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摸上去感觉润润的,像出汗一样,请问为什么会这样?
瓷器“出汗”现象主要是传热性能决定的,我们人的正常体温是36.5度左右,瓷器的温度是室内温度,低于人体这个温度,我们触摸瓷器表面时,手和瓷器表面的温差造成了湿漉漉的感觉。玻化程度越高的瓷器表面,湿漉漉的感觉越明显。木头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玻璃与大理石都有这种感觉。但是玻化程度高的瓷器,更加显著。
瓷器釉料的主成分是一种矽酸盐玻璃,但釉料包含多种原料,组成较一般玻璃复杂,经高温熔融形成的釉子,是一种玻璃态均质体。其内部结构是无序的,在自然环境中,呈亚稳定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内部结构会不断自动地进行调整,由无序的亚稳定状态逐步向有序化稳定状态转变,形成微细晶体,釉质向晶体的转变,变得越来越瓷实,宝光四溢。
在没有温度计的古代,是如何控制温度烧制陶瓷的?
题主的这个思考很是深入了。当年去景德镇古窑遗址参观的时候就质疑过这个问题。然后多嘴问了一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那些个老爷子。
也不知道是不是玩笑话。早期烧窑都会有个很老的把桩师傅,远远坐着,徒弟伺候着喝茶。是不是站起来去窑门口那个小框框里瞅一眼。就知道要添柴还是控火。
有说,看传统柴窑里的窑汗(不知道啥是窑汗,可以再评论区问我),或者往里吐口唾沫,就知道了……这么个奇怪的说法哦哈哈哈。当时也震惊了……
古代烧窑发明了可以观察窑温的东西,叫做火照(照子)
是个集聚了人民智慧的东西哇!
这个就是北宋汝窑出土的 火照。也可能是在各大媒介看到的最多的图了。
把桩师傅会钩出泥片观察坯和釉面的变化。而且……
这个底座可以反复使用。而这些插在上面的试片,个人觉得也并不仅仅是看火候这么简单
1、不同厚度的试片配合不同配方的釉料,可以分析出什么样的釉配多厚的胎,或者两者间有何关联或影响。
2、可以在试片上调整釉面的厚度,观察不同的效果
3、可以同类型釉+胎的该器物现在烧成到什么状态~
我是科学技术分界线
现代烧窑,虽然有温度计了,但是窑温、气氛、气压、烧造的东西不同,还是很难直接用温度计上的数字来界定(对是数字温度计!)
所以……伟大的人民又开始用起了温锥!有手工做的……
还有买的……
通过观察斜放的泥条前些的程度来观察这次烧的咋样。人民的智慧是伟大的!
欢迎关注!文藏头条!编辑话痨!(并没有)欢迎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