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邮票

石家庄那个邮政局发疫情邮票?石家庄那个邮政局发疫情邮票啊?

看新闻是昨天石家庄5月11日,11日上午,中国邮政特别发行的《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邮票在河北全省164个指定邮政营业网点同步对外出售。

各市分公司也都派专员对辖区指定营业网点的《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邮票发行销售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具体,可以打电话或者去就近附近的营业点详询

为什么现在集邮的人越来越少了?

谢谢邀请!

集邮,本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收藏活动,但是,近几年来,由于资本市场的冲击,和疫情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己放弃了或减少收藏。

究其原因,本人认为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前些年,邮政部门,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量发行新邮品,五花八门,变着法子出版发行了许多新邮票,新邮品。

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世界取代了书信时代,邮票邮资,很难进入流通市场。

3.时代不同了,观念在改变。

年轻的一代,很少有人喜欢集邮,新生力量缺乏,后继无人。

4.小小邮票,在过去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在今天,学生忙于学业,年轻人忙于打工挣钱,一部手机,解决了业余文化生活。还有谁愿意翻看集邮册?

5.邮集,本是一项投资和文化交流,学习历史,科学文化的活动。现在,从政府到各级民间文化组织,无人管,无人问,更不要说宣传了。

6.邮集的历史不算长,邮票的产生到发展,也不过一百多年,第一枚邮票"黑便士“,产生于英国。国际大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7.我想任何收藏活动,都有高峰低谷,也许今天是低谷,说不好,若干年以后,又出现高峰,这个也不好说。我从七、八岁开始,搞集邮,同样也是有高兴收藏,到没兴趣弃之墙角的时候。

先讲一位宋先生与集邮爱恨交集的故事…

宋先生是六十年代初的老大学生,退休前是单位里的高级工程师。宋先生俩口子只有一个独生子,改革开放后到去了国外,并在国外娶妻生子定居下来。

宋先生大学时就爱好集邮。起初,宋先生主要是收集信封上盖销的邮票,参加工作后,每逢发行新邮票都会买两套,然后在集邮柜台上再盖纪念戳。八十年代,全民集邮活动红红火火,宋先生的集邮也从当初的两套变成版票,反正他俩口子都是工程师,工资也高,所以买的邮票越来越多,集邮渐渐地变成了一种理财和投资。

宋先生对集邮的喜爱可以用痴迷来形容,尤其是退休之后,常常逛邮市,偶尔写点集邮方面的小豆腐块文章发表在报纸上,在当地集邮圈子成了名人。

宋先生的儿子在国外发展得不错,回到国内恳请宋先生老俩口去国外养老。没想到,宋先生夫妇在国外没有一年就跑回来了。问其原因,宋先生说:国外的生活不习惯,人老了,还是要落叶归根。

近些年来,邮票市场逐渐变冷,玩集邮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宋先生也渐渐地情绪有些低落了。由于身体原因,老俩口考察了当地一家养老院,和国外的儿子商量后,决定选择一家条件很好的养老院去度过余生。

接下来的事就是处理掉家中的杂七杂八的东西,最后剩下积攒了一辈子的邮票,有几十本邮册。宋先生兴冲冲地告诉儿子说:自已一辈子积攒的邮票要留给孙子。没想到儿子告诉宋先生,现在的孩子根本不喜欢这些东西,建议宋先生处理掉。

这一回,宋先生深深地失望了。无奈之下,他找来邮贩子,把几十本邮册低价处理了。宋先生感慨地说:这样也好,集邮是一种文化,找爱好集邮的人继承下去是好事!

宋先生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我认为:一、现在的集邮爱好者普遍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一代很少介入。这极大影响了集邮这种优秀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二、电子通讯的飞速发展,逐步淘汰了传统书信,再加上市场流通渠道的不畅,邮票也渐渐地失去了其用武之地,使邮票变成了仅供集邮发好者收藏的一种带币值的纪念品。

三、邮票作为一种收藏品,其文化意义和收藏价值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