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的四个传统准则?
在20世纪油画中,由不同的艺术观念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并制约艺术形式呈现多种倾向,传统油画技法中的某方面因素往往作为艺术观念的形式体现被强化,甚至被推向极端,油画形式语言受到高度重视。油画有着自己技法的传统基本准则,而油画的传统基本准则主要是有4个,我们下面可以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先柔和后肯定
传统古典油画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将肌理的强弱秩序融合于体积、明暗的强弱秩序之中,而产生一种极度的和谐之美。
在古典油画的普遍技法中,为了建立这种和谐必须将肌理在制作中的逐步推进与体积、明暗、色层等的逐步推进保持同步。由于古典油画在制作上的程式性,所有的步骤都是循序渐进的,因此,为了保持画面肌理的完美,一般不将塑造形体的笔触事先固定过死可堆得太厚,不然会影响油画多次画法的制作和油画魅力的表现,因此肌理的由弱到强在古典绘画中如同上缓坡一样是逐渐攀缘的,每一个小变化都是在大的秩序之中显现的。从制作程式上讲,事先太固定的东西未必在制作推进中就不会被改动,改动过多,势必造成其他各种因素和秩序的混乱。所以只有在形色的各方面条件慢慢成熟后,塑造也才慢慢地得以肯定。因此,在开始阶段总是对各部分形色、明暗等关系进行相互衔接、相互过渡、相互柔和的把握一种整体关系,在肥盖瘦的大原则下,逐步走向肯定、对比、明晰。
这样在肌理由弱到强的秩序上,才能将逐步确定的重点或高点加以准确的塑造和强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整个画面暗部的表面光泽与亮部的表面光泽形成一定的差别。但由于是逐层推进,这种差别又不至于过大,从而形成一种整体的、匀称的、和谐的光泽感和肌理感。
二、先粉灰后饱和
先粉灰后饱和是针对透明画法而言的一种有效之法,在古代鲁本斯即有“肥盖瘦”之说。它首先是为了确保油画颜料的顺利结膜及油画的耐久性而提出的。颜料形成坚固的膜需要色粉与调色油达到一个最为合适的比例才能实现,粉重和油重都不能达到结膜的牢固和长久。由于是多次画法必须考虑它的每一步骤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利于制作的有效进行,将含油较多的颜料覆盖于含油较少的颜料不仅有助于层层的附着能力,而且能将最牢固的结膜产生于最后的表层上,反过来这种表层又必须依赖于层层含粉颜料适当的吸收性。另外“肥盖瘦”不仅是从油画颜料结膜的特性来考虑的,也是关系到透明色与不透明色的作用所产生的最终透明效果而言。纯粹的透明色一般含油量比较饱和,覆盖力差,不能确切地表现色彩纯度变化和自然界中各种灰色感受。它必须通过对底层的比物件本身饱和度低一些的色彩,也就是粉一些色彩之重叠才能达到对自然界各种色相纯度的准确表达。相反其他粉质颜料尽管具有明确的色相和覆盖力,却不具备透明的特性。色彩的最终准确度必须靠多次的塑造和罩染即纯度的逐层增加而达到,与此同时不仅获得了色层的最终透明感,而且形象的最终结果也随之逐步得以刻画和呈现。
但随着油画的不断发展,人们要求“肥盖瘦”能更准确而生动地表现真实的形体空间和虚实,表现色彩在纯度上和冷暖上的丰富变化,所以“肥盖瘦”之法便发展成为多层次、多变化的法则了。其特征为第一遍色便以低纯度的粉色表现出大致的形色关系,每一种粉灰色都带有未来色彩的倾向和明度,例如将来是很重的黑色,在这里就只把它画成黑灰色,鲜艳的红色则画成较粉的红色或亮黄色,这些都是为下几个步骤逐渐肥化的透明纯色罩染作准备。这样相对粉灰的颜色与纯度高的透明色之重叠而达到丰富的色层、肌理及准确的色相和纯度。伦勃朗即是将此技法推向极致者,他的亮色全是统一于油层之下的,暗色也不是简单的透明色,而是依靠对柔和的重灰色重叠所产生出一种既透明又厚实的油画韵味。所以他的画在色彩上是极富魅力的,饱和而不艳俗,也不焦枯;透明而不乏对细微灰色的比较和表现,在总体的厚重感中能让你体味到自然中最生动而微妙的形色关系以及油层和肌理的最佳契合,这实质上是将自然中一切生动的形色特征升华于油画材质及语言的美感之中,从而获得油画的极度表现力。
三、先取固有色,后找变化色
这里所指的固有色原则不是指用调色盘上简单而直接的纯色来概括和代替所画物件的色相,而是指包括对色彩的明度、纯度特征的准确把握后的一种色彩倾向,所以其中便包括了自然界的所有复杂色相。而且这种固有色原则主要是从观察色彩的方式上出发的,也就是说在观察和概括色彩时必须将物件的细小色相变化、明度、纯度变化都统一在它们综合后的大色相中。所以固有色的区域设定是我们在绘画的最初阶段必须考虑的,有了这一基础就便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其后的色相变化。随着细节的深入,色彩的细小变化也相应深入化、丰富化。我们可以从开始设定的固有色中寻找左右的邻近色甚至对比色,比如,在我们最初设定的暖黄灰肤色中,可以找出倾红和倾绿的色彩,甚至倾紫的色彩。但这种变化的寻找又是相对的,它们必须在暖黄色大的倾向中呈现。所以找出的变化色实际上仅有微妙的变化倾向就足以显示其互补色关系,这时便可以使色调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了。但如果一开始便注重色彩的各种变化,势必影响色彩大的秩序,而且也不利于塑造和肌理的逐层进行。
四、先平面后体积
这是一个素描意义上的问题,实质上是一种从整体出发的观念。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是在平面上创造立体空间。那么,平面是一切空间可能性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画家便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力驰骋于无限的纵深空间中。不过,绘画中的空间体积以及起伏都是相对的,是在每个形体、体、面的相互比较、对比中建立起来的,画家的任务是主动地把握其中的关系,让体积空间适应自己的需要。
先平面后体积能让我们对起伏的把握更为主动和方便,在相对平面的物件上我们可进可退,有选择地塑造某些应该突出部分的体积,其他则放松,让它自得其位,也就是说让我们在平面上有秩序地建立应有空间、体积的强弱关系。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就容易在画画时把每个区域性的体积起伏都表现出来,结果失去了画面本身的强弱秩序,让每部分的起伏程度相互抗争而造成相互抵消,失去整体效果。
另外,先平面后体积也是考虑到制作程度的先后关系而得出的。体积的塑造本身也是逐层进行的,古典油画的色阶细微层次必须通过多次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画法来完成,所以塑造总是循序渐进的。在平面上先建立相对体积,伴随着每次的塑造罩染逐步再建立极端体积。这也是先平面后体积的原因之一。
其实所谓的传统技法的基本准则就是是根据传统大师们在技法上的共同特点及审美标准总结而来的一些准则,也就是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得出的,也就是前辈们的智慧的结晶,我们是需要学习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