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油画

油画亮光油的用法?

油画完成後,为了保存更久,会在大约半年至一年左右,待所有的颜料都完全乾燥硬化,再涂上一层光油,目的是保护下方的颜料。这层光油,你可以想像就像手机的保护贴纸,让你的萤幕不怕受伤害,另一个例子是你把相片压在玻璃下方,玻璃就像光油,保护著下方的相片。

使用方法:

给完成的油画作品上光的目的,在于使画面的各个部位都保持同样的清晰度,并且保护色层油膜不受空气中有害气体及水汽的伤害。不同材料的上光油其光亮度不同,画家要根据作品的需要来选择。

被上光的作品必需等色层完全干透,否则起不到上光的效果,甚至会产生裂纹。未干燥的色层(仍有粘性)绝对不能使用上光油。因为上光油一般是由树脂溶解于松节油而制成的,松节油会溶解未干的色层。

油画作品的干燥时间因使用的颜料以及画法的不同而相异。薄画法通常四天就基本干燥,彻底干透需要几周时间;厚画法则要一两个月或半年时间。油画的干燥受光、空气、温度的影响,画家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加速干燥度都有损作品寿命,尤其是在阳光下直晒,最好是让作品自然干燥

油画 色层结构

你钻牛角尖了
颜料的成分很简单:色粉+媒介剂
油画颜料的媒介剂就是油(干性植物油,以亚麻油为主),用鸡蛋黄调色那就是蛋彩画,用达玛树脂调色那叫树脂画,用植物胶调色那叫水彩画,油画就是油画。
亚麻油是可以干透的油,干了以后保持体积和透明度,(像食用油就干不掉,放再久也黏黏呼呼所以不能用来画画)。用它调色,颜料颗粒是均匀散布在油层中的,油多的时候颜料颗粒间隙大,所以光线可以穿透色层再反射出来,看起来就透明,油少的时候颜料颗粒间隙小,光线不易穿透,所以显得不透明,但都不是绝对的,是一个度的概念而已。
亚麻油不是粘性胶体物质,颜料层与底料层、颜料层之间的衔接靠的主要是物理作用,胶性底子也好油性底子也好,表面都不是镜面光滑的,用显微镜看有很多鳞状突起,色层覆盖上去,会在底层凹陷处形成突起,干燥后形态固定,就像拉锁的原理一样,抓在底料层上了。所以有人偷懒喜欢用不兑水的乳胶刮底子,是很蠢的做法,形成了光滑不可渗透表面,颜料根本抓不住底子,在未干燥时,颜料是靠色层与底层的真空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附着在上边的,一旦开始干燥收缩,空气就会进入两层之间,很容易就会剥落。

这也是为什么油画讲究肥盖瘦,讲究色层衔接的原因,一旦底下色层含油量大了,就会在表面形成光滑的效果,下一层颜色就很难抓住,会剥落。必须尽量保证底层颜料含油量小,色粉颗粒才可能突出色层表面,形成鳞状表面,以抓住下一层颜料。(不论古典油性底子还是现代胶粉性底子),底层都是最瘦的,表面一定是有附着力的,不可能搞成光板一块。

至于色层衔接,原因在于,下层干燥的颜色表面有起伏时,画上层颜色时颜料和笔就无法与色层完全结着,那些微小的凹陷处存有空气,会拒色,这样覆盖上去的色层与色层间会留下许多的气泡,基本上只能靠静电附着着,干燥过程中必然剥落,列宾的《伊凡杀子》就是因为忽略肥盖瘦、色层衔接等细节,十几层颜料层层剥落。

衔接剂需要有表面张力小、可填补细小孔隙、挥发快、可微溶色层表面的品质。所以典型的衔接剂配方是松节油:日晒稠油:酒精=4:1:1。该配方制成品不是溶液而是乳液,易分层,需要用前摇匀。适用于干画法,画前用吹管均匀喷在要画的区域,一定要少喷,喷多了颜色会流汤。喷上去30秒后迅速用手掌揉擦表面,使衔接剂与色层紧密结合,之后就可以开始画了。这层衔接剂的作用是局部地恢复干颜料的新鲜度,使你实际上是在表层新鲜的色层上作画,不会有湿压干的问题。

这些原理分析起来都很微观,但是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轻视客观规律的话通常会在结果中显现出问题。

强调一点:肥和瘦指的完全不是色层薄厚的差异,肥指含油多,就是色粉颗粒间隙大,这种色层通常透明度高,当然厚度增加会降低透明度,但不绝对。
瘦指含油少,色粉颗粒间隙小,这种色层透明度低,但如果色层足够薄,一样透明,间隙小不代表没有。
油画色层不是钢板一块,也不是染色玻璃。
光靠这么缺乏物理常识的空想,一辈子也不可能想明白油画透明度这个问题。

建议看原作,多看,仔细看,常常看,自己多画,认真画,常常画。
材料方面尽量单纯化,原理是复杂奥妙的,但不代表技法一定要花里胡哨,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古代大师用的材料往往很普通,就用亚麻油,一样效果丰富。建议学油画初级阶段都不要玩化学实验,老老实实用油和颜料,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画,等参透了古代大师的技法,再研究怎么在材料上求变也不晚,否则不小心弄成邯郸学步就没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