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邮票

珐琅彩的优缺点?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画工精致。从康熙的浓郁庄重到雍正的清淡素雅再到乾隆时的雍荣华贵。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 漓 尽 致的发挥。

珐琅是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工铅和锡的氧色物烧制成的像釉子的物质,用它涂在铜质或银质器物上,经过烧制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既可防锈,又可作为装饰,称之为珐琅器。因其是由西域和西洋传入,故又有佛菻、佛郎、大食窑等称谓。珐琅器按金属加工工艺和珐琅釉料性质与处理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錾胎珐琅器、掐丝珐琅器、画珐琅器、透明珐琅器、锤胎珐琅器。錾胎珐琅器是在制成的金属胎上,按照图案设计将胎体錾刻出凹凸的纹饰,而后填涂珐琅釉,经焙烧、磨光、镀金而成,具有宝石镶嵌的效果。

珐琅彩瓷器传世品皆为清代盛世康、雍、乾三朝所作,此后制瓷业每况愈下,珐琅彩瓷器随之销声匿迹。民国时期,北京瓷庄曾在景德镇仿烧珐琅彩瓷,但质量低劣,无法与之相比。

凡提及珐琅彩,通常特制瓷胎画珐琅,其创烧自康熙一朝,为中国陶瓷史上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康熙皇帝视野开阔,不但弘扬汉学,同时潜心西方格物之学,注重务实,积极吸取外国先进文明,对西方的科学和艺术均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彼时自欧洲传来的珐琅器、玻璃器等舶来品颇得康熙皇帝青睐,特命耶稣会传教士主持珐琅作、玻璃厂加以仿制,在欧洲传教士与宫廷画师、御窑工匠的通力合作下,珐琅彩瓷终于横空出世,创前世未有之奇。

珐珐琅彩瓷,始烧于康熙晚期,盛于雍正、乾隆之时,多由宫廷如意馆画师所绘,秀美之极,也称“古月轩”瓷,是皇 室用器。乾隆皇帝也曾说过:“庶民弗得一窥也”,并不准赏赐王公大臣,因而极为稀 少,珍贵异常,被喻为“官窑中的官窑”。

康熙朝的珐琅彩料都是进口的,色彩很有限,从造办处档案看,当时是受到“西洋国 遣使进贡”的限制,原料的取得相当困难,色釉只有月白、白、黄、绿、深亮绿、浅蓝、松黄、浅亮 绿、黑色和红色等十种珐琅彩。又因施釉很厚, 加上烧成常常过火,表面往往有极细的裂纹;

珐琅的名称来自外文的译音“佛郎”。通俗的说珐琅就是一种低熔点的玻璃物质。在其中添加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产生不同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