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邮票

大航海时代: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对世界历史有哪些发展?

要了解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对世界历史有哪些发展?首先来比较一下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的航海。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时间相差近一个世纪,但是他们航行的规模、航程和航海技术不同,他们航海的背景和目的不同,结果和影响也就完全不一样。对其进行比较, 有助于我们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刻认 识。二者都对两个世界汇合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世界的大变革。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规模、航程和航海技术不同。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 阙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 丈。小者有长二十八丈,阔一十二丈;长 二十四丈,阔九丈四尺不等型号的船只共七种。

1405年,郑和奉命下西洋。航行船队由2 0 8艘海船组成。船分五种,宝船、水船(水船可装淡水千余大桶,足供千人一年之用)、马船、粮船和战船。

宝船总体重量1500吨,有9桅12帆(桅之大 者长十四丈帆阔八丈)宝船是郑和的旗舰,外国使节可乘坐,因满载赐给各国国王的礼物和各国进贡的奇珍异宝,故称宝船。

郑和下西洋人数最多时有27800人。其中包括使臣、官校:旗军、勇士、通事、民稍、买办、书手、阴阳官、教谕、医生、药剂士和传教士等。郑和的远洋船队,历“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余万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但船队“云帆高扬,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在36国中 可分为五个部分,印度支那半岛三国,马来半岛三国,满剌观, 彭亨和急兰丹,马来群岛九国,旧港、苏门答剌、阿鲁、喃渤利、黎伐、那孤儿、爪哇、 孙剌和渤泥,印度沿岸十一国:古里、柯 枝.大小葛兰、琐里、加异勒、阿拨把丹、 甘巴里、锡兰山、涸山和榜葛剌;波斯湾阿拉伯沿岸五国:急鲁莫斯、祖法儿、剌撒、阿 丹和天方,非洲东岸五国:木骨都束、麻林 比剌、沙里湾泥和竹步。郑和下西洋的主要航线有42处之多,其航程十余万里。

由此可知,郑和下西洋在航海技术上, 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郑和航行对海洋气 象的观察十分注意,准确及时地利用信风为动力,船队往返行程的日期,就是当时当地信风规律的真实记录。

郑和船队远航时,在使用罗盘等航海仪器的同时,创造性地运用了天文导航并配合运用“过洋牵星的航海术定向测距指引航行。这种“观日月升坠, 以辨东西;浮针于水,指向行舟的航海技术,是一种讲究实用,保证航行安全的重要 方法,充分体现了当时我国航海技术和高度的海洋科技水平。

15世纪末,西欧一些国家普遍使用轻便 灵活、易于驾驶的小型船只。

哥伦布的旗舰 圣玛利亚号,是一只三桅四帆船,它依靠主桅和上帆凭借风力行进,载重量100吨,铺有甲板。其它两艘没有甲板,载重量一为50 吨,另一为40吨。三艘船组成了共88人的探险远征队伍。无论在船队规模、船只性能和使用罗盘的水平方面,哥伦布的三只船都是不能和郑和船队相比的。哥伦布的船只稳定性较差,他的旗舰航行至伊斯帕尼奥拉岛附近时触礁沉没。但哥伦布最终完成了到达新世界的航行的探险。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背景和目的不同明朝建国经过30多年的时间,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不仅人口、土地耕种面积增加,而且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提高。手工作坊出现,特别是冶铁工业的 扩大,为造船业创造了条件。

继宋、元两代后,明朝的造船规模和制造工艺方面日益完善,所造远航海船,船体巨大而坚固。据 《明成祖实录》记载,自1403至1419年,共造大中小各类船只3027艘。封建经济的发展,使商业也活跃起来,从而促进了海外贸易。正是由于坚实的物质基础,使郑和下西洋成为可能。具体的来分析一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开展海外贸易皇室王公贵族、地主豪绅非常需要香料、棗料和胡 椒等各种奢侈品,以满足贪婪的生活欲望。 当时中国的绸缎、瓷器、铁器、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等是可供出口的物资,用这些物品进行海外贸易就成了以物易物的主要途径。

巩固封建统治明成祖以藩王夺取皇位,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巩固统治地 位,派郑和下西洋建立“光昭祖宗的千秋大业,以谋求内外安定,因此对元末以来 逃亡海外的江南地主非消灭不可。朱棣刚上台“诸番夷多遁居海岛,中国军民无赖者潜 与相结为寇海盗与流民、土著加流寓 使中外往来的海道十分危险。因此,派郑和下西洋,“在原来赍送皇帝诏旨之外,又增加了防范人民外出,招抚海岛流民,袭剿海中寇盗,维持该地安定的重要使命”。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当船队驶至旧港时,遇 上海盗广东人陈祖义的侵扰,郑和指挥官兵生擒陈祖义,解押回国处决。明成祖对800 多名回国的海外逃民“悉经赦宥……还乡复 业”。正是由于郑和下西洋,在近30年内肃清了海道,使东南一带内外安定,这才有1991年第7期可能使明成祖稳定漠北和西南边疆,社会经 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广交近邻远邦中国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 路”后,加强了中国和亚洲、非洲各国的联系。郑和下西洋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开辟了海上 “丝绸之路”。

朱棣即位之初,表示要了解外国,通好他国的友好愿望'派郑和下西洋就是有力措施之一。郑和赍诏往谕”,无非是让外国来学习中国,效法中国,从而步调一致, 这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宣德化而柔远人也。充分说明郑和的船队不是用武力去征服各国,占领土地、掠夺财富; 而是让各国得到中国皇帝的赏赐,敬顺天 道,才能共享天下太平,用仁义感化各国, 这是郑和下西洋的又一目的。

15世纪的西欧,一些国家正在加强封建统治,西班牙尤甚。但有些国家正处于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城市,就出现了稀疏的资本主义因素。垄断中、近东贸易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威尼斯和热那亚,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发生、 发展比其它城市要早。“意大利就象一块陆地码头,伸延到蓝色的地中海之中,直到1453 年,这个码头堆积了各种从近东和远东运来的珍贵货物,而由意大利商人运往欧洲的内 陆各地”。

西欧各国的工商业也日益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和货币的流通,使封建所有制形式开始瓦解。手工业和商业迅速而普遍的发展导致了市场的扩大和贸易的发达,新兴的商业城市不断增加。各国商人, 尤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商人,在本国统治阶级支持下到外地寻找黄金(黄金是当时流通的货币),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在十五世纪末,货币已经把封建制度破坏和从内部侵蚀到何等程度,从西欧在这一时期被黄 金热所迷这一点看得很清楚。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还是黄金, 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 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 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正是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推动了西欧一批航海家的海外远航活动。欧洲人的地理知识,由于文艺复兴和旅行家的传说而有进步,人们相信地圆学说, 认为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造船和航海技术上进步是迅速的。14、15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中国罗盘计,在海船上普遍使用,对确定船的 航向有重要作用。西欧一些国家,很早就从东方得到贵重商品。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的游记比较详 细地记述了东方各国,尤其是中国的物产丰富和富有黄金、珠宝、香料、丝绸和各种奇珍异品。马可•波罗在亚洲25年的漫游和传奇式的经历,在促进其后两个多世纪里的发现与探险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哥伦布的远航肯定是为了找到一条通往中国的新航路,从而到达马可•波罗描述过的大帝国中去寻找 财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后,控制了东西 方交通要道,对任来过境的商人肆意勒索。 西方国家中只有威尼斯、热那亚能继续插足于那里的贸易。当时,西班牙、葡萄牙、法 兰西和哈布斯堡帝国等民族国家已经成长起来,但“它们分享不到旧商路豹利益,急欲 开发它们自己的商路,以便打破成尼斯和热 那亚的垄断贸易。

因此,西欧各国统治阶级千方百计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事业正是顺应了西方诸国国王、贵族、商人和市民梦寐以求的愿望。哥伦布只有在地中海早期资本主义世界的迅速变迁之中,才有穿过地中海的可能。1503年,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的信中说,“热那亚人、威尼斯人和其他国家的人 们……都走遍天涯海角去交换黄金。黄金是 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萩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皈。

从这封信 中,可以看出哥伦布航行的目的所在。正如恩格斯指出:卑劣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至今日的动力;财富,财富,还是财富,一不是社会的财富, 而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单个的个人的财富,这就是文明时代唯一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

哥伦布不仅迷恋黄金,还迷恋于土地和特权。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给了他“寻找大陆 的岛屿的权利”,并答应了他的条件:

在新“发现的土地上他和“他的后嗣 成为海洋司令、总督和行省长官” 。享有一切特权。哥伦布可以得到这些地区的一切黄金、白银、珍珠、宝石、香料和 其他一切财物的1/10,完全免税。哥伦布可对在新大陆的其他船只投入资金总额的1 /6并取得利润的1 /6等。维护既得的 特权利益与对黄金的无限追求,势必对殖民地人民掠夺和屠杀,哥伦布当然也不例外。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后果和影响不同15世纪初年,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功绩不容否定。

郑和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印度洋辽阔海域,东到我国领土台湾,南至爪哇,西至赤道之南非洲东岸,北至波斯湾、红海以及麦加等亚非广大地区和国家,这是“明初盛事,更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创举。他作为伟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功不可没,在世界历史上应永垂史册。

在加强中国与亚洲各国友好关系方面, 据不完全统计,明成祖永乐22年中,有60个国家245次访问中国。其中渤泥、满剌加、尼八剌(今尼泊尔)、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古麻剌朗(今菲律棉兰老岛上)、锡兰(今斯里兰卡)等6个国家的8位国王9 人次亲自访问中国。明政府对各国访华的国毛优礼相加、赠赐之昂贵,古今罕见。永乐6年,赠渤泥国王玉带一条、金100两、银3000两和绫罗纱 绢等物,随行的150人也有赏赐”。永乐9 年,满剌加国王率540人的庞大使团访华,临行赠黄金100两、白金500两、钞40万贯、钱 3600贯、绵绮纱300匹等,其妃嫔、陪臣也有厚赏。永乐15年,苏禄国东、西、桐三王同时访华,明政府各赠玉带一条、黄金10。 两、白金2000两、罗锦文绮200匹、帛3砂 匹、纱10000锭、钱2000缗等。这一切都是为了鼓励“远人归慕之心”郑和作为明王朝的使者,重要任务是结 好友邦各国,各地国王、酋长都以隆重的礼节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在占城和榜葛拉(今孟加拉)国王亲自主持欢迎仪式,盛宴款待,互赠礼物。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时(1416 -1419年),在非洲的木骨都朿(今索马里的康加迪沙),把中国皇帝赠送的丝织品、 瓷器和茶叶等赠给了国王和王妃。

郑和返航时,国王特派使臣回访中国,赠送给明朝皇帝“哈马鲁”(即长颈鹿,中国古称膜麟)、 “花福录”(即斑马),和“千里鸵鸡 (即鸵鸟)等非洲特产,作为通贡的贸易礼物。这一切为建立邦交和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在锡兰和苏门答剌,郑和为了自卫而用兵,特别是西爪哇的西王误杀明军将士 170 人时,他以武力为后盾,和平解决了冲突。 他没有随意“耀兵异域,占领他国的一寸土地,而是以武力自卫保证和平使命的顺利进行。

在促进经济交流方面,郑和船队经过各 国时行销的主要商品有,纾丝、玻璃制品、 青花瓷器、康香、印花布、色绢、缎、水银、 兩伞、草席、鼓板、牙箱、粮食和铜、铁制品等。也推销南洋各国的产品:淡金、丁香、 爪哇布、苏木、龙涎香、榔子、胡椒和八都 剌布等。运回国内的商品主要有香料、染 料、药物、锡砂等。供皇室贵族享用的有珍珠、玛瑙、宝石、犀角、象牙、异香和孔雀珍倉异兽等在和各国互通有无时,平等交 易,买卖双方公平议价。郑和下西洋在国外进一步推动了华侨向南拓展,促进了南洋各国的经济繁荣。

在国内对一些地区生产部门的生产有刺激作用。 景德镇的陶瓷业、苏杭的织染业、苏州的 “缓绸之业、江南地区的造船业等,在这 一时期都有了大规模的发展。随着经济的繁荣,宁波和太仓的刘家港成为当时重要的通商港口。郑和下西洋为世界航海科学技术积累了经验。

他的《郑和航海图》和《緘位编》以及郑和随员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和巩珍的《西洋番国志》等都是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资料。

应当指出,郑和下西洋往往不考虑经济效益。万历时,王士性说,“国初府库充溢,三宝郑(和)太监下西洋,费银七百万 (两),费十载,尚余百万归。盖乘元人所 藏。而元时不备边。故其充溢至此。郑和下西洋所用银,约占明初五、六年之岁出。 这就加速了明朝经济的衰退。郑和每次出洋人员、马匹众多,成千上万,每日耗费繁多。途径各国为了宣扬国威,一直实行“厚 往薄来”的政策,这不仅是一种难以承受的负担,而且从根本上违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但是,郑和下西洋是围绕封建统治阶级政治目的进行的,在经济上当然应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但郑和的航海活动,客观上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历史的进步,为明朝中期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江南经济的资本主义萌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世界历史大变革的开始。

1492年,哥伦布到达西印度群岛。过 了 6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

这两件历史大事,标志着世界历史的大变革开始了,也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它使欧洲与美洲的关系从此大规模地开展,也改变了欧洲与亚洲诸国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对正在 形成的资本家阶级起推动作用的一切变革, 都是历史上划时代的事情应当肯定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 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陇。

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殖民主义者在美洲掠夺了大量贵金属,16世纪,欧洲白银数量增长206%;黄金增长117%。大量金银的输入引起了欧洲 “价格革命”,其后果使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富农大获其利,资产阶级的 经济地位日益巩固,有力地冲击着封建制度的统治;从美洲运回金银的同时,殖民者还运回了大批的糖、可可、烟草、棉花、兰靛和珠宝等,而运到美洲“出售”给居民的商品, 获利高达400%至500%。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商人的利益,在殖民地实行垄断贸易。不等价交换和垄厥贸易,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殖民者在非洲猎取黑奴到美洲充当奴隶,以及在亚洲的殖民掠夺,这都给资产阶级带来了巨额利润和财富,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了世界市场的扩大。 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航路开辟后,使欧洲 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 沿岸,使“世界市场突然扩大,流通的商品 种类增多……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作用。葡萄牙在16世纪初期成为了西欧一个殖民帝国。它从非洲劫运奴隶、黄金、象牙和 乌標木,从15至16世纪大约100年中,从非洲 抢走黄金27.6万公斤。16世纪的里斯本成了欧洲的东方仓库,并把库藏商品按垄断价格卖给西欧各国商人面。巨大财富的积累,为向资本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西班牙的扩张以美洲为主,哥伦布所到之处,都以西班牙国王的名义宣布占领,以后较快地占领了中、南美洲广大地区。

在占领期间,除了屠杀印第安人,奴役黑人外, 还大肆劫夺金银财宝。16世纪中期,每年运回西班牙的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万公 斤。世界贵金属的开采量约83%归西班牙所 有,西班牙成为欧洲金银储藏库。但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没有把大量金银投资于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是用于生活资料的消费和庞大的军费开支,从而使大量资金转移到了荷兰、英国的商人手中,促进了那里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荷兰是“十七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 家。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工业有了发展,包括纺织业、制瓷业、琢磨钻石业,它的造船业享有盛名。农业可以充分满足国内居民粮食、油料和蔬菜的需要,畜牧业可以输出奶制品;园艺达到了较高程度,海运业和武器制造业也有了高度发展。荷兰和莫斯 科以及德意志境内的一些地区也有贸易往来。

进入17世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了世界贸易中心。但经过三次英荷战争后,荷兰国势日微,世界上第一个成立的资产共和国成了二流的国家。英国在16世纪处于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时期。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后,伦敦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这对英国工商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6世纪以后, 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增强了军事力量,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而成为世界 贸易大帝国。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在海外殖 民掠夺中扩大了国外市场,促进了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由此可见,哥伦布“到远方去冒险寻找黄金的渴望,虽然最初是以封建和半封建形式出现的,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已经与封建主义不相容了,封建主义的基础是农业,它对外征讨主要是为了取得土地。而且航海业是确定的资产阶级行业,它把自己的反封建性质也熔印到了现代一切舰队上” 。应当指出,近代亚非拉许多国家的经济长期停滞,发展缓慢,尽管有其国内的各种原因, 但殖民主义的掠夺也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的航行,是促进东西方两个世界汇合的重大事件,他们各自都有贡献。

两个世界的汇合,是人类长期的愿望,正是由于人类长期经验的积累, 通过郑和与哥伦布的实践,使愿望成为现实。虽然,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不一样,但是他们的航海事业终究促进了人类的交往。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个人、集团和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效果充分体现了人类进步的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