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十岁后开始学画的画家吗
一、有四十岁后开始学画的画家吗
吴昌硕
上海浦东。
陆家嘴东路15号,
寸土寸金,
大厦林立。
一栋古旧老宅,
局促其中,
却独有一番韵味。
一百年前,
陆家嘴还叫烂泥渡路,
吴昌硕租下这几间破屋子,
开始了他的海上生活。
他被称为“诗、书、画、印”四绝,
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
并称“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是一代宗师,桃李满门。
他的十三个徒弟,
齐白石、张大千···
随便拿出一个,
都是大师级别。
他以金石入印、入书、入画,
日本称之为印圣。
与书圣王羲之、
画圣吴道子齐名。
弟子齐白石,
60岁后方修成正果。
而老师吴昌硕,
得名更晚。
40岁的时候,
吴昌硕拜海上名师任伯年为师,
学习画画。
而40岁之前,
他只是一名“酸寒尉”。
上扣无顶戴红缨帽,
一身葵黄色官袍。
他刚刚交官回来,
袍服未去,拱着双袖,
还没来得及擦汗。
这副穷酸相,
被任伯年碰个正着,
画家大笔一挥,
就有了这幅传世之作。
潜行仕途多年,
他从未有过任何风光。
倒是在纸笔刀石间,
活出了真我。
自幼好石,
十四岁就开始治印。
“与印不一日离”,
吴昌硕对于刻印,
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
家境清贫,
村前小溪的石头,
破旧的方砖瓦片就是石章,
磨好的废铁破钉就是刻刀。
一次刻刀划破了手指,
伤口很深。
乡间缺医少药,烂了很久,
左手无名指竟少了一截。
钝刀刻印极需功夫。
吴昌硕十几年修炼,
练就了不同常人的腕力,
为其日后艺术造诣奠定了基础。
拜任伯年为师的时候,
任伯年让他画一幅看看。
吴昌硕没学过不敢画,
在老师执意下随意几笔,
竟落笔非凡,用墨浑厚。
任伯年只说:“你已经在我之上了。
为官不达,酸寒一生,
但他的书画却从不酸寒。
再艰难困顿,
艺术之道总是充满刚正之气。
他画梅花,
一朵朵像酒盅那么大。
有人讥笑他,他不理会,
越发随心去画,
他最恨画家墨守成规。
他不守古法,
用西洋红画花卉。
变水墨为五彩,
变重墨未重彩。
他的荷花 ,
古拙、 腴润。
他的梅花 ,
冷艳 、浑穆。
古拙中透出力度、
透出美感、透出趣味,
他赋予中国绘画一种新的情感 。
历经宦海沉浮,家仇国恨,
走过兵荒马乱的吴昌硕是个文人,
他的画却不似旧代士大夫那般纤弱。
他的画饱满向上,苍茫有力,
金石之气迸发,一派磅礴气象。
65岁,
吴昌硕的画自成面目。
创造了中国画新的审美意境,
成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68岁,
他再一次重启人生。
上海光复后的深秋,
这个前朝遗老,
一身长袍,扎个小髻,
靠着画艺闯荡上海。
69岁,
他在西子湖畔,
被公推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
以印为主,兼及书画,
西泠印社保有12000件文物,
107件国家一级文物。
其中镇社之宝《三老碑》,
就是吴昌硕募集8000银元,
从日本人手里赎回。
这个“以汇流穷源,
无门户之派见”,
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
天下第一名社,
于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农,清代杨州八怪之首。六十多岁才开始学,不过他以前的书法和文学好,这为画画做了铺垫。凡高也不过才画了十年,三十七岁就去世了。但是要画好画,勤奋、聪明、修养、吃苦都是必须的,尽管他们画的时间短,但用的功绝不短。
齐白石绝不是,他小时候是个木匠,给人家雕花的,二十多岁看到了芥子园画谱才开始学画的,吴昌硕是三十多岁跟任伯年学画的,但他以前书法功底好,所以他不一会就超过任伯年了。所以说学画也不单只学画,所谓功夫在诗外。
二、蔡国声为何被誉为中国金石篆书第一人他的书法特点又是什么?
蔡国声自幼蒙名师指点,成人后有幸结识了上海一些著名的书画家,如:陆俨少、王个簃、沈尹默……都向他们讨教过,蔡国声从事文物鉴宝行业五十余载,昼夜研习,孜孜不倦;潜心于笔墨之间四十年,临摹过的书法名帖不计其数,秃笔堆积如山。在其一生的求索中,将文物鉴赏与书法篆刻艺术结合起来,圆润的吸收了钟鼎、砖瓦、封泥等传统艺术之精华,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金石篆书书法艺术。
蔡国声老师的书法总结性特点:古拙精进,刻于纸上。入纸三分,人书俱老。刀笔合一,篆味仁心,独具一格。兼有殷商青铜器的厚重,又像上古祭祀的符纹呈祥瑞之兆,被世人及书法爱好者誉为中国当代金石篆书第一人。
三、女画家蔡贞贞,听说她是印象派刀画家?
蔡贞贞祖 籍 福 建 莆田 ,职 业画 家 , 年轻有为的 印象派 刀 画 家 ,福 建 省厦 门市 油画协会 会 员 。 自 幼 与 艺术 有 着不解之缘 ,从 小 跟 着 作画的爷爷、 伯父 去各 地寺 庙、 府 上 、宫殿等 地 方作 大 面 积壁 上 作 画 。 中学 来 到 厦门与 父 亲 的 朋 友 ( 某 著名 画 家 ) 习 艺 作 画 ,至今已 经作 画10 年 之久 , 擅 长 船 景 、 街 景、 巷子 景、 花 园景、地中海 、 花 卉 等 描 绘, 其 色彩浓 艳 明 快 , 明 暗 对 比强 烈,造 型简 练生 动, 颇有意 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