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油画

梵高的女人画像(梵高的女人画像图片)

一、梵高自画像原作?

梵高的《戴黑边帽的自画像》完成于1886年初,

二、梵高的自画像的赏析?

凡高和丢勒、伦伯朗一样,在画史上以自画像著称。凡高一生很少拍照,目前我们只能看到三张关于他的清晰相片,而且都是21岁之前的。然而在1885到1889四年间他却以惊人的耐力画了四十多张自画像,完成这些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没有哪位艺术家能象他这样在观众面前将自己暴露无遗。透过这些记录,我们深深地了解了一个人的痛苦、恐惧、自我怀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尔的快乐。凡高曾说希望一个世纪之后自己画的肖像在那时人的眼里会如同一个个幽灵,那么在今天看来他的愿望实现了。

  《戴黑边帽的自画像》完成于

  凡高和丢勒、伦伯朗一样,在画史上以自画像著称。凡高一生很少拍照,目前我们只能看到三张关于他的清晰相片,而且都是21岁之前的。然而在1885到1889四年间他却以惊人的耐力画了四十多张自画像,完成这些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没有哪位艺术家能象他这样在观众面前将自己暴露无遗。透过这些记录,我们深深地了解了一个人的痛苦、恐惧、自我怀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尔的快乐。凡高曾说希望一个世纪之后自己画的肖像在那时人的眼里会如同一个个幽灵,那么在今天看来他的愿望实现了。

  《戴黑边帽的自画像》完成于1886年初,是他忧郁系列的一部分。这一时期, 他开始挨饿,还要接受梅毒病的治疗,并且拔了十颗牙,这最终使他蓄起了胡子以掩饰缺齿的尴尬并正好为口音中的"hissing"声找到了借口。"我仍然必须去承受很多,尤其是那些不可改变的东西,比如容貌、说话的声音以及服饰。"

  这张自画像作于凡高1886年2月刚到巴黎后不久,在这里他比以前要自信许多。"无论在这儿的生活将如何艰难,即使会比从前更糟,但至少法国的空气清新了我的头脑,它对我是有好处的。"

  这是第一张显示出凡高受到印象派影响的自画像,尽管他对之理解很慢并且始终没有全部认同其主张,但它却改变了凡高对色彩的看法。"永远记住今天艺术所需要的是非常鲜活的东西,是强化有力的色彩。""我变得越丑、越穷、越有病,我越要通过创造明亮、有序、灿烂的色彩来复仇。"

  "我喜欢画人的眼睛胜过那些教堂,在眼睛的深处藏着一种无论多么感人,多么肃穆的教堂都没有的东西。我关心人的灵魂而不是结构,无论这灵魂属于一个贫穷的恶魔还是妓女。

  这幅自画像同上一张大致画于一个时期(1887年夏季,巴黎)。"你知道,我个人的冒险主要是快速成为一个满脸皱纹,胡子粗硬、牙齿松动的小老头。"

  "我希望能画出男人和女人那些永恒不灭的东西,人们常用光晕来象征它,我则试图通过色彩的真实颤动和闪烁来传达它。"

  这张自画像画于文森特和提奥关系不太好的一个时期,这时提奥受着神经紧张和身体疾病的困扰。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文森特辐射出的接近于攻击性的自信。

  这张《有日本画的自画像》很可能画于巴黎著名的Tambourin咖啡馆,在这儿凡高曾说服它的女主人举办了一次日本绘画展。凡高和其他现代艺术家一样深受日本浮士绘影响,他说:"我不可能不怀着喜悦与欢乐去学习日本艺术。"

  这是凡高1888年早期在巴黎画的最后一张自画像,他自己将它称为"死亡之脸",并在一封信中这样写到:"透过这张面对镜子画的自画像我得到了一个关于自己的概念:桃灰色的脸上长着一双绿眼,死灰的头发,额前与嘴周满是皱纹,呆僵木讷,非常红的胡子,被忽略而且充满哀伤。"后来,凡高的兄嫂说这是他所有自画像中最象的一张。

  这幅肖像画于凡高到阿尔后不久,在这儿他非常喜悦并充满热情,"我确信哪怕仅仅呆在这儿,我的个性都会得到自由。"

  1888年凡高开始认识阿尔以及它周围的乡村,"打动我并且使绘画如此有魅力的是这儿清新的空气,在故乡看到的只有灰色的地平线,而在这儿,即使再远的地方,物象的轮廓也清晰可辨,这给了人空气和空间的理念。"

  凡高1889年与高更大吵一架后割掉一只耳朵,他画这张画使自己和提奥相信他已经从伤痛中康复过来,"我相信这幅肖像比我的信更能清楚地告诉你我这儿发生了什么。"

  这是凡高的最后一张自画像,令人悲伤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事实上是一个谎言。1889年初,凡高的母亲度过了她70岁生日,尽管不常联系,凡高对她仍怀有温暖的记忆,这年年底,他决定将这张自画像送给她,主要是为了使母亲对他的健康放心,所以在这儿他比以往显得健康、年轻、整洁许多,然而这些并无法掩饰其眼底的绝望。最后凡高给了母亲一张画着阿尔卧室的画而把这张挂在自己的墙上。

三、梵高割耳自画像?

梵高割耳朵后的自画像,成为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家头缠绷带,面孔消瘦,眼睛深陷,流露出悲愤和绝望的感情,整个画面好像处一于滚动的波涛之中,汹涌的狂流似乎在威胁着狂热不安的画家,给人造成一种巨大的视觉冲击力量。

这幅自画像是梵高在自己割下耳朵后不久创作,尽管从画面上看其伤势严重而显著,可是这幅自画像却没有受苦难的画家的迹象。

在这幅作品中,他穿着工人的上衣、戴着皮帽子,看不出精神错乱或痛苦的痕迹,即便遭受着身心痛苦的折磨,他也是表现得不以为意的从容,然而画面却度溢着紧张的气氛。

四、梵高自画像的艺术价值?

透过这些记录,我们深深地了解了一个人的潦倒、痛苦、恐惧、自我怀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尔的快乐。

梵高曾说希望一个世纪之后自己画的肖像在那时人的眼里会如同一个个幽灵,那么在今天看来他的愿望实现了。

五、毕加索的女人画像?

《亚威农少女》由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创作于1907年,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哭泣的女人》,西班牙画家、雕塑家,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的油画作品。刻画了一位极其悲伤的女人,悲凄的命运和感情由粗放的颜色和劲利的笔触反映出来。人物的眼睛、嘴唇、鼻子似乎杂乱无章,支离颠倒,具有常人难以理喻的特点。

六、梵高为什么喜欢画自画像?

因为他的身世和他的内心造成的。他只有通过绘画才能表达他内心的痛苦、恐惧、自我怀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尔的快乐。每张自画像都反映了某个阶段的他的内心感情。

七、梵高自画像是什么画?

早期自画像

1886年到1887年早期

梵高还未受到印象派影响

色调深沉又压抑

正处于挨饿忧郁的阶段

因梅毒被拔了十颗牙

用胡须来遮掩面部缺陷

印象派时期自画像

1887年

梵高开始受印象派影响

与之前阴暗的西装革履不同

这个时期梵高喜欢

以带草帽的形象示人

颜色亮丽欢快

点彩画法自画像

1887年

受修拉的影响

梵高学会了点彩画法

大病初愈后的自画像

1887年后期

梵高毫无节制的饮酒吸烟

身患重病

进入医院治疗后初愈

消瘦苍白,瘦骨嶙峋

浮世绘风格的自画像

1887年12月

受日本绘画的影响

自画像有浮世绘的影子

巴黎最后一幅自画像

1888年

这是梵高在巴黎

最后一幅自画像

手握画笔

梵高在背面

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宣告画家梵高又回来了

全身自画像

1888年

梵高外出写生

暂时远离忧郁

这是唯一一幅全身自画像

可惜这幅作品在二战中被毁

送给高更的自画像

1888年

他自述:

“我把这张画理解成一个

永远崇拜佛陀的僧人肖像”

此作作为友谊的象征

送给了高更

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1888年

梵高与高更争吵后

割下了自己的右耳

画下了两幅自画像

个中滋味,一言难尽

发病后的自画像

1889年5月

梵高来到圣雷米

治疗精神疾病

但他

仍在努力证明自己神志清醒

最后一张自画像

1889年

本欲作为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证明自己精神健康

可惜未能送出

这幅画1998年拍出了

7150万美元的高价

成为史上最昂贵的自画像

弗洛伊德认为

创作心理,其实就是幻想

这种“幻想”

始终出现在梵高的自画像中

自画像成为精神拯救

或自身外化最为生动的方法

他的确也因此而耗尽了生命的全部

八、画像上的女人典故?

江西有个叫孟龙潭的人,曾和一位姓朱的举人客居京城。

一次二人出门游玩,偶然来到一座寺院,院内的殿堂僧舍都不怎么宽敞宏大,只有一位云游的老僧人暂居其中。看到客人进来,老僧人起身整了整衣服便出门迎接,接着又领着二人游览寺院。

三人随后来到大殿之中,只见殿内塑有高僧宝志禅师的塑像,两侧墙壁上都画着壁画,画面精妙绝伦,人物栩栩如生。

东面墙壁上则画着天女散花的仙子,只见其中一个垂着头发的少女,手里拈着一束鲜花,笑意盈盈,樱桃口唇飘飘欲动,眼波流光溢彩动人心扉。

朱生注视良久,不觉心神荡漾,意乱情迷,恍惚间身体飘飘欲仙,如腾云驾雾般,等回过神来已发现身处壁画之中:只见眼前殿堂亭台层楼叠榭,已不在人间。

这时看见一个老和尚在坐台上讲经说法,信徒们围绕着老和尚站立,朱生也跟着众人过去听讲。

听了一会儿,忽然感觉有人偷偷扯自己的衣袖,回头一看,竟然是壁画中的垂发少女,只见她对自己莞尔一笑随即又转身离开了,朱生连忙紧随其后。穿过一段曲折的长廊后,看见少女进了一间小屋,朱生欲行又止,不敢上前。

少女则回过头来看他,举着手中的花,远远地招他进来,朱生这才又跟了过去。

走进小屋,见四下无人,于是开始拥抱她,少女也不怎么拒绝,二人接着开始云雨玩闹。

完毕后,少女关好房门便出去了,临行前嘱咐朱生不要咳嗽以免发出声响。到了夜晚,少女又重新归来,就这样二人相处了两天。

一天,少女的同伴们发现了异常,便进来搜索,最后果然搜到了朱生,于是对少女开玩笑,说道:“腹中的小郎君都这么大了,还垂着头发装小姑娘吗?”说着便捧来发簪耳环,催促着帮少女把垂发绾成发髻。

少女则含羞不语,其中一个同伴说道:“姐妹们,我们不要在此地停留太久,恐怕会有人不高兴的。”说完众人都取笑着出去了。

此时,朱生看着少女:只见她云髻高耸,鬟凤低垂,比垂发时更美艳动人。四下环顾无人,便渐渐又和她亲昵起来,这时闻到一股兰花麝香的味道,沁人心脾,二人于是长久沉浸在欢乐之中。

忽然,听到皮靴混杂着锁链的声音,铿铿锵锵,甚是刺耳,随后又听到纷扰争辩的声音。少女大惊,坐了起来,与朱生窥视外面:只见一个身穿金甲的使者,面黑如漆,手握锁链和棒槌,仙女都环绕着他站立。

使者问道:“全到了吗?”

众人答道:“全到了。”

使者接着说:“如有藏匿下界凡人者,应立刻揭发,切勿自寻烦恼!”

众人又答道:“没有。”

使者又瞋目四顾,貌似要搜查藏匿者。少女见了,面如死灰,惊慌催促朱生:“赶快藏到床榻下!”她自己随后打开墙上的小门,仓皇逃走了。

朱生躲在床下,不敢大声喘息,一会儿就听到皮靴来到屋间的声音,不一会儿又出去了。没过多久,外面的喧嚣声渐行渐远,朱生这时才稍微安心,但门外总有来来往往议论纷纷的人走过。

朱生局促不安地躲藏了很久,直到耳畔传来蝉鸣般的耳鸣声,眼睛像喷火一样直冒金星,此情此景几乎再也无法忍受,但也只能安静地听着外面的动静以待少女归来,恍惚间竟不记得自己从何处而来了。

这时,孟龙潭在大殿内忽然发现朱举人不见了踪影,很是疑惑,便向老僧人打听,老僧人笑道:“他到听经说法的地方去了。”

又问道:“在何处?”

老僧人答道:“不远。”

随后只见老僧人伸出手指在墙壁上敲了敲,呼唤道:“朱施主何故久游不归?”随即看到画壁上出现了朱举人的画像,见他侧耳站立着,好像已听见有人在唤他。

老僧人又接着呼唤道:“你的游伴已等你多时了!”于是看见朱举人从画壁上飘然而下,落地后心灰意冷,木头一样站立着,整个人目瞪口呆,足下发软。

孟龙潭大吃一惊,于是慢慢询问他原因:原来朱举人刚才正躺在床下,忽然听到打雷一样的敲击声,于是出房偷听,紧接着就回来了。

三人又看壁画中的拈花少女,只见她已绾成高高的发髻,不再是先前的垂发少女了。

朱举人惊奇,叩拜老僧人,问其缘故,老僧人笑道:“幻觉由心而生,贫道怎能解释清楚呢?”

最终,朱举人也未能解开心结,心情很不畅快,而孟龙潭则大为惊骇,六神无主。

最后二人起身告辞,拾级而下离开了寺院。

九、毕加索画的女人画像?

坐在窗边的女子是毕加索画的女人画像。坐在窗边的女子是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在1932年创作的,是他为其情人玛丽·特雷斯所创作的多幅经典肖像画之一,堪称是他当年的立体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巅峰之作。

十、拾麦穗的女人梵高?

《拾麦穗的女人》是莱昂·奥古斯丁·莱尔米特(雷欧·来尔米特)于1891年创作的画布油画。并不是梵高的作品。

莱昂·奥古斯丁·莱尔米特(法国,1844―1925年)作为19世纪最多产的艺术家之一,莱尔米特的声望在创作这幅画时达到了最高峰。他对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和许多同时代的画家不同,莱尔米特从未放弃对绘画技术的追求,他在纸上绘制的炭笔画和胶彩画成就斐然。

1890年,对官方美术沙龙感到失望的莱尔米特组织一批志同道合的同行,建立了法国全国美术家协会。《拾麦穗的女人》在该协会的第二次年展中展出,获得极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