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油画

油画作品的创作特点? 潘天寿的作品及其印章特点?

一、油画作品的创作特点?

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主要画种,目世界前已成为一个世界的画种.它用快干油调和颜料画成.一般多画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其特点是利用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充分地表现对象,达到丰富的色彩效果.

二、潘天寿的作品及其印章特点?

潘天寿( 1898-1971年),原名天授,后更名天寿,字大颐,号阿寿,别号寿者、 雷婆头峰寿者、懒道人等,浙江宁海人。他的画远师徐渭、八大山人及石涛等,近受吴昌硕影响,自成一格,尤其擅长写意花鸟和山水画的创作。他的画布局 奇险,笔墨浓重,色彩单纯、气势雄浑。

传世作品有《初升图》、《凝视图》、《石 榴图》、《育雏图》、《松石图》等。他的绘画理论著作《中国绘画史》,影响也非常大。潘天寿在60年代初率先实行人物、山水、花鸟的分科教学,并将书法课纳入国画基础课表中,聘请了以传统功力著称的国画家、书法家到校任教,培养了很多传统功力好,重视笔墨表现的国画家,这些“新生代”画家因与浙江美术学院的传承关系和风格上的相似性,被成为“新浙派”。

潘天寿是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之后又一位推进中国画发展的杰出艺术大师。潘天寿先生主张中国画要达到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即“四全”。他的绘画作品体现了这一中国传统绘画独有的美学原则。潘天寿的绘画作品以大笔粗线为主,属于“大写意”。他的作品用笔果断而强焊、精练而有分寸,雄健刚直、老辣生涩。

他汲取古人的笔墨精华,又溶人自身强烈个性, 在气势和力量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笔墨传统。《小龙湫下一角》是潘天寿山水画与花鸟画相结合的经典。小龙湫是雁荡山著名风景点之一,环境幽雅,有如仙境。这里静中有动,龙湫飞瀑声、淙淙流水声, 和各种不知名的小虫的叫声,间或有风入松林之声。

潘天寿画小龙漱时,只画了小 龙漱下的一个角落,而以一角来表现全景,创造出一个极为清新别致、幽深静穆的画面,表现出“空山无人,流水花放”的诗一般的意境。画家在构图与写意方面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能力。《初升图》是画家的一幅大写意力作,画中场面较大,描绘有松、石、梅、月。

画面上挺立的梅花与横亘的苍 松共耐岁寒,一种清高刚正之气,溢于纸上。画面上方,一轮明月,用淡墨烘染, 月色清幽,夜凉如水。如诗般的意境,让人心动神驰。潘天寿的题款多用汉隶和行书。有时用长篇款、多处款,或正楷,或大草,或汉隶,或古篆,随便成致,或使画面陡增气机,或使布局紧凑,或补充空虚,使画面平衡 等。

《育雏图》一画,母鸡和三只小鸡只占下部五分之一的幅面,长跋从上直下,增 长了全幅的气机。《记写少年故乡山村所见》则是把题跋写在巨石上靠石的轮廓处,充实了石的虚处,但不致太实,增加了画面的稳定感。《雨后千山铁铸成》也是画家精心构图之作。画面上部,墨色凝重,自有千钧之势。

下边近景只寥寥几笔点出杂树,勾出一叶扁舟,中间留下大片空白,似有上重下轻,分疆两段的缺点。画家却出人意料地从画中部拦腰插入用坚挺的古篆写成的诗句和洒落的行书跋语,巧妙地把画面上下景物连接起来,可以说是非常有想象力的。画家诗、书、画、印“四全”在画上的融合,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无懈可击的地步,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级人物。

三、金福林油画代表作品?

丁福林 《牧歌》、《长城瑞雪》等多幅作品,被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收藏家收藏。1999年获中国当代书画作品金奖,授予跨世纪书画名人称号,同年由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颁发“中国书画艺术成就奖”

丁福林(1955-)男,河北省承德市人,现定居北京。汉族,国家画院卢虞舜工作室画家,北京画院研修班毕业。现任世界美术交流协会中国本部秘书长、新加坡新炎黄美术俱乐部荣誉会员

四、骆驼油画作品代表什么?

骆驼就被寓意为招财之驼。它身背货物,承载着东西方的文化贸易交流,象征着财富

五、刘野油画作品特点?

李野的艺术特点:他的画作美丽、可爱、明亮,但又不像一幅卡通画那么简单,在早期的创作中,他经常使用画中画的手法,与典型的刘野风格的圆头圆脑的小孩出现在一起的,有蒙德里安的方块、Dick Bruna的小兔子、马格里特的超现实主义帽子或者范·艾克的古典主义圣母——他以此向喜爱的大师致敬

六、中国著名油画家及其作品有哪些?

中国油画,体现了艺术家的文化选择。40位名家作品,呈现中国油画最新创作。全球文化格局中,中国油画坚持走具民族特色的油画道路。

罗中立 父亲 1981年

戴士和 石壕村村口 2015年

孙建平 那些年—来今雨轩的文人聚会之二 布面油画 2016年

丁一林 歙县敦本堂 2015年

陈和西 休闲 120×120cm 布面油画

赵开坤 中国园林系列之虎丘二 150×100cm 布面油画

蒋博宇 星际的行旅 之一 140cm ×70cm 布面油画

毛岱宗 教子垭稻田 100×80cm 2015年

许江 葵祭·芒种 布面油画 180×200cm 2014年

范迪安 北方秋天的田野 150X320cm 2014年

洪凌 翠溪 布面油画 250×150cm 2014年

崔国强 关中忆旧·2 220×80cm 布面油彩 2014年

王克举 眼前一片好风光 160×200cm 2015年

闫平 都有一颗勇敢的心 180×200cm 布面油画2014年

刘建平 城 160×196cm 布面油画 2012年

贾涤非 午后的院子60cm×50cm布上油彩 2014年

段正渠 黄河浊浪 160×23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翁凯旋 江南春雪系列之三 170×180cm 2015

马路 冰之浪 180cm×210cm 综合技法 2015年

王琨 水仙3 50cm×7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杨参军 家园 系列之二 60×15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张冬峰 邻街女孩 40×5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孙纲 艺术区-751 120×12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白羽平 威坪堡 100×8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井士剑 呈之二 130×20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刘大明 160×140勒努勒与苏比努 布面油彩 2015年

张立平 潮汐 90×180 布面油画 2016年

姚永 修船厂2 100×80cm 布面油彩 2015年

张新权 月食 180×220cm 2013年

张路江 介干春色 60×9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顾黎明 荣成海 100×80cm 布面油彩 2014年

张杰 忆语 之五 130×100cm 2015年

文祯非 行·系列351 150×15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曹雕 寒冬雪地 140X80C 2016

杨诚 蓝图 190×180cm 布面油画 2011年

赵九杰 红苹果 50×60cm 2007年

任传文 浮生-瓶 118×105cm 布面油画 2015年

陈树东 入城式 120×17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梁宇 高原序曲四 75×100 2014年

王建国 SPA 240cm×200cm 2016年 布面油画

七、油画代表人物及作品?

油画代表人物有梵高,文森特·威廉·梵高

梵高是荷兰人但长年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的画家,和他的同胞伦勃朗一样凡高也喜欢为自己画像。起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由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八、白桦树油画作品特点?

《白桦树》是一幅以表现俄罗斯自然景色的油画作品,

从作品的构图安排上看,画面的中心位置(也就是接近于画面的视觉中心的位置)以及远方排列着一棵棵整齐的白桦树,近景部分的左下方,一棵笔直的白桦树干由下到上贯穿于画面右侧,让画面产生一种天地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

从画面的造型上来看,笔直的白桦树干挺拔而明亮,树干上的侧枝和细枝哦娜多姿,充满生机。

从画面上的色彩表现上来看,整幅作品以绿色为主色调,在画面林间散落着一片片金黄的色彩,表现出阳光从树林的缝隙洒落在辽阔的田野上。

九、汉赋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汉赋四大家

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的作品,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其典型的代表作品: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六篇,另有《梨赋》、《鱼赋》、《梓山赋》三篇仅存篇名。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

扬雄:《河东赋》、《羽猎赋》、《甘泉赋》、《长杨赋》、《蜀都赋》。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之学说,并强调如实地认识自然现象的必要,并认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驳斥了神仙方术的迷信。明人辑有《杨子云集》。《隋书·经籍志》有《杨雄集》5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扬侍郎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班固:有《两都赋》闻名天下。著有《班兰台集》。完成了《汉书》,不仅为后世同类史书奠定了规模,而且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中的独特地位。班固除给后世留下巨著《汉书》以外,他还写了大量的典引、诗赋、铭、颂等文章,在范晔(刘宋)写《后汉书》时尚存41篇,除《后汉书》中保留的三篇外,其余大多散失。班固的地理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汉书》中,尤其是《汉书·地理志》中。

张衡: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还有《思玄赋》和《归田赋》。 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十、傅抱石的代表作品及作品特点?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

他是“新山水画”代表画家,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