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邮票

洗去新邮票的背胶好不好

1. 从黑便士邮票问世时印刷便有背胶,故传统观念,都把背胶视为邮票要素之一。这也体现当年在设计邮票时设想很周到,按现代的概念是具有群众观点。为了使群众了解,还在黑便士票全张的边纸上注明“湿润票背时,小心勿使脱胶”,提醒人们注意。
 2 . 邮票背面刷有胶的薄膜者称为“有胶”(票)。规定刷胶的邮票,如发现无胶者被视为未完成的邮票(半成品),一旦落到集邮者手中,就称为漏胶。如果事前规定不刷胶的邮票称为“无胶”(票)。既然背胶是邮票特征之一,为什么又出现无胶的邮票呢?原因很多,如:有些国家气候特别潮湿而不刷胶;由于战争环境,物资匮乏而无力刷胶;因某种面值邮票急于使用而临时免刷背胶。此外还有两种原因变有胶为无胶:一是邮票因受水浸粘连,只好洗去,变成“洗胶”(票);二是收藏者为了便于保管,故意将背胶洗去,称为“去胶”或“废胶”。这两种洗去背胶的新票,在交换或让售中要降低价格,虽无背胶,但不能称“无胶”。对于官方发行的无胶邮票,目录中多加附注,是名副其实的“无胶”。


 3 . 邮票讲求品相,背胶完整与否,也是评价邮票的一个方面。完整的背胶称为“原胶”,新票和全新票,原胶至关重要。背胶常受外界气候变化(以动、植物胶较多)产生各种瑕疵,如气候特别干燥,会产生自然脱胶、裂胶现象;气候炎热潮湿会溶胶,使纸质泛黄,导致有些刷色(如大红色)变黑,或受潮后发生霉变。这是背胶在保存中带来的麻烦,故要求将邮册直放,置于干燥通风处。特别是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尤其要注意,邮人多数把邮票放在有吸湿剂的铁箱中密闭贮存,过了梅雨季节才取出。
  这里还要提一个问题,就是早中期邮票在保存时多采用贴“胶水纸”的方法,将邮票贴在贴票簿中。由于胶水纸直接接触背胶,所以早、中期的新票保存原胶的极其少见,有的因多次移动贴票簿,出现双层甚至三层的胶水纸,给背胶的品相带来伤害。这与当时护邮用品很少有关,故用胶水纸方式粘贴邮票还是比较先进的方法(比将邮票直接贴在本子上无法移动为佳),所以对待早期的背胶品相要放宽尺度。在拍卖邮票目录上分为从未贴胶、轻贴胶、重贴胶三个档次来评估其价格。如果用现代的眼光来苛求早、中期票的背胶必需完整而放弃购进,定会错过某些难觅的邮票而终身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