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对外国文学的影响?
拿破仑直接影响了“或然历史”文学的诞生。
对历史另一种可能的推测,古已有之。希罗多德曾在《历史》中假想过希腊抵抗波斯失败的命运,而李维也在《罗马史》中脑补了亚历山大不成功的西征。不过,这些都是史传余论,似乎没有发展成一种专门的文类。
现代意义上的“或然历史”(alternate history)是从法国起源的。17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在其《思想录》中随意喟叹了一句话,结果引起了后世不绝的回响。他说道:“克娄巴特拉的鼻子,如果它生得短一些,那么整个大地的面貌都会改观。”言下之意,就是埃及艳后如果没有那么美艳,恺撒和安东尼就不会为她倾倒,那么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历史可能就会彻底更改。从此“克娄巴特拉的鼻子”成为一则惯用语,表示历史中偶然的变量。1921年,一个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雅克·里戈(Jacques Rigaut)在其小说《一个妙人》中,就安排主人公帕兰特特穿越到过去,强行削短了克娄巴特拉的鼻子,并且毒死了年幼的耶稣,这样他所讨厌的世界就彻底消解了。这位愤世嫉俗的诗人在几年后自杀。伊曼纽·卡雷尔(Emmanuel Carrère)最近写了一部介绍“或然文学”发展史的小册子,名字就叫《克娄巴特拉的鼻子》。
不过,帕斯卡尔的假想只是法国人“或然”精神的远祖,真正刺激他们大量从事此类文学创作的还是法国大革命。人们发现,在这段历史中充满了各种偶然,似乎每一件小事的不同抉择都足以创造一个更好或更糟的未来。
于是,1793年就有哲学家德·萨勒斯(Jean-Baptiste-Claude Delisle de Sales)在《我的共和国》一书中假想了一个强大的路易十六如何避免法国大革命,这个时候路易本人其实刚被处死;而1836年却有拿破仑的养子路易·杰弗里(Geoffroy-Château)所写的《拿破仑与征服世界》一书,描述拿破仑获得了1812年俄国远征的胜利,并在征服欧洲之后,一路打到中国和日本。他不仅在非洲获得了霸权,还在巴拿马会议上被美洲所有国家膜拜,于是世界统一了。这本书又被称作《拿破仑伪经》,大概是因为他脑补太过,类似邪教文本了。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这是第一部标准意义上的“或然文学”长篇小说,其全部文字都在为“或然”服务。而且,此书面世时,未来的拿破仑三世还在策划政变,到作者去世的时候,拿三却已经成功加冕为皇帝。作者至少某种程度上见证了自己“美梦成真”的过程。
1854年的拿三治下, 约瑟夫·梅里(Joseph Méry)也发表了较为含蓄的中篇或然故事《从未到来的历史》。文中,拿破仑在远征埃及之后,打通了去往东方的道路,一路与英军缠斗,杀到印度和孟加拉。在“或然文学”发展的漫长道路上,拿皇还会随着文人的笔,多次在全世界各个角落战斗。2020年,一篇名为《1827,拿破仑在澳大利亚》的小说就获得了“或然文学”大奖Sidewise Award的提名,拿皇无所不在。可以说,在那位“元首”出现之前,拿皇是“或然”文类无可争议的霸主。
不过,非法国作家当然不会脑补拿皇征服世界。早期“或然文学”中比较有名的有英国作家爱德华.劳伦斯(Edmund Lawrence)的《这仍有可能:波拿巴入侵英格兰》(1899),提醒人们不要忘了拿破仑对英国的威胁;犹太人德语作家西奥多·赫茨尔(Theodor Herzl)的《企业家波拿巴》(1900),这里面拿皇提前退休去当了一名银行家,有趣的是赫茨尔后来则成了锡安主义的领袖,并被尊为以色列国父。英国人莫里斯·巴林(Maurice Baring)写了一篇《或然》(1922),文中拿破仑的父亲让他加入了英国海军;而美国人斯蒂芬·文森特·贝内特(Stephen Vincent Benét)在《丧钟敲响》(1935)中,则假设拿破仑出生得早了一点,到法国大革命时他已经作为一个老水手退休了。 这些小说中调(ru)侃(fa)的意味就比较重了。法国人也接受了这种调侃,1937年历史学家罗伯特·阿隆(Robert Aron)用一种搞笑的态度描写了胜利之后的拿皇。在《胜于滑铁卢》中,百战功成的他因为感到无聊而退位,于是法国重回议会民主。这下无论是支持他还是恐惧他的人,都可以开怀大笑了。
仔细想来,拿破仑生于地中海(科西嘉岛),死于大西洋(圣赫勒拿岛),曾经在欧陆呼风唤雨、功败垂成,还曾远征非洲(埃及)和亚洲(叙利亚),其一生带有强烈的传奇色彩,如果那个时代没有历史,那他也势必会成为民间歌谣或史诗中传唱的英雄人物。他和幻想文学天生投缘,所以他在“或然”故事中才会无处不在。在2016年完结的娜奥米·诺维克(Naomi Novik)《战龙无畏》系列小说中,英法双方干脆直接用龙作战,单单征服人类世界已经满足不了拿皇越来越大的野心了。
研究者认为,最初法国人创作拿破仑“或然故事”的动机,是要还历史以正义。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拿破仑未能得到历史公正地对待,所以要在文学创作中“曲线救国”,还拿皇一个朗朗乾坤。对应地,对拿破仑心有余悸地他国人民,则同样拿起虚构的武器,与拿皇的拥趸作战。历史上的拿破仑战争早已在1815年结束,而架空文学中的拿破仑战争从那时起才刚刚开始,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止的意思。
有趣的是,这种“虚空对线”并没有带来骚乱,反而是促进了“或然文学”这一小说门类的兴盛。可以说没有拿皇的神奇人生,就不会有后来如火如荼的“或然文学”创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