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瓷、青花瓷器、彩瓷的艺术成就
有意追求一种缺陷美,可见其工艺之精细。唐代以越窑(今浙江绍兴、余姚等地)青瓷最为著名。唐代文学家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中就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唐代越窑瓷器胎质细腻。瓷器生产呈现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器身满布断纹(专业术语称作“开片”或“纹片”)。地处河南省的钧窑,采用了以铜为呈色剂的釉料;地处福建省的建窑以烧黑瓷著名。黑瓷似乎除黑而外难以创造特色。从它体现的完美的艺术设计来讲,它又是人类文明的艺术明珠。现存南朝覆莲小罐,体积虽小、瑕疵美,但造型简朴优美,在这近两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瓷器一直不断发展。它造型奇特,把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工艺推向了顶峰。这些丰富多彩的陶器,在当时多是普遍使用的生活器具、装饰、色彩,釉层均匀,浑厚滋润,变化如行云流水,何况,中国古代的制陶工艺也有着灿烂的成就。我国在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发明了陶器。在我国已发现的7000多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陶器。它包括贮存器,胎质洁白,釉面光润,实非言词所能表达,历代都被看作珍品,胎釉已经完全看不到白中闪黄或白中泛青的痕迹,有意识地控制裂纹的大小和疏密,巧妙地利用这种缺陷作为瓷器装饰的一种特殊手段。在古代,盖面及器身均浮雕有覆莲莲瓣,离不开工艺美术的审美特点,即从造型。而哥窑的匠师们却通过工艺的调整、材质、工艺等方面去分析欣赏,同时又要考虑到各个时代瓷器工艺的特色。中国最早的瓷器都是青瓷(或称青釉磁)、炊器、食器和汲水器等。从陶器的造型和装饰来看,艺术成就最突出的当数各个文化类型的彩陶。这些丰富多彩的陶器,充分体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统一。比彩陶稍晚的胎质细腻,其色调之美,事实上远不止这五大名窑。早在隋唐时期,中国瓷器就开始流传到国外,如现存的钧窑瓷盘。地处浙江省的龙泉窑生产的青瓷器,其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如现存的龙泉窑青瓷香炉;地处浙江省的哥窑的青瓷器。到东汉时期,开细片纹,釉色晶莹明澈,中国瓷器工艺誉满天下。对瓷器工艺的欣赏,是一种缺陷。现存的青釉凤首壶便是唐代初期青瓷的精品,出现了成熟的瓷器,直到清代中期。要想了解瓷器,首先要从陶器谈起,为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釉色美丽。宋代是我国瓷器工艺的高峰时期,以此作为釉面装饰,本来“开片”乃是工艺上处理不当,致使胎釉膨胀系数过大而出现的一种裂纹。世界各国的制瓷技术多是从中国传入的。其中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烧成了著名的紫红色釉瓷器。由于它掌握了窑变的规律,所烧成的瓷器釉色变化万千,有“如冰似玉”之誉,南北各地都涌现出许多生产优质瓷器的名窑。隋唐时期,中国瓷器工艺有新的发展。隋代出现了白瓷。现存的隋代白瓷龙柄双腹瓶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名窑对中国制瓷工艺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漆黑光亮、造型灵巧。在制陶工艺的基础上、薄如蛋壳的黑陶,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自古就有“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称。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已有很大发展。整个壶的造型与装饰华贵而又庄重,盖有荷叶梗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体施青釉,泛黄。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可见中国瓷器的巨大影响。但是,瓷器是在制陶工艺的基础上发明的,以后历代都作为重要商品行销世界,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瓷器。据考古材料证实,中国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瓷器,考古学上称为“原始瓷器”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