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邮票

明代青花海马纹瓷器(明代青花海马纹瓷器图片)

一、明代瓷器回纹画法?

明代永乐年间起到清末主要流行是一笔连环型回纹,它的线条更加规整严谨,线条的粗细整体划一。该类型的回纹构成形式是由一条齐整的线条进行反复的转折,使得由线条营造出的空间动态感更加灵动、流畅,使观者产生一种循环往复、连绵不绝的装饰。

二、明代瓷器仙鹤纹特征?

仙鹤纹是明嘉靖御瓷最为流行的主题纹饰,往往单独使用,被称为长寿仙禽,具有仙风道骨。《相鹤经》中称其“寿不可量”。《淮南子·说林训》记:“鹤寿千岁,以极其游。”

又有“以鹤取寿”之说,有诗赞“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鹤为羽族之长,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传说其跟随神仙和道人云游,被称为“一品鸟”,地位仅次于凤凰。千年化作苍,又千年变为黑,称为玄鹤。装饰云鹤纹,寓有祈盼福寿之意。

三、明代瓷器回纹特征?

明代瓷器纹饰装饰主要以绘画为主,也有刻花、划花、印花、镂雕等方法。从绘画风格上看,无论人物、花乌、飞禽走兽都极为生动豪放、富于画意,线条舒展流畅;加之釉色纯朴浑厚、丰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官窑瓷器的纹饰比较工整、细致,民窑器物的纹饰笔法潇洒、自由奔放,生动地表现了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愿望。画面题材很丰富,人物、花鸟、飞禽走兽无所不有,有些画面取材于锦缎上的纹饰,或受小说木刻插图影响,或取材于戏剧、民间故事传说等。有些内容尤其是在官窑器物上,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意识,有些则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明代所画的人物比较挺拔,小孩儿头比较肥大,不合比例,前额及后脑凸出,明代早期龙鳞画得比较精细,晚期有的龙鳞画得草率,龙爪画得比清代简单。此时八宝纹的排列多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后仿品有时忽略此点,在鉴定时应注意观察。明代瓷器上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如梵文、阿拉伯文、寿字、福字等。

四、明代青花蕉叶纹特征?

蕉叶纹作为一种瓷器装饰图案,也有着其独特美好的寓意。如芭蕉的叶大,则“大叶”谐音“大业”,寓意大业有成;而且芭蕉的果实都长在同一根圆茎上,一挂挂紧挨在一起,所以被看作团结、友谊的象征;再如芭蕉其冬死春又复生的特点,也被看作起死回生的象征。

蕉叶纹最早出现于商代晚期的青铜器上。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兽面纹觚、陕西扶风出土的鸟纹觯上均装饰有蕉叶纹。早期蕉叶纹严格地讲实际上应是一种兽体的变形纹。“两兽驱体作纵向对称排列,一端较宽,一端尖锐,作蕉叶形式。这类纹饰大多施于觚的颈部和鼎的腹部”。瓷器上蕉叶纹始见于宋代

明蕉叶纹瓷器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绘制蕉叶纹的地方一般位于瓷器整体的下半部分,或作为衬托绘制于瓷器的颈部,较之宋朝的绘制位置偏上,但又比清朝蕉叶纹瓷器更注重留白,蕉叶纹也不过于繁复,整体风格素雅,特别是在青花上呈现出来的效果很圆润、明净、风雅,与蕉叶纹位置合宜、适当留白有很大关系。所以在鉴赏蕉叶纹瓷器时应注意其纹饰位置,历朝不同。

洪武时期蕉叶的主脉均留白、呈中空型、同元代蕉叶主脉的粗实线条,在视觉上泾渭分明,非常醒目。明初以重叠状多见,偶见有分开的,蕉叶纹的装饰部位与元代相同,但蕉叶的排列形式出现了变化。

五、明代瓷器云纹的画法?

明代瓷器云纹画法很多,有祥云纹,壬字纹卐字纹和对号纹等。

六、明代青花瓷器有什么特点?

明代青花瓷的特点如下:

1、造型方面,明代青花瓷造型丰富,形体多种多样,十分富于变化。从几厘米的鸟食罐到几十厘米的大罐、大缸应有尽有;

2、纹饰方面,明代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

3、用料方面,明代青花用料以苏麻离青料描绘为主。苏麻离青这种青料,含铁量特别高,含锰量低,故称高铁低锰料。苏麻离青发色深沉浓艳,在炉火气氛好的情况下能烧出宝石般的色泽;含铁量高容易使发色呈现深蓝色,色料凝聚厚处会形成黑褐色的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

七、明代建文青花釉里红瓷器特征?

在釉下的红彩釉,经火一次性高温烧成。釉里红彩瓷最早呈现在元代,景德镇初次烧制成功,但并不完美。因为烧制技能难于把握,元代釉里红多烧成黑色或黑紫色,成品率适当低,尽管如此,可是开了烧造釉里红的先河。明代在此基础上成功地把握了釉里红的烧造技能,呈现了很多的精品,如洪武釉里红双耳瓶。宣德时的釉里红,瓷器颜色更为艳丽。成化时釉里红三鱼碗、高足碗呈色淡雅鲜亮。万历时釉里红瓷以釉上汞红代之。万历官窑釉里红三鱼碗、高足碗和三果高足碗等,其釉下纹饰却呈色鲜红,非常顺眼。天启时也有青花釉里红,色彩不鲜,非浓即淡,釉面淡薄,画意粗豪,釉里红大多用在部分或装点于图画中,崇祯时未见釉里红商品。

八、明代九村窑青花瓷器特征?

丰满,浑厚,古朴,器性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九、明代永乐青花瓷器沙底的特征?

通常永乐青花的小件器物底足多施釉,釉底质地细腻、光滑,釉薄处泛黄色,厚处呈浆白色或闪青色,有些底釉开有细片纹,有的底釉呈波浪纹,还有的器物则为砂底,由于这个时期的胎土淘炼精细,所以沙底温润细密,足墙内直外坡,有时偶见有小块铁色斑点,摸之细腻滑润,如糯米粉的感觉。

这时期的底足采用平削的手法,足墙较宽,常见的器足有高深外撇式圈足、内墙外撇式浅圈足、里直外收式圈足、齐平式圈足、外底边角微有突出的齐平式圈足等,由于当时工具所限,大件器物底足修足并不十分规整,盘碗类内底面器壁与器底相接处有一周下凹,俗称\"月亮底\",琢器类器物底足多是边棱状,削切痕明显,圈足露胎处泛火石红,足内墙多泛黄斑,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以发现接胎的痕迹,但永乐时期制作工艺是比较好的,所以接胎痕迹不明显。

十、明代青花鱼藻纹罐断代鉴别?

此罐形体高大规整,胎体厚重,色彩艳丽,构图疏密有致。所绘鲤鱼鳞鳍清晰,与周围的莲花、浮萍、水草融合在一起,显得生动逼真。

五彩鱼藻纹盖罐,直口,短颈,丰肩,硕腹,圈足。通体以红、黄、绿及青花装饰。肩部绘变形莲瓣纹。腹部绘莲池鱼藻纹,八尾红色鲤鱼姿态各异,极其醒目,莲荷、水草、浮萍为陪衬。近底处绘蕉叶纹。盖面绘璎珞纹,中心置火焰纹宝珠纽,盖沿饰鱼藻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