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军校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
黄埔军校:中国将帅的摇篮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50万 距离广州市区东南20多公里、兀立江心的黄埔长洲岛,自古就是著名的军事要塞。大名鼎鼎的“陆军军官学校”就坐落于此,而它有着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简称——“黄埔军校”。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成立并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作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黄埔军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的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学生曾多次参加过革命战争,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军校有三位最高的领导人,他们是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中就有五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林彪和陈毅。周恩来、陶铸、刘志丹和左权等,也在黄埔军校工作和学习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支持与帮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从制订教学计划、招生到开学初的各项工作,都有共产党员参与,为军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一份落款日期为1925年的影印手书文件中,中共中央局向各级组织发出通告,要求各地党、团组织认真选拔党团员,前往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在党史专家曾庆榴的《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一书中就曾记录:中共黄埔支部第一任书记蒋先云,是由毛泽东介绍加入共产党,也是由毛泽东介绍他投考军校的。在第一期学生中,有30多人在进校前已经加入了共产党。而第一期学生、共产党员张隐韬在黄埔学习时的部分日记被保存下来,更成为研究黄埔军校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
1938年,黄埔军校旧址遭日军炸毁,被夷为平地。1964年,解放军南海舰队出资重建军校大门,但因历史资料不足,军校大门及位置均不符合原貌。直到1996年,广州市政府长洲文化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正式启动复建黄埔军校校本部工程,按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原位、原尺寸、原面貌”的原址重建。
经过近20年的修葺完善,黄埔军校旧址如今的范围约为2.6万多平方米,岛上现复原开放的主要景点,包括军校大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和纪念室、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教思亭、黄埔公园等十余处。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的以中华民族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成为黄埔精神的精髓,生生不息。如今,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接待来自海内外的游客超过150万余人,成为广州文博系统中接待量最大的博物馆。
信时记者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