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油画

高更十大著名作品?

——刘瑜《评月亮与六便士》

毛姆的代表小说《月亮与六便士》给读者带来了许多的人生哲理性的思考。它讲述了一个画家追求自我的一生,那位画家也是许多读者的心头疑惑。

小说中的画家斯特里克兰真的存在吗?《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人物原型是谁?他的真实经历和小说中一样吗?

毛姆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画家是个怪咖。

他以前是伦敦证券经纪人,曾有一份安稳体面的工作,有着幸福的家庭,这样的生活不知道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可是,即使满地都是六便士,他还是抬头看见了月亮,为了追求他心中的月亮。

他放弃了曾经的一切,辞掉了工作,抛弃了家庭,只身踏上了寻找艺术的道路。

为了这个理想,他不惜伤害妻儿和朋友;

他甘愿承受饥寒交迫之苦,最终摆脱了世俗的桎梏;

在远离文明世界的塔希提小岛上,找到了创作的沃土和心灵的家园。

在年老时,他得了麻风病,临死之前在墙壁上画下了一幅杰作。但却让人在他死后将画烧掉。

高更1903年自画像

小说《月亮与六便士》的人物原型是保罗·高更,与塞尚、梵高同为美术史上著名“后期印象派”代表画家。

高更的一生与小说中的画家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区别的地方。

高更与小说中的画家一样都曾是证券经纪人,后又辞职,一生为了艺术而穷困潦倒,对待感情也很随意。

《维罗弗勒风景》

与小说不同的是,高更没有得麻风病,没有失明,没有斩断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他一直都与妻子梅特通信,为金钱匮乏而折磨,为女儿的死而心痛。

高更也曾与梵高是惺惺相惜的好友,还曾互相画过对方的肖像,但最后却步上了不同的道路,友谊并没有维持下去。

也有很多人说梵高的耳朵就是在和高更吵完架之后割掉的。

从左至右:梵高 塞尚 高更

高更的经典之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也是小说中画家临死前在墙壁上画的。

这幅画是高更一生中的最后一幅巨作,也是高更最大幅,最有名的杰作。

作品名称是源于《圣经》里的一句话。

这幅画中画家对生命提出了富有哲理性的思考,也是他对生命的自我总结,其寓意深远。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

在这幅画诞生之前,高更刚刚经历了丧女之痛,心情十分沮丧。

由于贫困,他愤懑不平,决定自杀。

他曾跑到深山里吃下毒药,想死后让野兽吃掉自己的身体,以求彻底的解脱,但被人发现后救起。

从此他放弃了自杀的念头,突然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

高更说:“我打算在我死之前画一幅宏伟的作品,我空前狂热,夜以继日地工作一个月”。

他把曾经去过的塔希提岛,那未经开发的充满原始生命力的土地看作是人类的“乐园”。

当他把塔希提岛那些未失去原始面貌的大自然风光,那些皮肤黝黑,体格健壮,显示着原始人的野性美,因思想简单纯朴而格外虔诚的土著人描绘出来时,他从混沌与疯狂的作画中醒来。

他觉得面对画幅“看到”了他所要画的整个构思:“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这句话就成了这幅画的标题。

这幅画分三个部分,画面右下角是个沉睡的婴儿和三个蹲伏的女人,其中两个女人盯着前方,表情坦然。后方似乎是一对母女在相互扶持。

高更把画面的视觉中心放在中间采摘水果的“青年人”身上,暗示着亚当采摘智慧果,预示着人的一生中青壮年是最重要的时期,青年人的造型强壮有力,色彩明亮。

左前方的画面上是一个即将死去的老妇人。左边远处的一尊佛像注视着眼前的一切,似乎在诉说人的生老病死,富贵贫穷。

他们当中有人在虔诚的朝拜,有人在窃窃私语。从画面的色彩看。高更使用了大面积的黑色和深色调,从而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

从右至左,说明了人生的三个阶段。

人生的三种况味被描摹清楚:婴孩诞生,青中年受苦磋磨,老年迟暮困顿。生命在起源,生命在延续,生命在终结。

此画可以说是高更对塔希提岛的印象描述,是他献给自己的画作。

《热带植物》

高更评价这幅画时说:“这幅画的意义远远超过所有以前的作品,我再也画不出更好的,同样价值的画了。在我临终前我已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这幅画中了。

这里有多少我在种种可怕的环境中所体验过的悲伤之情,这里我的眼睛看得多么真切,以致一切轻率仓促的痕迹荡然无存,他们看见的就是生活本身……

整整一个月,我一直处在一种难以形容的癫狂状态之中,昼夜不停地画着这幅画……不加任何修改的画着。

在觉醒的时候,我的作品已完成了,我对我说,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

《黄色基督》

这是小说中画家创作画时的状态“一个没有躯壳的灵魂,物质的诱惑,俗尘的约束他都不屑一顾。挣脱了人间枷锁的一头怪兽,却傲游在了思想的天空上,藐视着下面的一切。处在精神食物链的上游,肆意捕杀灵魂的弱者。”

这也是高更创造《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时的精神状态。

《布道后的幻想》

小说中的画家是以高更为人物原型创造的,他们既相同又不同。

但有一点是无比契合的,他们都在追求一种自由,追求梦,追求生活。

他们想要的生活不是常人眼里的“家境优渥,妻子美貌,孩子乖巧懂事。”

而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对艺术的追求。

小说中的画家与高更那孤独的灵魂怀着怎样的奇想,最终向着激发了他幻想的未知岛屿出发了。

他们的人生在47岁定格,当大多数人享受着中年生活的安稳时,他们却去寻找一个新世界。

《沦丧的贞洁》

《月亮与六便士》想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与高更的人生理念是契合的:

无论处在怎样的境地,无论年龄受教育的程度,外界环境如何,我们都有自由选择一生中最想为之努力的东西。

这种自由只取决于我们自己,与其它任何东西无关。当我们有勇气做出选择的时候,就已经身在生命的自由之中了。

《塔希提岛的牧歌》

高更也是多情的。

和小说中的画家一样,高更在后来抛弃了自己妻子,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女人在一起。在感情上,在责任上,高更是失败的。

《朝拜玛利亚》

高更的一生是疯狂的,也是浪荡的,正如《月亮与六便士》中所说的:

“有人成为别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疯子,执迷不悟的傻子,冷酷无情的负心汉,为的只是不负心中的热情与理想。”

《拿水果的女人》

一边是月亮,一边是六便士,高更选择了月亮。你选择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