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邮票

中国古钱币五大孤品

中国古钱币五大孤品

大齐通宝:此枚钱币是各大泉谱介绍中的传奇,传说只有四枚存世,它的身世来历一直是个谜,为南唐开国皇帝李弁铸造。其中“缺角大齐”和“四眼大齐”成了钱币学中的新辞条,自然也成了古钱珍品的代名词。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的大齐通宝,永远是古泉五十名珍中的珍之上珍。

贞观元宝:西夏民族因为已经在历史上彻底消失,因此他们留下来的文字也成了“天书”,极难。其中用西夏文字的钱币有数种版本,存世量也不过几百枚,而最罕见的莫过于此枚西夏文贞观元宝(特一级),是一位农民在地里挖出来的,现藏干西夏博物馆,因为上世纪40年代赵权之收藏的贞观元宝已经不知所踪,因此举世仅存一枚。

安徽九星十文铜元:民国时期安徽没有设立过铸币厂,那么这枚铜元是怎么来的呢?目前泉界也只是猜测它是江两代铸的,发现于上世纪30年代,先被浙江金华宋兆松先生所藏,后转为张璜收藏,也是举世仅存一枚,乃民国开国纪念币中第一传奇钱币。

大清银币中吉字库平一两:这枚银元在泉界没有定价,真品已经消失在历史中了。它曾被马定祥先生所藏,视其为无价之宝,不过因为那十年的混乱时期,疑似被人偷走从此不知所踪,很可能流散到民间。

大清金币:纯金打造的钱币,由天津造币总厂于光绪32年试铸,和大清银币样,也分为长须龙、短须龙、曲须龙等版本,但铸造量极少,部分流失不知所踪。在1998年就估价达到300万以上,如今像是长须龙版本更是估价高达数千万。

拓展资料:

古钱币指古代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3000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

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中国钱币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最初以贝币作为交换单位)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晰,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古钱币咋么还分等级啊什么是三级币

三级币可以是十级制分级中的珍贵这一级,也可以是五级制分级中稀这一级。

古钱币的分级一般是按照存世量来定的,但古钱币的存世量是一个难以给予确认的不定数,这个数是变化的。 

例如:清代后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政权铸币,天国通宝定为1级品。小平钱天国圣宝母钱,定为2级品。天国圣宝小平钱定为3级品。这里的定级是钱币品相好的,较差的品相价就会下降的。钱币8、9、10级别存世量很大,价就低了。

扩展资料:

古币鉴定

古钱币鉴定,是一门细致的学科,它需要我们日常知识的积累,注重观察与思考,仔细比较。结合历代的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的成果,找出一些可循的、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从而归纳总结出古钱鉴定中的一般性规律。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古钱鉴定的方法。

看铜质

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各时代的钱币铜质是不同的,又由于古代冶炼技术不同,各地区铸造的古钱也各不相同,每个朝代各有特点。

总的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青色。清代、民国时期,新疆、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

汉代至唐宋时期的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白中微带淡红。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到天启年间,用黄铜铸市成为定制,钱币色泽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例如先秦时期的铸市主要是铜锡合金铸成的,铜质呈青红色,质地较硬挺;隋代的五铢钱因为锡的成份大,铜质泛白,称之为白钱;乾隆五年以后,铸钱加锡。叫做青钱。可见,我国古钱铸造均有规律可循。

观锈色

今所见钱币,无外乎两种:一为发掘品,一为传世品。发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许多年,其表面都长满了铜锈色。传世品也因空气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层包浆。呈黑色或铜色。

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氧化铜因形成的颗位大小不同,呈现出黄、橙红、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

出土的发掘品钱币表面锈色深深渍入钱币里面,因为其分子结构稳定、紧密,所以真锈很不容易擦掉。而伪造锈色则不然,伪锈多在钱币表面,称作“浮锈”或“粉状锈”,比较轻浮,容易脱落,往往经碱水一煮,做上的假锈便不堪一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读钱记――中国古钱币串起的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钱币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