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第一套邮票的3连邮票值多少钱?
一、大龙第一套邮票的3连邮票值多少钱?
最新市场价:9500元
我们国家最早发行的邮票叫--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云龙。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
分三次印刷发行。
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
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
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
二、大龙邮票又称为什么邮票?
大龙邮票又称云龙邮票。
三、大龙邮票的奥秘
根据现在已知的材料可以判定:大龙邮票既没有规定正式的发行日期,也没有统一的使用日期。尽管早在1840年英国发行黑便士邮票时就曾明确规定过这两个日期,但海关邮政的试办者没有照此办理。我们现在知道:
一、德璀琳在1878年3月9,日受命试办邮政之前,就已经意识到邮票在近代邮政中的作用,并且急于得到邮票。1878年6月15日德璀琳在给上海造册处代理税务司夏德的公函中表明,邮票的母模已于1877年5月刻好,印制邮票的纸张也已购存。这就是说早在一年前,他就作好了印制邮票的准备。后来改变了主意,于11月通过海关驻伦敦办事处向英国的印刷厂订印。但由于海途漫长,一时难以运回,最后决定仍“回到我原来的计划,即请造册处给我们准备一批最迫切需要的邮票。”①上海造册处接受印制邮票的任务后,立即赶印,并于7月18日将首批5分银邮票500张,计12500枚发往试办邮政的中心天津。②上海造册处从接受任务到印出第一批邮票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见当时需要之急。
二、天津海关税务司署于1878年7月24日收到上海造册处寄出的首批5分银邮票是肯定无疑的。③从德璀琳给北京副税务司雷乐石的信中得知,直到8月18日,天津还没有规定用邮票代替邮资登记簿,也没有很快作出这样规定的准备。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习惯势力的阻碍,如同他信中写的“人们已经习惯并乐于使用邮资登记簿,而不习惯用新式的邮票”。二是邮票面值不全,“尚未有邮寄报纸所必须的1分银邮票”。④但是,这里德璀琳并没有说明邮票与邮资登记簿是否同时使用。因此不能得出这样的论断:在8月18日以前和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天津没有使用大龙邮票。德璀琳还在信中告诉雷乐石,北京何时用邮票代替邮资登记簿,悉由北京自行决定,也就是说各地不作统一规定。⑤
三、1878年8月18日和20日德璀琳给夏德的3封公函说明,在8月18日以前已向邮票收集者欧瓦尔出售3分银邮票67张和5分银邮票25张。⑥当时向私人出售邮票尚不止此。据外国邮刊资料,曾任中国政府法律事务代表的集邮家哈利生・海尔・沙甫赠给美国集邮家哈利・林奎士1分银、3分银、5分银盖销票各一枚,销印日期分别为:5分银1878年7月26日,3分银1878年7月29日。沙甫在致林奎士的信中说:“此一套邮票业经盖戳,虽并未实际经邮局使用,但仍不失为饶有趣味的海内孤品。此票,以余意度之,当系特别盖销之供公务存查之用者。”⑦上述两组材料说明,在天津收到5分银和3分银邮票之后,已经向某些邮票收集者出售,并为之盖销日戳。至于德璀琳在一年前就同意欧瓦尔预订首批邮票一事,从邮局经营集邮业务的角度看,虽属少见,但不足为怪。
综上所述,大龙邮票是应邮政业务之急赶印出来的,虽未正式规定发行日期,但邮票到达天津海关之日,就是合法的发行日期。合法发行日期,就是指从该日起邮票可以在邮政业务中付诸使用,而其有效性得到法定承认。当然有时合法的发行日期并不等于实际使用的日期。天津、北京、牛庄(营口)、烟台、上海收到邮票的日期不同,实际使用的日期也不相同,而且都是自行决定的。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发行日期而不是各地实际使用的日期。后者应作为另一个问题来研究。
这里,还要再说一点。人们习惯称大龙邮票是一套3种(习惯称3枚,是不确切的)。事实上,这3种邮票不是同时印好和同时发行的。1878年6月15日德璀琳致夏德的信中,只要求印制3分银和5分银邮票各10万枚,未提,1分银票。⑧在天津收到上述两种邮票之后,德璀琳才在9月29日致夏德的函中,要求印制1分银邮票10万枚。⑨可见当7月24日天津收到上海寄去的首批5分银邮票时,1分银邮票尚未订印。首批3分银邮票虽然已从上海发出,但尚未到达天津。⑩我们把7月24日定为大龙邮票的合法发行日期只能指面值5分银的一种,而不能包括3分银和1分银票。所谓全套,这是后人归纳的,当时并没有这样规定,只不过是需要什么面值的就印什么面值。如果照那样的归纳法,英国1840年发行的黑便士和蓝便士(前后间隔只有一周)也应该是一套。但人们只称黑便士是世界上第一种邮票,而不把蓝使士包括在内。同样,我国邮票中率先问世的是5分银大龙,它应该是中国的第一种邮票。
概括起来说:中国第一种邮票是5分银大龙,发行于1878年7月24日。
1861年,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罗伯特・赫德向清政府建议,创办现代邮政。1866年,清政府在海关税务司内设立了邮务办事处,兼办邮政,当时并没有发行邮票。1876年,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发布邮递公告,在公告中规定了邮件重量,采取了预付现金或在“邮资登记簿”上登记后按月结账的办法。这种使用银两支付邮资的方法很不方便,此时外国已有使用邮票的先例,国内仿效是很自然的事。于是,上海海关造册处便开始设计邮票。第一套邮票曾设计过多种形式,如“龙凤戏珠”、“六和宝塔”等,最后选定的图案是“大龙”图案。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 分三次印刷发行。 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
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 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
1861年,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罗伯特・赫德向清政府建议,创办现代邮政。1866年,清政府在海关税务司内设立了邮务办事处,兼办邮政,当时并没有发行邮票。1876年,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发布邮递公告,在公告中规定了邮件重量,采取了预付现金或在“邮资登记簿”上登记后按月结账的办法。这种使用银两支付邮资的方法很不方便,此时外国已有使用邮票的先例,国内仿效是很自然的事。于是,上海海关造册处便开始设计邮票。第一套邮票曾设计过多种形式,如“龙凤戏珠”、“六和宝塔”等,最后选定的图案是“大龙”图案。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 分三次印刷发行。 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
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 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