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油画保存时不开裂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
能够导致油画开裂的原因是很多的,而且油画开裂的层次和方式也各有不同,可以说开裂是油画作品在保存过程中最常见普遍的病害,保存几百年而不开裂的油画作品在西方博物馆中也是少数。比较常见的情况是色层或色层及底料层均匀细碎龟裂,多与漫长的气候变化与绘画材料正常老化有关,这种情况较难避免,也不必刻意避免,一般都出现在作品完成几十年后。对油画来说比较致命的开裂方式包括:
① 物理性硬损:画布正面或背面受到硬物冲顶,画布严重变形或撕裂,造成底料层和色层出现局部明显裂痕,它会导致色层及底料层剥落风险增高,并严重影响观瞻。
②,作品完成前或完成后短期内出现的明显色层裂痕,包括龟裂或色层起翘等。这通常与不恰当的绘画技法有关,是严重的病害,且有一些是不可弥补的。
想必你提这个问题应该是针对②中的个别情况的。这个②又是诸多现象中最复杂的。导致②的原因有以下:
a,底材选择不当:布面油画最佳底材是纯亚麻布,因为亚麻纤维干湿变化是比较小的,画布中含棉越多越危险,现在国内市场上还有卖100%纯棉画布的,这是最坑人的,很容易骗倒那些图便宜的新手和外行。画布含棉多会导致画布容易伸缩变形,底料层和色层伸缩系数没有它大的话就容易开裂。
b,底料使用不当,油画底料的作用至关重要,国内院校教学对此强调严重不足,可以说国内在这方面几乎全部先天不足。没有几个底料制作过关的,所以它引起的病害非常普遍。
油画布绷框前首先要下水并晾干,防止在画框上谢掉。绷好的亚麻布要用浓度低的胶薄薄地涂一层底胶,并晾干,防止画布漏底料,防止画布纤维过分吸水。最好用4%的明胶。国内很多人用不兑水的乳胶,那是很危险的。
底料,国内流行的主要还是胶粉底料,这种底料最脆,稍微厚一点就很容易裂。底料中应有锌白粉和大白粉,只有前者就过脆,只有后者会变色,二者一比一混合后加入半份乳胶,再适量兑水,调成糊,薄薄地刷两层为宜,一定不要厚。油性底制作难度更大,这里不介绍了。
c,色层,涉及到这一步,每个人技法差异更大,复杂性更高,开裂品种也更五花八门,有色层整体剥落的,分层开裂的,局部开裂的等等。
要避免色层出问题,首先要严格遵循肥盖瘦的原则,这要清楚两个概念:
一,油画颜料含油量越少越好,而不是国内很多人认为的越多越好,含油越少干燥后变色越不严重,开裂风险也小。
二,用于油画的调和剂分为三类,油、树脂、稀释剂,其中只有油是起到油画主体调和剂的作用的,树脂是一种漆,可以增加粘性和光泽度,稀释剂用了最后会完全挥发,不会有任何残留。
油指的是干性植物油,可用的包括生亚麻油、熟化亚麻油、核桃油、罂粟油等。
树脂溶剂常用的包括达玛油和马蒂树脂油,虽然都叫做油,但其实这些东西不含油,本质是漆类物质,油画中要尽量少用,初学者建议不要用,控制不好用量和使用时机会导致变色和开裂。
稀释剂主要就是松节油,虽然它也叫油,就更是跟油差的很远,如果只用它调色,还会在挥发时带走颜料里本身的油,干了会变得污浊黯淡。
事实上调和剂在绘画的任何一个步骤都不能单用一种,单用亚麻油会太肥,单用松节油就太瘦,应该在开始阶段以少量亚麻油调多一些松节油,之后步骤中逐渐减少松节油含量,而每一个步骤中掺入颜料的调和剂都应尽量少,绝不能像水粉画一样用油蘸着颜料那么画,含油过多也是中国油画的通病,底层过肥的上层非常容易开裂和剥落,底层只有松节油的画面通常会很暗。
d,层间衔接,层间衔接是油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国内油画教学基本没有这个环节,现在最讲究的也不过是去商店买一点现成的不明成分的喷剂,一般使用也不够恰当。没有层间衔接,会造成色层间细微空鼓,日后随热胀冷缩而导致色层开裂。关于层间衔接的配方和用法比较复杂,这里不赘述。
e,光油层,光油层是用达玛树脂光油涂刷的很薄的保护层,均匀覆盖在色层表面起到保护和上光作用,但光油层涂刷太早是很多绘画病害的重要原因,光油会隔绝空气,所以如果色层没有干透就涂,会阻碍色层正常氧化,导致颜色黑化黄化,无法挽救。所以正常情况,画完一幅画至少要等半年才能上光油,光油层太厚也会增加色层表面张力,增加色层起撬风险,并阻碍色层正常呈现色彩。
以上诸多方面都得注意到,才能避免技法因素导致的色层或底料层开裂,不是一日之功,你就算今天看了,也别指望明天就能做到位,要慢慢积累经验,最好找有经验的高手亲自指导,油画很忌讳自己做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