的,而花朵却是暗红的。看似随意的彩色线条笔触柔美,似乎让水流动起来,又像是捉住了一瞬间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
莫奈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白内障手术成功的莫奈致力于今天放在橘园美术馆的巨作《睡莲》,那时的他用色更加自由和率性,甚至用上了黑色和混浊的中性色;构图也更为涣散,常常只剩下线条感。尽管很多人都认为视力问题影响了他的晚期画风,但莫奈坚持自己没有脱离他遵循的现实原则:“我只是观察了世界所展示出来的一切,并用笔记录下来。”睡莲开在水里,淡定从容的伸向天空,没有纷扰,没有旁叩。不管结论如何,当花园里的一切归于寂静,只有睡莲缓缓地吐纳,《睡莲》或许可以说是莫奈一生对光与色表现的总结。不过对此,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正是由于莫奈视觉的原因,歪打正着地用色方式,才使他的《睡莲》系列从众多类似题材的作品中脱颖而出。
虽然晚年莫奈患了眼疾,但毋庸置疑的是莫奈对色彩的研究已经炉火纯青,对光与色认识的深度已经无人能及,并且早在中年对光的表现已是天才的资质。莫奈笔下的睡莲看整体效果时你会觉得他以紫为主的色调,其实走近看他的色彩是非常饱和的,纯度极高,莫奈喜欢堆极多的层次,并且匀称美观,经过电脑分析,有的竟高达15层。
作为印象派的创始者与最高成就者的莫奈一生都在追逐自然界的光与影,患得患失却又矢志不渝的精神令人钦佩。而他重要的系列名作有如稻草堆、白杨、教堂和花园,都是到了吉维尼之后20年内完成的,其中包括集印象派之大成的《睡莲》。这些作品不仅成为法国艺术的瑰宝,更为世界艺术的珍品。
我第一次看到莫奈的《睡莲》还是仿鉴品,总觉得有许多轮廓看得实在是不清楚,却有着一种安静中透着敏锐的气息,带着好奇去搜集了许多资料,在网上看到了原画,也看到了有许多人评价有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中国古诗意境。虽然美的感受是不分朝代不分人种的,但思索下杨万里处于的背景和受到的思想,还有写这句的诗的意义,能扯上莫奈的这幅画属实有点浮夸了。因为灵感家莫奈极为擅长光影与色彩,创造性地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而且对于光影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娴熟,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或者相同主题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影与色彩的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来绘作这幅画的和谐宁静之美。
“这些画竟是回忆之像与观察之果,也是宇宙世界中某些元素表征的呈现,更是那个时代史事的见证。”虽然我无法参透莫奈晚年的作品,但对我自己而言是颇有感悟的,心中的悸动绵绵不绝,也会有一天,去悟得莫奈的平生无常与恒定,去明白画中的那份慰藉究竟是什么。
画中,读画,等着我去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