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油画

婚姻的本质是什么?

在这个焦虑低廉的时代,

一份爱情与婚姻最朴素的指南


我们身处在这个焦虑低廉的时代,大量小说中对爱情的塑造,影视作品中的对婚姻内核贫乏媚俗,却拥有大量的拥护者,这不是作者的问题,而是这个时代每一个受众的问题。


当一个人无法拥有更广阔更切实的世界的时候,当内心与原始自然远离而悬浮的时候,他便只能在自己的幻想里折腾,还乐此不疲。


这个现代人普遍具有的低廉焦虑,

导致他们在虚无中挣扎,

但越这样就越达不到更广阔的境界,

何去何从?


1

爱情的本质

爱情的本质是心理意义上的名词,身处于恋爱的男女,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轨迹都是通过外在的形式进行表达,这个时候,他们都是纯心理上的男人和女人。


荣格认为人格有四个原型,其中在男女情感中最重要的就是阿尼姆(anima)男性身上的女性特质,是指当一定程度阿尼姆高的时候,男性会变的女性化,容易产生激动,多愁善感,爱慕虚荣和阿尼姆斯(animus)女性身上的男性特质,会使得女性男性化,追求权力,展现攻击性。


每个人都是阿尼姆和阿尼姆斯的结合,只是那种特质高低而已,简单来说爱情就是,寻找相同属性的特质,一旦吻合,就会产生亲密和默契,爱情中会明显的感受到“另一半”。


所谓的“心有灵犀”,也就这么一回事,星座原理也是如此,固定时间固定区域出生的人会有很大的机率特质相同,这也是星盘的底层代码。


我们大致简单认为在心理意义上,不存在纯洁的男人和女人,我们都是男人和女人的结合体,爱情也只是寻找相互相同的特质的一种心理活动。


然而爱情就是这场心理活动的名词,外在的表达通道才是我们可以看见的家庭,爱好,年龄等等,然而生活中只是我们认识更多是从文学意义的通道,正因为这样文学作品中“伟大的爱情都是短命的”,而爱情也成为拥有了一种神秘主义光环的特质。


我们也可以认为友情也是一种合理化的爱情,只是相互吸引的特质高低不同而已,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多少人以朋友的角色爱着一个人”的说法


为什么爱情需要转换?

爱情的本质缺乏稳定性,需要亲情的格式来固定,这也是伦理文化的基石,或者说是私有制的产物,从而产生婚姻


同时爱情也掺杂着友情,友情中也掺杂着亲情,三大主流心理学派都不断强调亲子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来说“要和孩子做朋友”,如果没有真正的友情加入,注定这种教育的失败的。


一个人在社会意义上拥有各种角色,子女,父母,各种社会职责角色,但在心理意义没有绝对的角色,本质的原动力都是男人和女人,你首先是男人或者女人,才是父母的社会角色。


伟大的爱,都是需要社会角色作为证明,婚姻制度就是为此诞生,老公或者丈夫的角色设定意义,远远大于男朋友的意义,或者牺牲某种社会角色来证明,称之为“全职太太”“超级奶爸”,同时也是是赋予一个人伤害自己的权利。



爱情的本质就是,

一种由天生简单的心理活动到复杂关系的博弈的过程。



2

婚姻的本质


西方近代哲学家,弗朗西斯 培根,也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就是说过人尽皆知那句“知识就是力量”这句格言的创造者,提出四种假象的说法,惊为天人。


其实中一种假象,“剧场假想”只是指“一切流行的体系都不过是许多舞台上的戏剧,根据一种不真实的布景方式来表现它们自己所创造的世界罢了。


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走入电影院观看电影的那一刻,结局就已经存在,我们还会受电影主角所表达的情绪,价值,思想,所感染,然后这一切早已设定好,我们也会选择自己希望看到的,再次投射在自己身上。


很遗憾告诉各位,

多数人的婚姻就是一场“剧场假象”


我们都明白,婚姻制度只是人类社会私有化的一种妥协产物,本质也有为爱情转换亲情后的一完美载体。


但是,理论上的婚姻一定是两个具备成熟心理成年人的事,不再是简单的爱情的感觉+感情的陪伴这样原始的心理活动。


这样原始的心理活动走向社会关系的分工,必定对伴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伟大的爱情都是短暂的”的主要原因,无法适应社会关系中的分工。


如果你的伴侣,还是停留在原始心理活动的层面,常见逻辑比如,我爱你,你必须怎么怎么样,为了爱你,我怎么怎么样...这段婚姻注定坎坷。


认知注定伴随着痛苦,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此刻我们不得不承认

婚姻生活不是那么的高贵无暇,更不是爱情的最终象征,

只是人类社会和经济环境的产生的利益共同体。


我一直对周围的朋友说,婚姻是一门人格内容的复杂课程,不是恋爱阶段的爱情那样原始天真,复杂意味着对刻意。


这种刻意,是对婚姻伴侣更成熟的心理要求。


这种刻意,是互相满足需求,包含着复杂的感情,拥有一定有精神共鸣感,可以足够可以产生依赖感,安全感,幸福感,同时拥有自己的精神边界的稳定,正确充分的价值判断,有能力去热爱生活。


可以说,我们要进入婚姻生活之前,至少是一个能取悦自己的人。


这样的一个人,不要单单满足听别人的故事,不要单单满足别人身上发生的事情,终究要展开自己的神话。


试问,我们周围的人又有多人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




我们的生长环境,主流的意识会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化到配方化,也称为为物化的过程,用可以触摸的物品化来代替不可看见心理要求。


长期以往,婚姻中的伴侣从未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存在,从原生家庭直接过度到二人世界,而且伴侣又缺乏自己我觉知的能力,看似是新的家庭,其实就是俩家原生家庭的能力的间接博弈。


然而,更可怕的是,夫妻双方的原生家庭,由于社会的原因,本身缺乏对未知文化包容的能力,然后产生某一种扭曲的认知,我们说称之为一种以爱之名的轮回。


爷爷奶奶轮回到爸爸妈妈身上,爸爸妈妈轮回到你自己身上,你自己轮回到你的下一代身上,每一代人不断的体验创伤,不断的提高耐久度,从而形成所谓的家庭文化,多少人走向婚姻的失败就因为这种轮回。


这也就是我们都会变成我们曾经讨厌的样子,然而,一个瞬间你会发现你越来越像你的爸爸妈妈,哪怕你曾经十分抗拒。


有的人,

终其一生,

也没法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


我们很多人小时候,因为父母的忙碌,没有多少被关注的,严重会导致自己怀疑是不是被关注的,而婚姻中不断从伴侣身上获取关注,索取和证明自己的关注,一旦得不到,就会陷入另外一种小时候的轮回。


我们寻找伴侣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找到另外一个父母,女儿和父亲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她与丈夫的关系,儿子与母亲的关系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越妻子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好的女孩和爸爸关系好,而无法与丈夫和谐相处。


因为丈夫无法满足妻子在小时候爸爸的延伸角色,小时候的心理的没有满足,就会被一直延续下来,在其他客体身上寻求满足,这也原生家庭的意义所在。


好学生如何控制家长和老师,

就是用他的好,也许这种好对自己是一种压力,

但是,可以赢得爸爸妈妈和老师是关注。


我们的教育告诉我们,有些事情长大就会好了,其实,小时候只是隐忍而已,一旦长大有能力达到小时候的满足就会加倍反弹。


而且我们要明白,这种婚姻制度下,没有中间的地带,要不是双赢,要不是双输,没有任何一方可以绝对控制一方。


这就是婚姻的“剧场假象”,你以为明天的生活肯定不一样,而然决定明天生活的是今天乃至过去。


所有很多人说,爱情是爱情,婚姻是婚姻,仔细拆分,爱情是自然人的游戏,婚姻是社会人的游戏,这是俩种完全不同的游戏体系。


婚姻的本质就是,

一场社会责任制度下的实现利益共赢的过程。



3

我们如何更好的选择?


到现在,我们似乎明白了,

爱情的本质就是,

一种由天生简单的心理活动到复杂关系的博弈的过程。


婚姻的本质就是,

一场社会伦理责任制度下的实现双方利益共赢的过程。


但是这只是思维方式的文字表达,

对我们生活有什么用?


答案是,

没有任何作用,

父辈们的生活观念,

很难更好的指导我们生活。


为什么会很难指导我们现在的生活?


在过去传统的婚姻中,女方往往只有20岁,而男方甚至更年轻,我们就此可以想象两个人,从20岁或者更早的年龄,就开始共同生活,建立一种“共生”的关系,直接进入亲情的固定模式,我们现在现所缺乏的便是这种共生的稳固,因为认识的时候彼此都已经成熟定型了。



我们大多的父母,是将自己的人生寄生在孩子身上,放弃了寻求自我,貌似在牺牲自己,实际上是在通过养成游戏体验人生的快感,这是时代命运的抉择,也是自己妥协的选择。


父辈们的的人生最后的支撑点就是孩子的人生,以此延续下去,不需要思考,只需要照做。这是一场大型表演,在这场表演中,他们会自认为自己“尽力了”


他们永远都无法反思,真正的尽力是在爱情中认真地思量,去感受彼此的生命力,相互共同进步,而不是在婚姻之后认命地活着。


这个是他们时代的局限,

这个时代很难有更好的选择。




任何道理,没有经过我们自我情绪的表达,身体的感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是我们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好这一生的真正原因。


我一直以来,不断的告诉大家去找寻真实的自己,后来我发现,任何事情都由倆次创造而完成的,一次是智力上的输出,一次就身体上的表达。


我们往往只有前者,看过了很多精妙的观点,只是点赞,转发,收藏,从来不能去实践,一直停留在思维工具的层面,仅此而已。


这个世界上,人归根结底有俩种生活态度,一种超越精神的,一种世俗的现实的,我们要明白这俩种都没任何问题,糊糊涂涂过一辈子,浑浑噩噩也就结束了生命,再者不断自我觉知和感受生活中的正在的宁静,俩种生活态度,都没任何问题,只是前者会错过很多。


我们现在往往因为弱,因为缺失感,因为孤单感,而去寻求爱情,而不是因为强,因为独立感,因为充实感,去表现爱,这都是自我缺失的表现。


每个人应该一生都在寻求自我,最起码,要向往着美好寻求自我,去感应彼此的亲密关系,才真正成为自己。


爱情与婚姻,绝对不是最高的存在,最高的存在永远是主题,每一个人先要达到自身主体的完整性,独立性,才能进行互相的认知和了解。


我们要坚信一件事情,真正相合的伴侣的之间一定存在存在着“再认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自我觉知的主体认知。


读到现在,有句话,送给你或者你生命中伴侣,


感谢你愿意尝试改变,即使懵懂、做作、笨拙,一点点的也能帮助我们超越自己的极限。如果,我们不去改变,恐怕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麻木、狭隘,而限制了自己和这个世界本来存在的诸多可能性 。

你当然可以控制自己,

只要你想,

并没有一支枪在那里抵着你。


最后

此时此刻,

我希望你能更清楚的明白

婚姻最大的魅力其实是,


在于让人探索俩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究竟能达成多么深度的连接,在一段有营养的婚姻中,最坚韧的纽带不是爱情,而是兼容和谐的精神世界,因为爱情迟早会在日复一日的熟悉中变的很平淡,但是根植于内心认同感才是最珍贵的,并且无法替代。


http://weixin.qq.com/r/cDsIEMfE8pqNrYNz925i (二维码自动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