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书法绘画艺术成就
一、明清书法绘画艺术成就
明清两代书法艺术风格历经数变并有重要发展, ,明前中期书风儒雅蕴藉,至晚明出现巨大转折,或纵逸,或奔放,或劲健,或清疏,注重抒发个性,力矫柔媚甜俗之弊,在行,草楷书上有所成就.清代前其贴学仍然流行,但自乾嘉以后,金石学,考古学兴起,大量碑版出土,引起书家注意,遂突破贴学的樊篱而竟尚碑学,审美情趣又为之一变,一些画家亦擅书法,特别在篆,隶,魏碑等方面成就尤高,对书法发展有振兴之功,并予近代书法以直接影响.
明初三宋及馆阁体
宋克,字仲温,长洲人.他不为当时流行的赵孟頫书风所影响而能摆脱时尚,工真,行,草及章草.他学书用功,日费千纸.楷书学王羲之,章草学皇象<急就篇>,他变古章草的扁方字形为长方体势,变园厚古拙的用笔为挺拔瘦劲的笔划, ,具有隽秀刚健之气,传世的<七言绝句>中就有这种特色.与宋克同时的还有精于小篆的宋邃和擅长草书的宋广, ,宋广传世作品有<风入松词>和<临贴怀素自叙贴>,用笔瘦劲奔放,宋克,宋邃和宋广时称三宋,他们对明初书风影响颇大.
明代中期吴门三家
明代中期不少书家又宗法魏晋唐宋诸家,以畅神抒情为目的,他们皆为苏州人,宗法黄客运地,书风遒劲奇倔的沈周,正德,嘉靖时期苏州又出现了祝允明,文征明和王宠,其书风大变,形成吴门书派
祝允明,号枝山.有祝京兆之称,传世墨迹<草书前后赤壁赋>.草书<洛神赋>祝允明为人纵逸不羁,纵横多变的狂草也最能体现其个性.
文征明,他学书于李应桢,吴宽,及沈周,勤奋钻研,终生从未辍笔,真隶行草俱长.他以小楷最为人称道,大多师法王羲之,法度严谨,笔锋挺秀,清俊雅致.墨迹<真赏斋铭>可见其坚实的功力.他的行书写得清新儒雅,体态雍容,大字则追法黄庭坚,用笔舒展,文征明为人立身严肃不苟,其书法也谨严,精于法度,并能寓潇洒于方正之中,现飘逸于工整之外,饶有秀雅闲美这趣.
王宠,字履吉.富有才华但科兴屡试不利,只以诸生贡于南京国子监,他书学王献之,虞世南而有变化,小楷疏宕而和谐巧妙,具有晋唐人的韵趣,形成神韵独超,天资特秀的书风.
清代书法大体可分为两大流派,以阁贴为主,承接晋唐以来的书法传统,追摹钟繇,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董其昌,另一种是借鉴两周钟鼎,秦篆,汉隶及六朝石刻的碑学.
刘墉,字嵩如,号石庵.乾隆进士.他擅长行楷,他初从赵孟頫入手,后学董其昌,又广泛借鉴诸家,形成温柔敦厚,天真烂漫的风貌,体现了雍容华贵的气度,被誉为集贴学之大成,是清代贴学中造诣最高的书法家.墨迹<行书陈白沙诗>.
碑学的兴起
清代中期以来,先秦青铜器,秦汉碑片的不断发现,引发古文字学与金石学研究的高涨,也带动了书法艺术的变革.嘉道以后,碑学也为主流,开创了清代书法的新风.
金农,擅长隶书著称,其书法得力于<天发神谶碑>和龙门造像铭,创造出一种用笔方正,棱角分明的特殊风格.所用笔皆将毫端剪平,书写时平铺如板刷,横粗竖细,点画浓重,因而称为漆书.这种以拙为妍,以重为巧,苍古奇逸,魄力沉厚并带有金石味的书体,颇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邓石如,名琰,字石如.书法篆刻兼长,书法中迟缓篆书最为著称,邓石如以李斯及李阳冰为法,但不以此为满足,而是俐抒新意,打破了传统篆书中单纯追求匀称拘板,婉转圆润的意趣,转达为沉雄朴厚而又不失婉丽遒劲,他的隶书则用笔篆籀之笔带行草意气,体方笔圆,神采飞扬,写来大气磅礴,极富特色.
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早年功夫临习<兰亭序>,学习颜字,钻研秦汉六朝碑刻.他最为擅长隶书,能融会秦篆及汉隶碑额中用笔结体之妙,并兼取颜真卿写楷书的方法,点画平直均匀,端庄整肃,气度恢宏而且越大越妙,他的行,楷学颜而又取篆隶用笔,亦能自出新意.
赵之谦,咸丰九年举人,曾任江西鄱阳,奉新等地知县,学问渊博,擅诗文,书画篆刻俱佳,他学书由颜入手,早期笔力雄厚,结字宽博,后转向钻研六朝及北魏造像铭,但不追求斩钉截铁的碑刻效果,更重在领悟笔意,用笔方中带圆,笔势飞动,并融入颜书的精髓,人称其书是颜底魏面。
二、水墨丹清什么意思
中国古人画画,常用水溶性的颜料,墨是最容易找到的东西,古人的素描画就是用木炭条来起稿用墨色来定稿,只用黑墨画的画叫做“水墨画”,中国画以墨色为主以其他色彩为辅,所以中国画也称为“水墨丹青”。---丹指红,青指蓝绿。
三、以墨水染清池是哪位书法家
王羲之
相关传说故事:
王羲之天台山拜师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对自已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
“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已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划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经洞》,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今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