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油画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古代都出现过哪些著名的书法家?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古代都出现过哪些著名的书法家?

1、王羲之(303年桥升笑-361年)

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为南迁琅琊王氏贵胄,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师承卫夫人、钟繇。著有《兰亭集序》。其书法尺牍散见于唐临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丧乱、孔侍中等名品。其子王献之亦为书法家。

2、欧阳询(557一641年)

字信本,唐代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可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

欧阳询书法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3、颜真卿,(709―785)

字清臣,唐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

他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

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笑扰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4、柳公权(778――865)

中国唐代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曾任翰林院侍书学士、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保,封河东郡公。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擅楷书,广泛师法魏晋及初唐诸家,受颜真卿影响较大。其书结体紧密,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在书法史上具有很大影响。

5、米芾(1051-1107)

自署姓名米或为芊,芾或为黻,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校书敏含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

深受人们喜爱的人弯橘锋物有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米芾、赵孟\、祝允明、王铎、毛泽东等。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墨法、章法等,与埋晌中国传统绘画、篆刻伍返关系密切。

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张旭、怀素、苏轼、黄庭坚、褚遂良、米芾

王羲之 王献之 颜真卿 欧阳询 赵佶 柳公权 苏东坡 郑板桥 刘墉 唐伯虎

采纳率:57%7级 2017.07.05

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有很多,其中典型的有以掘悄下几位:

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二王];

颜真卿;柳公权判镇渣;[颜筋柳骨]

张旭;怀素;[颠张狂旅尺素]

宋代书法总体评价

从西元960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总的来说宋代书法发展较缓。

唐末五代、战乱不已,宋初略有重振衰风之势。具有既继承唐法,又追踪晋人的倾向。宋立国后太宗赵光义广收前代墨迹,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名家墨迹,诏刻《淳化阁帖》十卷之举,“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收入上古仓颉至唐代书家名帖419件,被后世称为“法帖之祖”。 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重新确立了二王的经典价值。其后,《大观帖》、《续阁帖》、《戏鱼堂帖》相继出现,帖学风行天下。

此后《绛帖》、《潭帖》等,多从《淳化阁帖》翻刻。这种辗转传刻的帖,与原迹差别就会越后越大。所以同是宗王帖,宋人远逊唐人。法帖中真伪杂揉,缺乏鉴别,因而帖学兴而导致古人笔法的消亡。所以,欧阳修说:“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这是宋代书法不大景气的原因之一。宋室南渡之后,如《书林藻鉴》讲:“高宗初学黄字,

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穗歼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在这种风气笼罩之下,书法家能够按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去继承、革新的就不太多了。缺乏艺术个性化、埋肆多元化,这是宋代书法不十分景气的第二个原因。 总之,

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 宋代书法的历史特点

1.古人论及书法,常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之说。“尚意”也就是说书法家在作品中张扬个性,表达性情,不受法度的拘束,任由感情自然流露,纵横驰骋。宋人尚意,表现在书法上,就有着异与唐代的、不同的审美风范。弯族轿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

尚意原因:宋人取意实指宋人在晋唐人的基础上,着重阐发己意。与禅宗的哲学思辩融为一体。不喜作规矩严格的楷书。狂草癫狂之 *** 也不合文人自由的精神。行草一体,非真非草,既非正襟危坐,又非放浪不羁,所以正合宋人取意之说。苏米黄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尚意派书家。重行草、崇流美的“尚意”书风在当时成为一种时尚,对后世亦有深远影响。

2 .宋代书法家不仅看重创作,而且重视对创作经验的总结。宋代的书法理论的建树和特色的是,散见于题跋中的书论。题跋是题写在书籍、字画、上,以品评记事为主的文字。以来这类文字形成了一种专门的文体――题跋,又称题款,是书画创作和鉴赏的一个专用名词。在一般情况下,题款专门用于创作,而题跋则专门用于鉴赏。书画创作的题跋即题款,

又称题识,也称。苏东坡、黄庭坚在题跋中都有许多对书法创作的经典性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