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颜料生赭和熟赭有什么区别?
赭石:是由铁矿石衍生而成,稳定性极好,有黄赭石和红赭石之分,是古代画家最常用的颜色,覆盖力强、易干、坚固。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多为人工合成的赭石,比天然赭石透明,强度高且耐久。
生赭和熟赭是含有铁和锰的化合物制成的颜色,熟赭在水彩色里比较稳定,在油画色里不太稳定,尤其不要调得太稠厚。
前者更偏黄棕,后者更偏黑棕。
油画理论与基础讲解?
古典主义油画 1、提香 【色彩、技巧】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贡献在于对色彩的运用和对绘画技巧的发展。提香是以富于魅力的色彩,卓绝的技巧和完美的艺术表现而名垂青史的。他对色彩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作品色彩和明暗关系是塑造形体的基本要素,线条则处于次要的位置。色彩冷暖变化的微妙,在他的笔下被运用得惟妙惟肖,这是体香技巧的主要特征。他和乔尔乔纳创造的“色彩交响曲”成为近代绘画的法则——画面像一首交响乐,色彩相互和谐,相互烘托而又相互作用。形成有节律的有机整体。他画肖像和人体常用的一种橙黄色,至今仍被称为“提香色”。他运用色彩的技巧,对后来欧洲的一些著名画家如鲁本斯、凡·代克、委拉斯贵支、伦勃朗、德拉克罗瓦以及苏里科夫等人都有过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具有柔和的哀婉动人的情绪和静穆的诗意。
油画着色的三种技法?
油画颜料厚堆的功能和极强的可塑性是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由于油画的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故而“着色”是油画技法中的重点组成部分。现在,优优学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油画着色的常用三大技法。
一、直接着色法。
直接着色法即在画布上作出物象形体轮廓后,凭借对物象的色彩感觉或对画面色彩的构思铺设颜色,基本上一次画完,不正确的部位用画刀刮去后继续上色调整。这种画法中每笔所蘸的颜料比较浓厚,色彩饱和度高,笔触也较清晰,易于表达作画时的生动感受。
为使一次着色后达到色层饱满的效果,必须讲究笔势的运用即涂法,常用的涂法分为平涂、散涂和厚涂。平涂就是用单向的力度、均匀的笔势涂绘成大面积色彩,适于在平稳、安定的构图中塑造静态的形体。
散涂指的是依据所画形体的自然转折趋势运笔,笔触比较松散、灵活;厚涂则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颜料,有的形成高达数毫米的色层或色块,使颜料表现出质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强化。
二、多层次着色法。
作画时先用单色画出形体大貌,然后用颜色多层次塑造,暗部往往画得较薄,中间调子和亮部则层层厚涂,或盖或留,形成色块对比。由于厚薄不一,显出色彩的丰富韵意与肌理。
透明与不透明两种画法没有严格的区别,画家经常在一幅画作中综合运用。表现处在暗部或阴影中的物象时,用透明覆色法可以产生稳定、深邃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不透明覆色法则易于塑造处在暗部以外的形体,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
三、透明覆色法。
透明覆色法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下层的颜色能隐约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变化微妙的色调。例如在深红的色层上涂罩稳重的蓝色,就会产生蓝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丰富效果,这往往是调色板上无法调出的色调。
这种画法适于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厚实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到肌肤表皮之下流动着血液。它的缺点是色域较窄,制作过程工细,完成作品的时间长,不易于表达画家即时的艺术创作情感。
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通过油画的发展,可以看到色层美是不断开掘与创造的,这里面,对“着色”技法的探究和改良功不可没。画出一幅富有质感和层次感的油画,除了着色,还需要在其他许多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