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美术教学的三种取向?
幼儿美术教育的审美价值取向
世间万物的存在构成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他们在我们的世界里,都以自己特有的姿态和方式生长着和变化着,正是由于他们的独特和变化,让我们的世界能够和谐发展。让幼儿学习美术知识,可以让幼儿脱离只能辨别漂亮与不漂亮的认知状态,可以培养他们“审美的眼睛”。
例如:冬天里,只有腊梅不畏严寒,迎风绽放,傲然独立,它们用自己的高姿态表示了对生命的讴歌,这是一种傲然于世的生命之美。很多文人墨客都曾通过美术的方式将腊梅的生命之美表现出来,让其成为艺术创造的美。美术家和艺术家们通过欣赏现实中的美景美物,创造出美术作品和艺术作品,这是一种审美创造。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审美的眼睛”,来正确引导幼儿发现美、创造美,可以使幼儿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到学习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结合外国艺术教育的经验,较少的干预和产品化幼儿的美术学习,促进了幼儿美术素养的提升。
纵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百年变迁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变迁而发展前进的过程。当然,它的发展是建立在不断将外来的教育思想融会贯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之上的,通过不断的实践加以判断实施的效用,有的时候会错位偏移原本发展的轨道,而后再回归本路。简单来说,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循环上升的过程。
幼儿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取向
将所有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育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是所有学校的目标,其中要对学生进行美育,那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培养幼儿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创造力、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等,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学校实现美育的一种手段和形式。其实,在早期的社会,美育和德育是作为一体而存在的,因此在当时,美术教育兼具德育功能。《美育书简》的作者席勒曾经在文中写到“人必须从单纯物性的境界,通过审美的境地,而达于理智的或道德的境界”。
我国的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 美术可以辅翼道德 ”,而丰子恺先生更是指出“ 道德与艺术殊途同归”,这些论述都充分证明了美术教育对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建设的促进作用。《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认为,作为认识人类和人类社会重要学科的美术,在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卢梭、罗恩菲尔德、福禄贝尔等人都曾针对此作用作过相应的论述。
幼儿美术教育的创新价值取向
自古以来,创新是一个名族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日益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而美术教育的发展也急需创新能力的提升。《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认为,艺术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直接感觉经验,通过学生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培养学生的直接感觉经验,让学生在见到事物的同时,能迅速的运用自己的直接感觉经验,更好更迅速的了解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