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中国邮票的背胶
1958年起我国邮票都采用糊精胶涂刷背胶,至1965年改用聚乙烯醇胶。目前,我国邮票用的背胶为化学胶,名日聚乙稀醇,无毒。
在邮票印制过程中,于其背面涂刷一层胶,称背胶。背胶按材料可分为糊精胶和合成胶,按颜色、特征可分为白胶、黄胶、薄胶、厚胶等。解放区邮票和新中国初期的邮票无胶。现在发行的都是有胶邮票。目前,我国的邮票目录未将背胶内容列入,国外的邮票目录则有背胶的内容。在拍卖目录中,对于重要的高档邮票常常注明背胶状况,如“原胶”是指原来的背胶,“无背胶”表示已洗去背胶等。
通常洗去背胶的邮票与本来就无背胶的邮票在价值上低于有背胶的邮票。在过去,有的集邮者为了避免邮票背胶出现霉点或黄斑,将背胶洗掉,然后再保存起来。有人便将这些无背胶的早期中、高档邮票、小型张,补刷一层新胶,以冒充原胶的邮票高价出售。若邮票的背胶局部受损而补刷过,往往胶的色泽略有不同,原胶和补刷胶的交界处易显出斑痕线,用放大镜观察相当明显。
谁能给我题目是“邮票世界”的语文手抄报的内容啊?
邮票(Stamp)是邮政机关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邮票是发送者为邮政服务付费的一种形式。发送者会将邮票贴在信件上,再由邮局盖章消值,以用于在邮件被寄出前,证明寄邮人已支付全部或部分传递费用。为方便使用,邮票四周一般会打上齿孔,背面则加上一层背胶。邮票发行由国家管理,通常是国家主权的象征,甚至是某些国家重要的财源来源,如列支敦士登。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黑便士,中国最早的邮票是大龙邮票
在19—20世纪之交,一战前夕,邮票应用达到高峰。由于铁路的迅速发展,邮件成为了最重要的通讯手段。邮票印刷数量达到历史新高。奥地利最主要的5和10赫勒面值邮票在1908年印数达30亿。而且这些邮票只能在奥匈帝国境内奥地利部分,即切斯莱坦尼亚使用。匈牙利自1867年奥匈协议后独立发行自己的邮票。
随着邮票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邮票语言”。邮票在信封上的位置,放法有着某些隐含的含义,例如“永远忠于你”。但是之后这门语言又日渐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