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油画

入木三分的故事 入木三分是历史故事吗

一、入木三分的故事 入木三分是历史故事吗

入木三分,是汉语成语,拼音是rù mù sān fēn,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出自张怀瓘的《书断·王羲之》。

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字号逸少,是东晋书法家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在他父亲枕下的前代的《笔说》,他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被我秘密收藏的东西?”王羲之却笑着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看他年纪还小,担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王羲之跪了下来说:“就让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的美好才华与发展了。父亲很高兴,于是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王羲之的)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看过用笔诀窍,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名声一定超过我。”晋帝时,在北郊祭祀,更换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书写,笔法入木三分。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天台丈人称王羲之的楷书胜过了钟繇。(本句意或为“王羲之自认为自己的楷书胜过了钟繇”)羲之书法多数不是一种字体。

二、为什么王羲之被尊称为书圣

王羲之之所以被尊称为书圣,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可以说,王羲之的时代造就了王羲之。

1、内因

(1)高尚的道德品质。

王羲之忠君爱国,在受到奸人谗害之时,王羲之没有退缩,而是大义凛然,即使是死,也不会改变他的报国之心。王羲之无论在朝中为官,还是出使外任,都能亲理政务,勤求民隐,对种种弊政深切痛恨。在临川任职期间,一直将老母亲带在身边,悉心照料,直到母亲去世,尽到了一个为人子应尽的孝道。一个人良好的文学素养是需要一个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依托的,王羲之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2)勤奋刻苦,学养深厚。

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这则典故同样告诉我们,王羲之是一个多么勤奋的人。这是他的这种勤奋,才造就了他卓越的成就。

从其传世的文章及书法作品,更能证明他是一个才华横溢、学养深厚的人。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对于他的行草书,后人评价说:“遒媚劲健,千变万化,纯出自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将中庸之道融合到书法当中。

王羲之是儒家中庸之道和道家“自然清净”的践行者。他最大的成就在于,将“中庸”和“自然”之道融合、渗透到书法当中。将书法又一次推向哲学的层面。他的书法“不激不利,而风规自远。”“思虑通审,志气和平”,就是明证。

(4)倡导“书意”说。

王羲之在《自论书》中说:“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这里,所谓“书意”即书法的精神意蕴。王羲之认为,书法可以用来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王羲之“写意书法”说的提出,将书法推向了精神境界的层面,书法从此由实用走向艺术。王羲之是“晋尚韵”书风的重要发挥者。

2、外因

1、对后世文人、书法家有着很大的影响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久而久之便享有了“书圣”这一美誉。

2、唐太宗的热捧

唐太宗对书法及其热爱,而且特别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等等。由此可见,王羲之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是可以想见的。

就连在殉葬后也一同将《兰亭序》带入密藏到昭陵中。后来,昭陵被盗,这“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的《兰亭序》,从此就下落不明了。

三、王羲之写字的典故简短

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相传他七岁时已写得一手好字。十二岁那年,他偶然在父亲的枕头里发现了一本讲书法的书,就偷偷地拿出来阅读。父亲责问他说:“这是我特地秘藏的书籍,你为什么要拿出来看?”其实,父亲并不是真的不准他看,只是怕他年纪小会无意中泄露出去,于是就对他说:“等你长大以后,我再传给你。”羲之恳求说:“孩儿如果现在不能开窍,长大后又有什么用呢?” 父亲听羲之说得有理,当场就把书给了他。羲之高兴极了,从此便手不释卷地日夜攻读,并且按照书中讲的方法去运笔练字。不到一个月,他的书法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当时,著名女书法家卫铄(音朔)看了羲之的字后,对太常(掌祭祀礼乐的官员)王策说:“这孩子一定见到过什么用笔的秘诀,他写的字,觉得非常苍劲老练。今后他的名声,一定会盖过我的。”羲之长大后,努力向前代书法家张芝、钟繇等学习,博采众长。他非常强调勤奋苦练,曾经对人说:“张芝临池学书,连池水都写黑了。如果别人也能这样做,就不会落在他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