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油画

怎样看画展?

容我把看展分为两种

第一种

快快乐乐,带着你的眼睛和心去看展就好了。管别人会不会说,”这人真业余,一幅画看不到1分钟。”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艺术人人也要追求一个“看懂”了。电影也好,小说也好,画展也罢,不问看不看得懂,更重要的问题难道不是喜不喜欢吗?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但是,对一个无暇涉及太多艺术知识的上班族,在周末,看一场画展。也许他在一副作品前只停留1分钟,也许他他说不出一副作品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但他看到了令人惊叹的美,感受到了心的愉悦,一副本身不就是一件很好的事吗?


比如,去看黄永玉


我不懂笔法啊,我不懂构图啊,我听不懂什么色彩理论,我也不知道画作的创作背景。我也就盯着这幅画看了30秒,但我同样可以看得好开心,同样可以为这个自在的老顽童会心一笑



~~~~~~

至于二阶,大概这个才是楼主想问的。那就是,提前看资料啊!!!!!

首先,是主办方会给出的资料。一个画展,总会有一个线索将所有的作品串联起来。比如,齐白石的画展,那很明显,齐老的生平就是这次画展的线索。

这是他30岁做的《龙山七子图》

39岁所作的《芦雁图》

53岁,《芙蓉双鸟》

60岁,《南瓜》

72岁,《小鸡鸡笼》

87岁


为了展现画风的变迁,每个年龄段仅仅选出一张也许略有偏颇。(比如老年也有一些工笔画的花鸟图)但基本上,哪怕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外行,也可以从这之中看出绘画主题和风格的变迁。


你可以看到齐老对”平正见奇”的艺术观的始终恪守,笔法技巧日趋流畅洒脱、以及他老来的童真,此时他作品少画山水静物而多花日常琐事,像是雏鸡麻雀老鼠之类。我经常被他老年的作品萌出一脸鼻血的说。。。。


再比如基本每个美术馆都会应景举办的“国庆美术展”,以中国美术馆今年的“丹青中国梦”为例简单贴几张图。“中国”或者“中国人”就是所有作品的线索,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选材,不同的手法去表现它。

有人会塑造某个群体,比如钢铁工人

(《钢水,汗水》广廷勃)

但同样是工人,画风也可以全然不同

《潮》詹建俊(中国版的超人即使感,有没有)

有人会选择用画笔定格重要的历史时刻



《公元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陈坚

但有的画家细细描摹,有的却只用墨笔勾勒

《五四运动》刘国辉、袁进华、盛天晔


鉴赏这个东西,总是因为比较而变得有意义以及有趣味的。

而且你看,例子里的比较,真的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哪怕是一个完全的门外汉也可以感知它们的差异。你所需要做的,只是在画展的入口拿一本宣传册,找到这次画展的主线,然后可以开始你的鉴赏之旅了。


其次,就是作者的资料。上上之选,当然是去图书馆找本人物传记。但若无这等充裕时间,去度娘一下也是不错的。我一直的观点就是,艺术吗,不要把自己弄的那么高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好了。


一个人的生平经历,生活态度总会影响他的艺术观,进而体现在他的作品里。

比如,上文提到的黄永玉先生,如果有时间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他的《比我老的的老头》、《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老婆,不要哭》。如果没有,点进百度百科,你也可以大概感受到这时一个多么放荡不羁的汉子。再联系到他

“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

“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

“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

““文革”中,许多画作被当成“反面教材”在美术馆展出。猫头鹰更是遭江青点名”

“2011年,评为首批中国国家画院院士”

这样,当看到他的画作时,你也就会会心一笑,恍然看到了这个彪悍的湘西汉子


再比如,贾平凹的画,任性,质朴,又有力,使人不禁想这样的画,插在他的书里,真真是绝配。一颗陕北糙汉子的心,在这样的画里,是不难窥探一二的。



另外,别的答案里也有提过,拍照的事。本意真真是极好的,只是懒惰如我,从画展回来,大抵就不再管那些照片了╮(╯▽╰)╭但我每次还是乐此不疲地拍,一来呢,当时确实觉得很美,有强烈的想把他们拍下来的欲望。二来么,拍一拍,格逼显得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