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油画

油画背景的深邃感是怎么做的,是一层一层薄薄的画吗

【大约在五百年以前,油彩逐渐取代了蛋彩,成为能够在全世界得到普及和运用的主要画种,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到现在仍然适合,首先,油彩颜色具有十分突出的透明性,可以使光线在色层之间起到反射作用,反射光线会使画面的三维效果增强;油彩的另外一种优点是易于调色,油彩的慢干特点是导致画家们热衷这种材料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在调色板还是在画布等依托材料上,画家们都可以任意调和色彩,获得即兴创作的无尽快感。
【最应该需要分析的是,西方古典绘画最重要的一项环节就是依托材料的制作。从壁画诞生之初,绘画基底的制作工艺就层出不穷,几乎历史上每一位大师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种制底方法,有些大师如凡•艾克(Jan Van Eyck)、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专爱采用杉木板作为依托材料,安格尔偏爱带有不规则粗纹的帆布。然而最具有技术含量的过程则是底子的制备,底料的制作方法分为多种,通常分为胶性底子、半吸油底子、油性底子,但是它们的制作工艺太过复杂,不适合现代画家采用。一般最简单的制作方法是胶粉底子的配制,先用一份乳胶加三至五份水调制成胶液,再用宽刷将胶液涂到画布上,待干后形成底层;底料的配制方法是把一份立昆德粉加一份水和一份乳胶混合成稀酸奶状,待底胶干透后,用调好的底料按一定规律刷涂一遍,干后,用砂纸打磨一遍,去除画布上的线头和结点,然后,如法再刷一遍,如此反复直至画布的小孔完全被覆盖。现在,市面上出现一种进口的画布底料“杰索(Gesso)”,这是一种丙烯材料,它的使用虽然十分方便,但是效果远不及手工底子那么富有韧性。
【西方古典绘画十分偏重底色技术的运用,通过在底色层上反复罩染多遍透明色层,利用光线的反射达到立体空间的视觉效果。而最需要注意的是,最初阶段几乎就是一项严格的素描过程,根本用不着去考虑色彩,只是大体上将明暗关系划分出来。首先要准备精细的素描稿,素描稿的画幅最好要与画布等大,再用一张硫酸纸浮在上面,用铅笔把素描稿透到硫酸纸上,再将硫酸纸固定在画布上并且再将素描线条透在画布上;画第一遍稿时,采用松节油稀释的熟油作为媒剂,最好是一份熟油加三份松节油,亮部的白色要大量使用,暗部也要加入适量的白色,底色留作中间色调。古代画家们经常使用铅白这种颜料,因为它极易干透,而且铅白较之管装的钛白、锌白更具有反光性,很适合用做白色底层;但是这种颜料具有极强的毒性,我们在使用中会遇到危险,所以现代画家已经淘汰这种颜料。前不久,我得到了一种新型白色颜料的配方,用钛白粉和水、乳胶、树脂光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但是最为让我惊叹的是,这种白色在属性上属于水溶性颜料,因为在原理上水性颜料是不能和油彩混合的。
【第一遍画完后要等二至三天再画,否则画面将会吸油,如果画面过亮,可以用巴拿马树皮水清洗一遍画面,采取洗衣粉水可以取代巴拿马树皮水这种罕见的试剂;接下来需要把清洗后的画面晾干,再取一份三合油加入二份松节油,将画面轻轻涂一遍,准备画下一步,这一步需要上透明色,画细部时采用一份三合油加一份松节油作为媒剂,因为纯三合油具有粘性,不能画出流畅的笔触,而且会使颜色扩散。紧接着下一步大约要画相当长的时间,调色板上的颜色一定要单纯;“维米尔的调色板就很单纯,他用中黄色调作画时,色板上就没有柠檬黄或其他黄色。一些大师在画肖像画时仅用几种色,仅用白、土黄、土红、黑、褐色,但画出的色调却很鲜明、响亮”,同样,透纳使用的颜色就只有珍珠灰色和黄色,再加上少许暗褐色和黑色加以强调,伦勃朗专爱金褐色、黑色、银灰色,偶尔还有暗绿色。接下来进入到深入刻画阶段,色调要画得平和,尽可能要与对象接近,要反复深入,注意每一处细节,每完成一个细节都用扇形笔柔扫,使不同色调自然衔接,产生渐变的微妙效果。每层色画过后,最少要等一天再画,然而这种说法仍然不够客观,至少马克思•多奈尔就不这么认为:“我曾见过一种含有5%蓖麻油的玛蒂树脂绘画光油,它在玻璃板上一夜之间就干了,但是涂在一幅两年前已完全干燥的油画上,却用了14天的时间才干”。 而每天画之前要把准备画的地方用松节油稀释的媒剂刷一遍,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两个色层结合得更好。
【如果上一阶段的画面色调比实际对象显得浅,那么接下来则需要在画面上进行罩染。在罩染阶段,必须遵循“肥盖瘦”的基本原理,每一遍透明色的油脂含量都要稍微多于前面的那一遍色层,而松节油的使用则应该停止,因为松节油极易挥发,会对罩染层的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必须清楚的是,“透明色不是只涂一次,提香自己表明,涂了30层-40层透明色,通过利用透明色进行中间调整,使画面逐渐加深,色彩就更加丰富微妙”。○8 在这里我要说明一点,很多古典绘画大师都是通过烧煮来制取媒剂,但是我认为如果操作不当必然会十分危险,我们可以通过按量混合来制取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