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油画

如何评价王家卫的电影《春光乍泄》?

写在前面:这个问题提问的时间已经非常久了,但还是想写。这也是我在知乎第一次为电影写影评,虽然写的略有仓促(以流水的叙述,非常零散的整理),但勉强算是试笔(本人非专业)。同时,献给我最爱的演员之一———Leslie。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大概是在两年前。那时候也才刚成为荣迷不久。我刚看完的时候(甚至直到现在),一直沉迷着那句经典台词“不如我们从头来过”。原先之时,也就是在没观看之前,我一直以为,这部电影只是纯粹的同性恋电影(其实不然);在对他带有偏见的时候,甚至认为是主人公的真实表演,然而我还是太低估了“何宝荣”的演技。《春光乍泄》无疑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它在于————从一种非线性叙事的散乱故事中阐释一种爱,即使这种爱有违世俗的“常理”(其实从政治的角度出发,不能说王家卫没有在这部电影中包含了对当时香港环境的思考)。

结构:

叙事————

不得不说,王家卫的叙事手法真的是非常别具一格。

在叙事上,他反而是极力去弱化甚至是轻视叙事的,而更加偏向于叙事(故事)之中的人物(他的电影人物大部分是“边缘型”的人物,这使得他的电影有一种很迷幻的都市感觉)。他的表现手段无非就是以散乱的片段通过后期拼接,交叉混用蒙太奇的手法(蒙太奇就是将一部电影的各种镜头在某种顺序和延续时间的条件中组织起来),并且大量地使用偏向于古典主义风格的BGM和后现代式的摄影色彩。

时而大量的灰蒙、黑白色调,与人物表情、动作呈现混浊的对比;却又时而使镜头混乱、无序,拍摄的只是一种情感,远非镜头之下人物的交流————或许有,但不是通过平常的镜头里的意义表现出来,反而是从这种混乱的美感中。

王家卫在开头采取了一种“第一视角”的模式,也就是镜头从主人公之一的黎耀辉身上开始。

刚开始,整部片都是黑白色调并重的。但是当何宝荣说出那句“不如我们从头来过?”的时候————黎耀辉与何宝荣达成暂时的和好与理解的时候,也就是电影里最让人鸡皮疙瘩全盘竖起的BGM《Prologue(tango apasionado)》响起的时候,色调终于从黑白转化成为彩色。这对同性情侣的暂时和解似乎让整个世界都明朗不少。

Prologue(tango apasionado)

开头,他们的耳鬓厮磨、却又大吵大闹,也只是一个开始,似乎预设这对情侣从性格上就天然地不合,却又冥冥之中相处在同一的心灵之中。

值得一谈(吐槽)的是,王家卫对细节的把控确实非常病态,但对电影整体结构的把握却又十分零散,脑回路非常大。

从这部电影的另一部双子片————应该说是纪录片《摄氏零度:春光再现》里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女主角(关淑怡扮演)的身影。而且剧本在最初也不是单纯地描绘黎耀辉和何宝荣的“相爱相杀”(最原初的版本里面,“黎耀辉”实际是由张国荣扮演,而“何宝荣”其实是由梁朝伟扮演)。剧情上,似乎不是何宝荣和黎耀辉在阿根廷的“相爱相杀”的“爱情故事”。而是黎耀辉因为其同是同性恋的父亲受伤,进而为了了解他父亲,而“戏仿”同性。

而且,王家卫甚至还让何宝荣去扮女人。不过最后由于剧本反复删改,这个形象被改没了,于是留下了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真的有一种儒雅的高贵美

这也可以知道,王家卫一贯拖沓的拍摄习惯,所以无论是《东邪西毒》还是《重庆森林》,亦或是这部《春光乍泄》,都是拍得非常散漫的,结构很松散(好像文艺片都是这样?)。

对此,林青霞刚开始是非常不理解的————

林青霞在她2011年出版《窗里窗外》中这样写道:“十四年前在威尼斯影展,我第一次看《东邪西毒》没看懂,心想:‘为什么。每个人说话都没有眼神接触?好像个个都对着空气讲话。到底谁爱谁?到底谁跟谁好?这么多人物,谁是谁都搞不清楚,怎么会好看?’看完电影我失望地吐出三个字:‘不好看!’ ”
但是,他的电影往往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经典,“十四年之后再重看《东邪西毒》,不只我看懂了,其他人也看懂了。不知道是不是王家卫的思想领先了我们整整十四年?”

以眼神促动心灵,以眼神叙述事情,是王家卫电影惯用的技俩,也是《春光乍泄》演员诠释角色的基调。

效果当然是十分好,但对演员的苛求力度同时是双倍的。而王家卫电影的“常客”梁朝伟,则被训练出一副“电眼”。

当然,这样也无法抹灭王家卫的坏习惯。《春光乍泄》本身就是在这种一再的拖沓与反复的构思中(王家卫是非常喜欢一边拍摄一边写剧本)完成的。

身为《春光乍泄》的主演之一的张国荣,对此是很有怨言的————

林:听讲,系阿根廷的时候,戏未拍完,你赶住返香港搞演唱会,佢地留你,你话无时间,最后,你提出补水五十万,至俾多咗期佢地…佢地当时谂:你张国荣唔系无期吖,不过想补水……。

张:无件咁嘅事(但面有不悦之色,咖啡竟倒在餐巾上,很有仪态的张国荣,这是罕见的。)你边度听来?好易啫,可以叫佢将账目摊开来睇o架,我有攞呢笔钱,实有账目。你信佢地唔会俾我现金的啦。(辣士里一边抹去桌上的咖啡,一边向我解释。因为他的激动,令我以为佢系掩饰果五十万的事,不过,后来查问过,张国荣并无多收王家卫五十万补水。)

张:你知我当初点解肯拍《春光乍泄》嘛,你知王家卫系点同我讲的嘛?佢话想拍-部同性恋的电影,太多的同性恋电影歪曲咗同性恋,佢想拍一部,用正面的角度去探讨。我话你咁钟意金城武,点解唔用金城武?佢解释话,想拍一部香港人的同性恋电影,我至应承佢。不过,后来佢都无做到,佢用咗张震,总之,我唔理佢咁多方法拍,我系乜野讲到明,佢系明明想咁,讲成另一样,等你以为系咁。

出处:http://www.leslie-cheung.com/article-281-1.html


线索————

与纯粹心灵上的眼神交流对比,《春光乍泄》里有两条比较重要的关于“物”的线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是“护照”,另一个则是“红色”。

首先说护照。在电影一开始,就是将镜头聚焦在黎耀辉和何宝荣的护照上面的。护照一直是陪伴着二人在阿根廷的生活的。

中间有个情节,就是黎耀辉把何宝荣的护照藏匿起来了,导致了二人的矛盾激化。这里,黎耀辉实际上是为了“束缚”住放荡不羁的何宝荣,想让他一直待在自己身边。这是黎耀辉的占有欲使然。但到后来,他似乎想通透了,便把护照光明正大地放在桌上。然而值得玩味的是,何宝荣却并不开心。

可以说,护照在电影里象征着一种羁绊。是黎耀辉和何宝荣之间的爱情的羁绊。同时,也是他们各自对双方的一种“束缚”的实体性的表现————没有护照,你就离不开阿根廷。这样,他的爱人就能一直陪在自己身边了。

可惜张震饰演的“小张”却出场了。

再说“红色”。这是一种《春光乍泄》一直潜在地所想表达的颜色,类似“托物言志”。刚开始的时候,虽是黑白色调,但代表他们爱情的羁绊的护照却是红色的(不是简单的红,是十分强烈的红)。这是开始。

但到后来,黎耀辉和何宝荣分手之后,黎耀辉去找了一个屠宰场的工作。一个片段却出现————那就是黎耀辉会水冲刷地上刚屠宰完动物所留下的血迹(这个时候也是黎耀辉想要竭力忘记何宝荣、重新开始生活的时候)。随着红色的血被冲掉,象征着挥别过去。似乎是暂时结束了。

红色不仅仅表示在这两方面。在其他地方,譬如黎耀辉的公寓住所和酒吧,都时而充斥着红色。这里我也觉得,杜可风的拍摄技术和王家卫的拍摄理念是多么地契合。也是在杜可风的镜头下,张国荣的“美”被挖掘到“一览无余”的地步。

“以后别再来找我了。”

可以说,这部电影在整个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上,都是一贯的“王家卫”风格:时而缓慢松散,时而激进如雷;时而促入灵魂,时而停留表面……文艺之中的耍流氓,耍流氓之中谈文艺。


背景————

这是整部电影里最重要的方面,本应该放在最前面讲的,但我还是放在这部分的结尾。

众所周知,《春光乍泄》是在1997年上映。这个时间点对于香港而言,是非常特殊的。

香港回归,这里面牵着了太多太多话题。当时的香港和香港人都无法回避这个话题。这包括对国家问题、民族问题、文化问题、制度问题……等等关乎意识形态方面的深刻思考。

在香港当时的影视和音乐作品中,也包含着这种思考。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罗大佑和蒋志光演唱的那首《皇后大道东》————

这个正义朋友面善又友善
因此批准马匹一周跑两天
百姓也自然要斗快过终点
若做大国公民只须身有钱
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
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冷暖气候同样影响这都市
但是换季可能靠特异人士

(结合歌曲的MV,歌词在表达什么,已经是不言而喻了)

当时的《春光乍泄》更显得有“刺激性”,那就是它本身被人“诟病”的“同性恋”题材。

在这之前,香港也有关于以同性恋为题材的电影,但里面的同性恋大都被冠以“滑稽”、“小丑”的形象。这也可以体现出当时世俗对同性恋的偏见。

譬如张国荣主演的《金枝玉叶》(1994年),里面就是讲述男主角顾家明(张国荣饰演)爱上了表面是“同志身份”的林子颖(袁咏仪饰演)。不过最后身份揭晓,发现林子颖实为“女扮男装”。

主演张国荣曾批评这是《金枝玉叶》的不足之处。因为电影本身描绘的“主角跨越性别追求爱情”的故事,最后变成了笑话。而顾家明那句话————“不管你是男还是女,我都钟意你。”————的力度则明显被削弱不少。

可以说是这部电影的局限性了。

不过在《春光乍泄》这里,这种局限性却被王家卫以主角全是同性的设定给消解了。故事对同性恋的叙述十分正常、坦然,仿佛理所应当,好像就是这样。

这也是王家卫的高明之处。值得一提的是,王家卫本人对政治似乎是蛮为“热心”的,在电影的某处,他故意安排有这一片段————

邓小平逝世

可以说香港电影都是多多少少喜欢涉及政治的。譬如周星驰的电影《国产凌凌漆》。但也多多少少体现出港片在政治上的“狭隘”。

叙述至此,可以知道,王家卫在《春光乍泄》中所想探讨的政治性的主题无非是:个人的命运与归宿。这就是在设定上,黎耀辉和何宝荣对“家”不断寻寻觅觅的原因(黎耀辉对“家”的需要体现为显性,而何宝荣更多的是“隐性”)。


人物:

小张————

我抛弃惯例,将黎耀辉和何宝荣二人放在小张之后,先来分析他。因为,除了上面刚才所说的“护照”和“红色”这两个“物”的线索外,还有一个“人”的线索,就是张震饰演的小张。

这个角色和黎耀辉一样,是有家可归的人。

我觉得,王家卫之所以设计“小张”这个角色,是为了给黎耀辉和何宝荣之间的感情作一个结束。

小张的出现是黎耀辉在厨房打工的时候,那时候也是黎耀辉和何宝荣和好的时候。不过那种和好,是同时蕴含着怀疑、吵架的。

或许有人认为,正由于小张的出现,才导致黎耀辉和何宝荣二人最后的分手。但我觉得,并不是。小张只是一种催化剂的作用。

在和黎耀辉告别前,二人拥抱。那时候,他们的内心或许是在相互质问:“你是否也喜欢我?”

不过这种对话,也只是、只能潜藏在心里。这非常符合王家卫的角色风格。他的非线性叙事手法使得人物成为主要推动力,而他的人物大多数是自言自语的边缘型人物。看似是在罗里吧嗦地跟别人讲话,实际上是在自我交流。给人很迷茫的感觉,仿佛在寻找自我。

————“一个人可以假装开心,但声音就装不了,仔细一听就知道了。”


黎耀辉————

这个由梁朝伟饰演、稍显木愣却又暴躁的角色。其实我个人认为梁朝伟在这部电影里面发挥不是特别好,甚至有些“僵硬”。当然,这也不怪他,毕竟是超乎寻常的同性片,他在之前可从未所体验过。

王家卫对这个人物的设定可以说是非常深思熟虑的。他非常有控制欲,但对爱人的一些小心思却猜不到,更有误解的时候。所以他的这种性格也是致使他和何宝荣经常发生矛盾。

与高情商的小张相反,黎耀辉类似一个情商低的暴躁直男。

但是,对于何宝荣而言,黎耀辉是他的家。

与王家卫电影一向的风格相反。在其他的王家卫电影里,张国荣饰演的角色一定是在感情上锐不可当之人。譬如《阿飞正传》之旭仔,《东邪西毒》之欧阳锋。

然而在《春光乍泄》里,他碰到了对手,那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黎耀辉。面对何宝荣的撒娇卖萌,黎耀辉基本是不知道做啥,或者满足不了何宝荣那表达的晦涩的要求。

我个人认为,黎耀辉和何宝荣最后的分手,是在意料之中和情理之中。

不过,我并不认为黎耀辉最后移情别恋,喜欢上了更善解人意的小张。我觉得王家卫在最后给观众的留白,正是让我们自己去意会。导演既没有交代最终的结果,也没有宣布角色的结局。

而我所认为的观点的根据,就在于这句话————

“我终于来到了瀑布,我突然间想起何宝荣,我觉得好难过,我始终认为,站在这里的,应该是我们两个人。”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这句话的翻译是:“何宝荣,我谅解你了。”


何宝荣————

个人认为,何宝荣是整部《春光乍泄》里面最重要的角色,没有之一。原因就在于,他与黎耀辉的情感冲突是推动电影散漫前进的动力,而他往往是这种冲突的“发起人”。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二人的冲突完全是由何宝荣导致的。

他性格张扬激烈却脆弱敏感,但与张国荣之前所饰演的王家卫电影角色,譬如旭仔、欧阳锋等人相比,更多是一种影子的继承。这种角色在王家卫的电影中一直是主角,同时是他电影所要寄托的寓意的主体,是一种迷离和梦幻的象征。

在何宝荣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张国荣和王家卫的共同的理念————反世俗,离经叛道。他身上所承担的社会尺度,并不是一种规范性的,反而是一种破坏性的;诸如理性、克制、自律……等等规范性的象征,在何宝荣这里却完全体现不到,只有欲望、野性。

前面已经说过,《春光乍泄》所探讨、追求的主题之一,就是“个人与命运”,而这就是对“家”的追求。

这里或许可以引一下《阿飞正传》的台词来更有助于理解————

“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

何宝荣大概就是旭仔在《春光乍泄》的化身吧。不过这个化身与原初的旭仔,还是存在许多差异的。

与张国荣先前所饰演的王家卫电影角色比较,譬如《阿飞正传》、《东邪西毒》,这里的何宝荣更显得有旭仔和欧阳锋的性格的“传承”、一种影子,或者说是一种执着。而与其不同的是,这里的何宝荣更是一种有着脆弱的执着,这体现在他对黎耀辉的感情上。

我始终相信,何宝荣爱黎耀辉比黎耀辉爱何宝荣更要爱得多。只是何宝荣的傲娇性格使然,让他不大懂得如何表达爱,然后回应黎耀辉的爱。这也是导致二人经常性爆发矛盾的根源之一。

何宝荣在人格上,说复杂也不复杂,但在诠释和演绎上,对演技的要求是相当的高。张国荣曾经坦白,对于演绎《霸王别姬》的程蝶衣,他还能感觉到自己有演绎的余地,演技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而《春光乍泄》的何宝荣则不同,他觉得已经把自己的演技发挥到极致了,已经没有任何再发挥的余地了。


结语

这是我第一次为电影写影评,同时也是献给我最爱的演员张国荣。这我在开头便已经说过的。

这部电影对于我的冲击力和影响力之大,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详细地描述了。哲学家再怎么用细腻的语言解释自己的理论,得到的也终究是粗糙的结果;而对于描述这种感性类的,犹如用马赛克去描述清晰开阔的美好世界,得到的只有模糊。

《春光乍泄》可以说是重构了我的爱情观(当然,王家卫在这部电影里本身就有着对爱情的解构、重构,它本身可以说是非常后现代的了),即便里面的“情情爱爱”是有违世俗的“常理”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让我真正地进入王家卫的电影,了解了真正的王家卫的艺术。我个人认为,在《春光乍泄》这部电影里,王家卫才真正地确立了他电影的方向标。

值得一提的是,《春光乍泄》还有一部纪录片,里面包含了王家卫对电影的思考过程还有素材的选择,那就是《摄氏零度•春光再现》,非常值得一阅————

1999年 张国荣 【布宜诺斯艾利斯——摄氏零度·春光再现】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或许多年以后再回来观赏这部电影,得到的依旧是一种震撼。这种震撼来源于对世俗的反抗,这也是作为世俗的人最重要的非世俗价值。

————“不如我哋由头来过。”

我也经常地想起了唐先生。

以上,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