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柯寨在哪里?《穆桂英挂帅》里的穆柯寨在哪里?
在大运河南岸,位于台儿庄西南27公里,主峰海拔290米,山势险峻,山上林木茂密,山下清泉潺潺,有筛子泉、马刨泉、母猪泉等。寨山上至今还存有很多残墙断垣,一道数米高的青石寨墙环山耸立,望楼箭垛依稀可辨。寨墙里面残存着片片断墙废墟,巨大的岩石上保留着许多臼窝和插旗杆孔洞。寨山由南北两个相对的山梁相连,当地人称作“马脖梗”。沿着“马脖梗”残留着两条石筑长墙,高四、五米,宽三、四米,显然这是古代一道防御工事,上可跑马,又可布兵。长墙下是一片比较开阔的坡地,这是操兵演武的场所。顺长墙南去三、四里,可达南山头,上面建筑和北山头相似,这里也是屯兵安营之地。传说是宋朝巾帼英雄穆桂英占山为王时所筑。
寨山西北不远处有一村落,名曰:“侯孟”,传说是焦赞等候孟良之所,故得名。山北侧一村,名曰:“官庄”,具说此处系风水宝地,被多位高官选作死后安身之所,因而得名。穆柯寨西南麓葫芦套村,有一古树,高7米多,树干中心已空,可是仍然枝壮叶青。每到春天,红花遍树,如彤云点点,当地人称作“降龙木”。相传原有两棵,金国南下犯宋摆下天门阵,天门阵布满毒气,非降龙木不能破阵。杨六郎派杨宗保到穆柯寨借降龙木,才与穆桂英刀兵相见,阵前招亲。穆桂英锯了大棵降龙木随杨宗保去破天门阵,于是留下这棵小的长到现在。据林业部门考证,此树年龄在500年以上,学名紫薇,又名“百日红”,此树在本地偶有种植,均成灌木,能长成如此高大者实不多见。有关穆桂英在此占山为王的传说史料无从考证,但是清咸丰年间刘平的幅军在此安营扎寨却有籍可查。刘平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生于峄县侯孟村(今属台儿庄区张山子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与一些穷苦人家的子弟在运河沿岸当纤夫,他们通常用一幅布包裹着头额,时间长了,这种装束便成为运河苦力的一种标志。清咸丰九年(1859年)捻军兴起,张乐行、刘天福率大军一陷台儿庄,再攻峄县城。“刘平望风响应,揭竿而起。方圆几十里一呼百应,一时聚众十多万人。因他们头裹幅巾,便号称幅军,刘平被太平天国封为“北汉王”。当时刘平的中军帐就设在北山头,杏黄大旗上书“替天行道杀富济贫北汉王刘平”醒目大字。
从临潼穆寨乡走出去的著名诗人、文化活动家邢德朝先生邀聚了一帮子能人,名人,文化人,为他的家乡穆寨写出了许多精到的文章,拍出了许多精美的照片,以记叙和鼓吹他的家乡穆寨的山川文化,风土人情。现在,德朝先生又要把这美文和照片编成一个册子了。我想,这绝对是好事,因为,从这件事看,德朝先生是有一颗赤子之心的,而每一处叫做家乡的地方,这样的赤子当然出现得越多也就越好呀。作为临潼区政府一名普通的公务人员,我当欣然担承起宣传临潼的重任而不能顾了我的肩膀到底有没有担承的力量,凭籍着这样一个信念,德朝先生一个电话打来,要我作序,我也就忘记了自己的能力而欣然同意了。
穆寨乡是临潼的三个山区乡镇之一,位于临潼城东三十公里处的骊山北麓。南与蓝田县接壤,北与马额街办相邻。穆寨的全称是穆柯寨,这名称,竟与传说中北宋时期绿林好汉穆天王及其女儿穆桂英屯兵之地完全相同了。
正是因为穆柯寨的地名与传说中穆桂英的屯兵之地完全相同,千百年来,穆柯寨人就把他们的家乡当作了穆桂英的营寨。每有生人到来,他们或一盘子端了核桃、柿子等等穆柯寨的特产,让来人就着饮茶;或用醋泡了,用油泼了穆柯寨崖畔上生长的香椿,让来人就着吃饭。在吃饭或是喝茶的当口,穆柯寨人就开始津津乐道起穆桂英的故事了,或大破洪洲,或一鞭把杨元帅打于马下,一绳把杨宗保绑了招亲,或耍着刀子立逼着杨六O释放已绑缚在辕门等候问斩的夫婿……穆柯寨人讲穆桂英,讲杨家将,是不容你有丝毫怀疑的,你的脸上,要是流露出了一丝丝怀疑的表情,他们就会攥紧你的手腕子,把你拉到一个高处,手随便地一挥,就给你指点了一个方向,说,那边,就那个高处,就是穆桂英的营盘哩,你不信,不信吗?那咱这就去看,那里,夯打的围墙能看见哩,穆桂英当年插旗的石头能看见哩。然后再给你指点一个方向,说,看,那边,往右,往右瞅,那里就是当年穆桂英的右营哩,左边,左边你笨想嘛,当然是左营了。你要是还不相信,纯朴的山里人或许就立逼着你跟上他来到一个更远的地方,以手抚摸着一株合抱粗的古木,告诉你这就是降龙木,杨家将没有了这神木做斧头把子,咋能那么容易地就破了天门阵?……穆柯寨的山民们言之凿凿,你还敢怀疑吗?面对着他们纯朴的面容,你还忍心怀疑吗?
其实,怀疑不怀疑的,已经不重要了,民间的传说,原本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并在丰富的过程中不断虚构不断神化的过程。千百年来,人们按着自己的理解、追求、向往,传承着已有的文化,丰富着已有的文化,并历经长期的积淀而形成这一个地方特有的精神内核,形成极富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我想,穆柯寨人能够长期地宣扬穆桂英以及杨家将的传说,除过穆柯寨的地名与穆桂英的营寨完全相同外,除过这里也确实留存有古代的工事,出土过铜铁铸成的兵器外,另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朴实的山民们,他们也希望他们的血管里,流淌着英雄的血液吧?他们也希望他们的骨子里,坚挺着英雄的高傲吧?
我想一定是这样的:穆寨的文化,不管是历史也罢,传说也罢,都说明了,在穆寨人骨子里,一直都纠结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英雄情结!
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穆寨人就敢为人先,冒着极大的风险在自家的责任田里种植药材,赚了个盆满钵满;穆寨人就敢在西安城里租赁了厂房,开办了一家又一家的篷布厂,并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穆寨有房地产大亨,穆寨也有一个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在西安把文化产业文化活动搞得风生水起邢德朝……
英雄,不仅仅产生于战争年代,有了这样的英雄情结,和平年代,也一定会出英雄的!----刘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