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金成有什么书画作品
党金成有什么书画作品
看作品的艺术水平高低,再看自己喜不喜欢。
我看过他党金成的作品感觉还不错,有一定的书法功底,百度贴吧里可以查到……党金成!希望可以帮到你!
你查一下中国书画网就明白了。
张濂希是谁?
张濂希先生和他的诗书画
李 皓
荆州自古为文物鼎盛之邦、人文荟萃之地。张濂希先生是荆州现代一位异军突起,风格独特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诸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书法尤为出类拔萃,自成一家。先生虽以书画饮誉江汉数十年,桃李遍荆楚,但目前除少量书画作品流传外,先生之部分诗歌存于未正式出版的《张濂希诗存》,其轶闻遗事亦仅存于零星报刊杂志和友朋门生之间。笔者经过长期努力,得以较全面地鉴赏先生艺术作品并有幸收藏数幅墨宝,同时收集到一些相关资料。认为:研究介绍、发扬光大张先生艺术确是紧迫之事,否则,随着时光推移,张先生的卓越成就有可能湮没于历史的长河。现从张先生及其艺术活动各方面加以介绍,以飨同好。
一、其人其艺
据张濂希先生好友、沙市考古专家聂邵抚《张濂希诗存》后序,张先生原名祖濂,字濂希,以字行。别号擘窠庐子。世为沙市人,生于清光绪甲午年(1894),小时入德馨私塾,受业于清末拔贡刘寿龄老先生。与著名戏剧家余上沅等为先后同学。壮岁从商,后专事书画。因精于书画金石考古之学,遐迩闻名。且交游广泛,影响深远。于书画教育贡献巨大。解放后曾任沙市市二届人大代表、一至四届政协委员,是一位富于传奇性的文化人。先生殁于乙酉年(1969)二月,享年七十六岁。
张濂希自幼天资聪颖,4岁即能熟诵唐代大书家孙过庭的《书谱》。早年从颜体入手学习书法,兼习欧阳询、褚遂良,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
从颜体入手学书,使得张先生的正书带有浓厚的颜体特征:其书法结字宽博、端庄方正,笔法圆劲浑厚,极具立体感。其后受时代风尚影响,参以汉魏碑,书法富于金石味。由于广受欢迎,荆州沙市一带老店铺招牌基本上是张濂希先生手笔。时至今日,沙市老城区还偶尔可见这些遗迹。沙市健康巷附近有一古老院落,额曰“沧桑门”,据鉴定为张先生手书,笔挟风雨,与“沧桑”颇为相称
张濂希先生行书几乎纯用中锋,圆转流走。先生于米芾、文徵明等也下过很大的功夫。目前所见张先生手迹中,有不少是写在红格笺纸上的作品,其中《临米芾》最多,内容是米芾论书诗句及《多景楼》等诗。从字迹看,大致属于“意临”性质,并非亦步亦趋的临写。米芾论书:“书无刻意做作乃佳”,张濂希的行书充满真率之意,受米芾影响很深。博采约取,自成一体,其整体风格苍劲潇洒,神韵飞扬。特别是大不盈寸的行书洒脱不羁,备受称道。先生书法,到晚年可谓“凌云健笔意纵横”,所见有《毛主席诗词》、《李白诗》等多幅,笔法雄强,甚至老劲荒率,古意盎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先生尝对弟子言:“习书法到相当程度可以跋扈”,就是说书法不仅要功底,还要有个性,写出自己的风格。
张先生的艺术成就,首先源于对传统书法艺术有精湛的领悟,同时具有深厚的功力。其次是张濂希先生的胆识和艺术独创性。他师古而不泥古,敢于创新。还有很重要的,就是他广博的学识与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先生的书房、客厅都摆满书架,藏书极丰。书房内置一张大书桌,堆满笔墨纸砚,金石画谱,琳琅满目。是一个对艺术孜孜以求、好学不倦的人。
先生精于绘画,宗石涛、任伯年画风,笔墨酣畅,设色丰厚,以写意为主。早年偏爱山水,晚年多画花鸟,尤擅梅菊。其画重在气韵,清新可人。1956年曾作《花卉》一幅参加湖北省首届美术展,获奖并转载于《湖北文艺》,后作《东风图》、《百花齐放》、《力争上游》等刊于《湖北画刊》、《湖北日报》,得到广泛喜爱。可惜画作流传不多,其绘事题材在《诗存》中可以略见一些。
据漆忠珩《我与张濂希先生的忘年交》(载《沙市文史资料》第五辑)介绍,张先生于书画金石、古物鉴别之道堪称独到。上世纪40年代,漆忠珩得汉代“伏波将军”铜印一枚,赠给先生作拜师之礼,先生当场在拓本上题写“路博德肘后物耶?抑马援之累累耶?”。路博德、马援为历史人物,均为汉代“伏波将军”,故张先生睹物
,发思古之幽情。又一次与弟子路途中购得张姓元押(元代花押印章,多为青铜质地)一枚,绿花斑驳可爱。先生回家拓出,即兴题句曰:“范雎元稹冒,花蕊像难真。知君越世久,可是旧主人?”可谓深情妙赏,才思敏捷。漆忠珩曾在沙市荒货摊以一元银币得“胭脂晕”古端砚一方,见张先生爱不释手,愿赠给先生。张先生婉拒之,执意以百元银洋购入。其处世严谨如此,大有古君子之风。
二、天涯知交
张濂希先生为人和蔼可亲,交游广泛。友朋中名流甚多,就资料整理,择其二三事如下:
其一,荆州籍书法大师李宝常先生。李先生早年留日,长于书法,以篆隶闻名遐迩。据《益州书画录・附录》记载:“李宝常(1873-1949年),字绩丞,荆州人。初入张之洞幕府,后以知府官蜀。工汉隶,与杨守敬(1839-1914)齐名。喜收藏,精鉴别。”《张濂希诗存》中有三首关于与李先生交往的诗,主要内容是共同鉴赏书画金石及相互诗歌唱和之作。张濂希奉李宝常为师,时常请益,受益匪浅。
其二,张善子、张大千兄弟。张氏兄弟与前述李宝常先生有很深的情谊。李宝常比张大千年长二十多岁,两人相处欢洽,过从甚密,张大千敬称他为“绩老道兄”。由于这种渊源,张濂希与张氏兄弟相识相知,每当张氏兄弟回川经过沙市,必造访张濂希,倾杯谈艺。张氏兄弟非常欣赏张濂希书画,常为之揄扬。
其三,潜江易均室先生。易先生(1886――1969),名忠U、字均室、号稆园,嗜篆刻,好书法,通文字学。先生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为同盟会员。历任湖北省图书馆馆长,西北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后任四川省文史研究员。《张濂希诗存》中有《赠易均室夫妇》一首。“标格过于诗,所闻不如见”,这是对易先生的评价,可见其不一般的艺术情谊。
2009年北京泰和嘉成秋季艺术拍品中有《稆园辞鲭》线装3册328张,均为易先生于蜀中、秦中所得友人尺牍,这些书信中有一通张濂希先生的信札,共三页,作流畅的行草书。其内容为:
均室先生道席:复诗及书拜读一是。渝信中玉印拓片亦已收到。以一份转剑兰矣。重庆数度炸后,得讯知先生无恙,甚为庆幸。本拟即时裁答,而未审尊寓何处?又因小儿志静行将上渝,免将印谱寄沙,今已饬小儿奉上洋 ,烦将印谱二部交与伊手为盼,有费清神,容日后致谢。专此奉覆敬候文祺,弟张濂希顿首七月四日。
书后有“黄牧父印存壹本六元,藏印甄壹本十六元”及“近得钱伯桐书金刚经册大有唐人写经风味”附言。张濂希的书信,为抗战时期“重庆炸后”所书。从内容看,这两位书画知音即便在战火横飞之际,仍然执着于书画艺术的追求,令人感佩。《稆园辞鲭》作者如沙孟海、谢无量、章士钊等均为一时名流,濂希先生书法跻身其中,亦无愧色。
与众多书画名流的交往,无疑使张先生开阔了视野,其书画艺术的境界不断提高,终臻圆融之境而独具风貌。
三、桃李春风
先生享有书画盛名,来从学者甚多。漆忠珩《我与张濂希先生的忘年交》中介绍其与朋友李廷玉一同向张濂希先生学习书画篆刻的事情较详细。1940年,漆与李在聂邵抚先生介绍下,一同到张家拜望。这次会见,张先生除了勉励两位弟子,还慷慨地借给他们《十钟山房印举》和一部《殷墟书契前编》,让两人换着看。并赠言“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这两部印学著作都是上品,将之推荐给学生,可见其不俗的眼界。
解放后,张先生更加致力于书画教育。《诗存》中有一首自注曰:“中学生多从余学书”。先生的书画教育也很有成效,为当地培养了不少书画人才。1959年,张先生辅导9岁儿童吴中庆作《百马图》长卷一幅,亲题“爱其神骏”四字于卷首。这幅作品被选送参加在印度举办的“国际儿童画展”,获得一等奖,当时《中国青年报》以“老少两画家”为题登载画稿及师生合影照片,轰动一时。先生也于当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吸收为会
会员。虽享有盛名,张先生却一直保持谦虚作风,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目前活跃在荆州等地的很多书画家都是张先生的高足或再传弟子。
杨随震先生现为中国书协会员、荆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书画成就很高。他在介绍其书画渊源时,认为早年跟随乡先贤张濂希先生学书,为自己打下良好的基础。至今对老师的书画艺术非常景仰。
书画家刘良金先生(1943年生)介绍,他11岁时,与杨随震、严智铨三人,同日拜张濂希先生为师学习金石书画。张先生谆谆教诲,或亲示墨宝,口授源流书理;或携三人于长街,教学各家匾牌字画;或引入沙市名家宅内,扩充视野;或与学生诗词唱和,以娱气氛。当时碑帖全无,学生们就常常临写老师的作品,后来条件稍好再指导学生悉心学王羲之、米芾、苏东坡、祝枝山诸家之长,不数年居然在书法上“四体皆能”,足以服务社会。
书画收藏家张辛夷先生于六十年代曾多次慕名前去学习书画,每次张先生都热情接待,毫无保留地进行指导,务使满意而回。至于学生们和社会人士求字求画的要求也尽量满足。当时条件艰苦,宣纸成为奢侈品,濂希先生设法弄来一些空白新闻纸、包装纸等,因陋就简,潇洒挥毫,留下不少书画珍品。
四、风雅弦歌
张先生金石书画俱佳,且长于诗。在解放前就出版过两本诗集,可惜未能流传。目前可见的只有一本《张濂希
诗存》,为先生同学好友、沙市考古专家聂邵抚先生整理所得,于坊间印少量以作纪念。实际诗作,当远不止《诗存》所载。
先生于诗宗杜甫,格律谨严。《张濂希诗存》中有《杜工部纪念日》一首,表达对诗圣的无比崇敬之情。喜用典,诗风在黄山谷、吴梅村之间。张先生的诗歌,除了书画应酬题句外,许多是即事名篇的,留下了很多感时感事之作。如《谢赠裹梨纸》诗云:
哀果裹鲛绡,理来书可抄。关心情谊厚,免我种芭蕉。
这首诗以诙谐语表现当时条件匮乏,以包装纸书写的事,几许无奈、几许感慨都包含于寥寥数语中。
解放后的作品,很多篇什表现出对建设的由衷支持和歌颂,一扫过去幽峭冷僻、孤芳自赏的诗风,显出刚健、昂扬之气。如1955年作《经幢题辞》,庆祝分洪闸(抵御荆江水患)的建成,热情歌颂建国十五年来的成就。《欢庆长江大桥通车典礼》有“辉煌建设超千古,利济雄图本不同”之句,是对新中国革故鼎新,利益苍生的礼赞。
先生诗歌中不少生活气息浓厚、清新的作品。如《韩君国樵赠丝瓜茄子蛾眉豆,俚句致谢》,是一首长篇歌行体,其中言蛾眉豆“豆类有蛾眉,取名亦何绮。摘来犹带露,所以味如荠”,清新朴素,风趣幽默,很富于田园风味。晚年诗作中亦不乏意蕴深厚、境界宏阔的作品,如《观望山楚墓留言》:
田界整齐岂草莱,衰颓陪共载车来。幽潜欲奋地呈宝,藏蕴能探楚有材。一时臣纵得云会,千载物谁教土霾。筚路荒凉蓝缕冷,今皆工厂与楼台。
诗篇览古观今,表达了对荆楚大地历史悠久、沧桑巨变的深沉感慨。是一首优秀的怀古之作;其格律谨严,用典恰切,颇具大家风范。
由于各种原因,先生晚年生活极为困顿,至以贱卖所藏金石书画为生,书画文物无复略存。即便贫病交加,先生仍坚持作书作画作诗,直到生命的最后。
先生生性淡泊,不求闻达。一生主要活动区域在家乡荆州沙市一带。1969年殁后,这样一位极有艺术个性的书画家的名字逐渐湮没于荆江的涛声之中。然而,埋藏的金子总是金子,先生的风范及艺术成就,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与纪念!
荆州自古为文物鼎盛之邦、人文荟萃之地。张濂希先生是荆州现代一位异军突起、风格独特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诸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书法自成一家.尤为出类拔萃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