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临海 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
【基本概况】
临海市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经济、文化发达,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和大批珍贵文物,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素有“小邹鲁”和“文化之邦”的美誉。自唐广文博士郑虔来台州开办学馆、启蒙教化之后,民重耕读,教育发达,名人辈出。在历代科举中,出过3位状元,1位榜眼,1位武探花,共有进士357人,其中最盛的宋代达217人。
清光绪年间,建有中学堂2所,高等学堂6所,初等小学堂30所。历经漫长岁月的风雨沧桑,临海形成了名城、名人、名迹、名特“四名”之城。古城墙历史悠久,保存完好。台州古城、谭纶画像、戚继光表功碑、千佛塔、桃渚城、涌泉、溪口古窑址群、郑虔墓、翼龙化石产地保护区等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峰、珊瑚岩群分别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和多功能国家级地质公园。
临海资源丰富,有铅、锌、铜、氟石、蜡石、珍珠岩、萤石、陶土、白土、墨汁土、花岗岩、玄武岩等矿藏,盛产木材、柑橘、茶叶、蚕茧、中药等经济作物,还有黄鱼、大黄鱼、墨鱼、鲳鱼、鳓鱼、石斑鱼、鳗鱼、梭子蟹等海鲜产品,向称“鱼米之乡,柑橘之县”,列为全国林业基地县和茶叶基地县。工业生产逐步形成以摩托车、纽扣、化工、彩灯、眼镜、汽车配件等为龙头的企业集团和骨干产业链。风景名胜繁多,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优越,旅游业发展迅速。
临海是浙江东南沿海的一座古城新市,属沿海经济开放区。服装、机电、化工、建材、轻纺、食品饮料成为主要产业,并逐步走上集约化经营轨道,规模效益开始显现。杜桥眼镜市场成为全国四大眼镜市场之一。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26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0%;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30.7亿元和16.1亿元,增长15.2%和18.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7亿元,增长19.3%,其中工业性投资71.1亿元,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0252元和8739元,增长8.6%和11.8%。
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建立了38个总面积达668公顷的农业示范园区和高产示范园区,形成了以水果、蔬菜、水产、畜牧、兔业、茶叶、笋竹等七大系列为主的农业经济产业链。名、优、特产项目数以百计,“临海蟠毫”、“羊岩勾青”分别成为全国、全省名茶,有柑橘、葡萄、杨梅、枇杷、栗子等五大名果。全市1994年实现荒山绿化。总库容2.025亿立方米的牛头山水库通过省级验收,正式交付使用。
内外交通方便,104国道和甬台温高速公路纵贯全境,临甬(临海至宁波)、临金(临海至金华)两条省道纵横交错,全市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公路网,直达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20多个城市。水路运输有红光深水码头和对外开放的液化气专用码头,内外轮可通过海门港连接上海、大连、香港及世界各地港口。路桥机场距临海市区50余公里,可谓水、陆、空交通俱备。程控电话装机总容量已达10万余门,电话普及率达到10.62%。顺利通过全国第二批电气化(县)市和省第一批自力更生治水(县)市建设项目验收。
引人注目的古城墙修复工程、涌泉寺、三峰寺等旅游景点建设基本完工,形成了临海观光旅游热线。现有大专院校1所,中小学616所,教育工作高标准地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市政公用事业目标管理上了新台阶,成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市”。
【自然地理】
临海是浙江省省辖市,台州市代管。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西北距省会杭州市245公里。介于北纬28°40′~29°04′,东经120°49′~121°41′之间。东靠大海,南接台州市椒江区和黄岩区,西连仙居县,北与天台县、三门县接壤。东西最大横距8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4公里,陆地总面积220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7公里。境内背山面水,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括苍山脉由西南向东伸展,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米,为浙东第一高峰。 西部有大雷、赤峰、羊岩诸山环立,海拔在700~1200米之间。中部是断陷盆地,东部为滨海平原,地势平坦,河浦纵横。其外缘为浅海滩涂,海域有大小岛屿86个。主要河流灵江是浙江第三大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流域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7%,平原面积占22.8%,水域面积占6.5%。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1月平均气温5.8℃,7月平均气温28℃,年降水量1550毫米,5~6月为梅雨季节,7~9月以晴天为主,夏秋之交台风活动较频繁。
括苍山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6米,是浙东第一高峰,被称为“泰山之佐”,也是21世纪祖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地。括苍山又名真隐山、天鼻山,《台州府志》曾引用《五岳图序》云:“登之见沧海,以其色苍苍然接海,故名括苍。”
临海海岸线长227公里。东部为滨海平原,地势平坦,河浦纵横。其外缘为浅海滩涂,海域有大小岛屿86个。
主要河流灵江是浙江第三大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流域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6.5%。
临海市位于台州市中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7.1℃,全年积温5370℃,无霜期241天,平均蒸发量1231.4毫米,属湿润地区。
电力:有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3座、35千伏13座,中压输电线路4000多千米,年供电量超过5亿千瓦时。建有临海括苍山风电场。
水产:潮间带滩涂面积8.7万亩。海洋资源丰富,生物品种繁多,利于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著名的东矶渔场盛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鲳鱼、鱼时 鱼、石斑鱼、鳓鱼、马鲛、海鳗、墨鱼及对虾、梭子蟹等海产品。
森林:是浙江省林业重点县(市),有林地2073万亩,总蓄积量282万立方米,年产木材6.5万立方米;经济特产林20.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8.6%,有国家保护树种钟萼木、浙江樟、花榈木、凹叶厚朴等19种,野生动物90余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动物云豹、黑鹿等11种,省级7种。
旅游:临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众多,著名的有:江南古城、巾山塔群、东湖公园、桃渚戚继光抗倭古城、武坑风景区、大坎头珊瑚岩。台州府城墙和桃渚古城被命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桃渚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
矿藏:有各类矿产22种,以砂、石、粘土等建材矿产为主。兰田乡的墨色花岗岩被誉为“世界花岗岩之王”,总储量可达1亿立方米。东海海域发现油气田。
【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临海属瓯地,春秋时属越地,战国时属楚。
秦统一六国后,属闽中郡。
西汉始元二年(前85年)置回浦县,设县治于章安,属会稽郡。
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称章安县。
三国吴大帝时建临海县(以临海山得名)、临海郡(治章安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章安、始丰、宁海、乐安并入临海县,属处州。
十一年(591年)移县治于大固山。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台州。
自唐至清,临海历来为台州路、台州府治所。
民国初,废府存县,属会稽道。
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制,先后属第六、第七行政督察专署管辖。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接管临海,建立县人民政府。
1981年后,临海县章安区、黄岩县洪家区与三甲区,陆续划属椒江市。
1986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海县建制,设立临海市,是台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1994年,迁台州行署至椒江,设立台州市。临海市由台州市代管。
【风土人情】
早年,在我们的古城区内,有一个“水龙会”,水龙很多,都藏在城区各处的庙里,清河庙、鱼棚庙、玄帝庙、崔王庙都有,每年不管外面有没有发生情况,都雷打不动地照例出来聚会活动一次,比试一下本领的高低,在那些藏着水龙的庙里的漆黑木栅大门上,都显赫地写着“太平公所”四个大字。这就是一支由强壮的年青人组成的业余的救火队伍,义务地担负着城区及近郊各处救火职责。水龙就是一台人工操作的抽水机,水龙头就是一支喷水的水枪,为了给人们有常备不懈的警觉感,水龙的浑身上下都漆着火红的颜色;除了水龙还有很多的提水桶,这提水桶与平常用的提水桶不同,一只只半圆桶体的形状平稳整齐地挂在墙壁上(使用时拿下使用),那浑身火红颜色的半圆桶体的桶面上,一只只都写着“太平桶”三字。
水龙会每年一次聚会活动,选择在一个空旷的场地上。各庙里的水龙全部聚集在一起,喷射用柴草高叠起来伪装的敌情(火堆),年轻的小伙子头戴藤帽,脚打绑腿,动作迅速争先恐后争着要最先喷水,水龙是双缸体的压力抽水机,两边均有粗大的压杆,需要七八个人一起进行上下挤压,挤压越快,水压越高,水压越高才会射得有力射得远射得准。这么多水龙,小伙子们个个奋不顾身拼命地上下挤压,水龙喷水,在空中交织成密密的水网,蔚为壮观,水直射到火堆上,发出嗤啦啦的响声,博得了围观群众的一阵阵欢呼。小伙子们惊人突出的表现,还会得到姑娘们的青睐和倾慕,老年人古风依旧,笑眯眯地点划着谈论着现场的情景及自己当年的风采。水龙会的活动都在八九月份的时节举行,其实这是对水龙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的一次实地检验及人们对水龙的实际熟练操的一次观摩演习。早年年关前后一般是居民发生火灾的多发时期,选择这一时期进行活动,实际上就是为居民在年关时期万一发生火灾的一个事先的准备工作,常备不懈,严阵以待。
在早年古城内的街坊巷间的空凹处,时常会发现筑有半人高的水池,上面盖上石板以防小孩掉下去,这就是为“水龙会”。准备用的水池,叫太平池,如果一发生情况,随时可打开使用。
现在,“水龙会”随着历史时代发展已经消失了,但是它在对古城早年的消防方面的作用还是功不可没的。
【经济概况】
临海是中国股份合作经济重要发源地之一,1982年该市乡镇组织最早实践探索创办股份制企业。目前,临海经济正迅速转向现代工业型,处于台州市区域经济北翼中心的地位。临海发展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产业政策完善,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素质较高。临海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省委作出“港航强省”、打造温台沿海产业带的战略部署后,临海审时度势,积极启动头门港的开发建设,这将引领我市经济实现从内陆时代向陆海联动时代的战略性转变。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26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0%;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30.7亿元和16.1亿元,增长15.2%和18.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7亿元,增长19.3%,其中工业性投资71.1亿元,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0252元和8739元,增长8.6%和11.8%。临海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开发区第14位,东部区块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西部道口经济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沿灵江产业带发展迅速。注重可持续发展,重抓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增强发展后劲,实际利用外资居台州市第一位。同时,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临亚”、“彪马”、“盈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我市成为中国唯一的优质柑橘基地重点县(市)。
农业:临海是浙江省小康县市。临海无核蜜桔生产居浙江首位,“临海宫川”牌、“岩鱼头”牌柑桔是名牌产品。杨梅、枇杷、水蜜桃、葡萄等果品也量大质优。临海是中国茶叶基地,古代贡品“临海蟠毫”现为中国名茶。2001年中国农业博览会上,临海的羊岩勾青、临海蟠毫、西兰花、临海蜜桔、聚丙烯绳索绳缆等5个农产品再次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78家,其中年产值超千万的有12家,销售收入达4.2亿元。
工业:有机械电子、建筑材料、医药化工、工艺美术和旅游用品等主导产业。建筑材料、旅游用品、机械电子、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增长速度强劲。全市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工业企业达11家。伟星集团已通过股票上市辅导期验收,德仁竹木、华海药业进入股票上市辅导期。临海还拥有亚洲最大的纽扣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眼镜产销地。集装箱底板、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等产品的生产填补国内空白,微型汽车生产填补省内空白。
建筑材料:浙江德仁集团为中国复合板生产行业最大企业。
医药化工:浙江华海药业集团为省级企业集团。
第三产业:临海的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州府城墙和桃渚古城,国家AAAA级江南长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及众多省级旅游度假区。
园区建设:省级临海经济开发区和市级四大工业园区规划已全面完成编制,其中沿海工业园区已列入国家级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规划面积从4平方公里扩大到20.7平方公里。
对外经济:伟星集团、台州立发、春和公司、德仁集团等分别在美国、中东、香港、印尼等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
【行政区划】
临海市人民政府驻东方大道,邮编:317000。代码:331082。区号:0576。拼音:Linhai Shi。
临海市辖5个街道、14个镇:古城街道、大洋街道、江南街道、大田街道、邵家渡街道;汛桥镇、东塍镇、小芝镇、桃渚镇、上盘镇、杜桥镇、涌泉镇、尤溪镇、河头镇、沿江镇、括苍镇、永丰镇、汇溪镇、白水洋镇
2007年年末,全市土地面积220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4.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19平方公里。所辖5个街道,14个镇,995个村委会,10252个村民小组,35个社区居委会,1197个居民小组。
临海市总人口107.9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4.4万。 男女性别比为108.9∶100。
在浙江省东部 原台州府所在,原台州行辕所在。多山少平原。亚热带气候。具体的上临海政府网看看。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公里)、澎湖列岛、绿岛、钓鱼岛、兰屿、彭佳屿、赤尾屿。
在行政区划上,台湾省全省原本共辖基隆、新竹、台中、嘉义、台南5个省辖市,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台东、花莲、澎湖16个县。后来台湾当局于1967年将台北市定为“行政院院辖市”。之后,在1979年又将高雄设为行政院院辖市。此外,还设有所谓“福建省政府”,辖金门、连江(马祖)2个县。
地理人文
位置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它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
由于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不光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
人口
据台湾有关方面统计,截止1998年8月,台湾省人口为2181万多人,加金门、马祖人口,总数为2186万多人;人口年增长率约为7.31%。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东部人口仅占全部人口的4%。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为568.83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台北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万人。
台湾居民中,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占2%,约38万人。根据语言、风俗的不同,台湾少数民族分为阿美、泰雅、排湾、布农、卑南、鲁凯、曹、雅美和赛夏等9族,分居全省各地。
地貌特征
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竖卧于台湾岛中部偏东位置,形成本岛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台湾岛有五大山脉、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别是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台东山脉,宜兰平原、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和台东纵谷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脉纵贯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上,地壳不稳,是一个多震的地区。
气候类型
台湾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由于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台湾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高山除外)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自然资源
台湾虽然自产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气,金属矿产也较少,金、银、铜、铁等主要储藏于北部火山岩地区及中央山脉,但是台湾却有丰富的水力、森林、渔业资源。
淡水资源
充沛的雨量给岛上的河流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独流入海的大小河川达608条,且水势湍急,多瀑布,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其中长度超过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浊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里)、乌溪(116.8公里)。
耕地资源
台湾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盛产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主要经济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种超过90种,栽种面积仅次于稻谷。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
森林资源
台湾森林面积约占全境面积的5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义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区,木材储量多达3.26亿立方米,树木种类近4000种,其中尤以台湾杉、红桧、樟、楠等名贵木材闻名于世,樟树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脑和樟油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0%。
渔业资源
台湾四面环海,海岸线总长达1600公里,因地处寒暖流交界,渔业资源丰富。东部沿海岸峻水深,渔期终年不绝;西部海底为大陆架的延伸,较为平坦,底栖鱼和贝类丰富,近海渔业、养殖业都比较发达。远洋渔业也较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