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古代瓷器中的“系”是如何来的?

古代瓷器中的‘系,’其实不是指瓷器糸例,而是指瓷器上方两端多出的瓷孔条,系的作用不光是瓷器的美观,最主要的功能:穿绳捆扎固定瓷器,便于提起移动之用。因古代瓷器有系的器物大多都是用来装:水、酒、谷种、油等,也称之为实用瓷器。古瓷器上系的多少因器物大小而做,小的器物一般有两系,中大器四糸,六系少见。古瓷器上的系不大,稳固提拉方便之秒用,也突显了古代匠人的大智慧!

唐、五代瓷器“南青北白”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古代瓷器在其发展的中期,曾经出现过“南青北白”的现象,即南方盛产青瓷,而北方则盛产白瓷,这是由于中国南北的生态条件不同所导致。

中国的南方物产资源丰富,林木资源是其中之一,越窑青釉瓷器长期使用木材作原料,烧成温度保持在1100℃左右,釉饰层薄青翠。此外,“在原料方面,我国南方盛产瓷石,它是由流纹石、石英粗面岩、长英岩等岩石中的矿物,经受后期火山的热液作用绢云母化而生成的岩石。瓷石的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和绢云母,但由于风化程度不同,也会含有少量其他矿物。风化程度浅的,则会由于部分长石尚未绢云母化而含少量长石;风化程度深的,也会由于长期的地质作用而生成少量高岭石。因此,我国南方首先烧制成功青釉瓷则不能不归功于首先使用这类瓷石作为制瓷原料。

中国北方瓷窑不具备南方龙窑的特点。北方瓷窑烧瓷的主要燃料是煤炭,这得益于北方丰富的煤炭资源;然而这种燃料却很难烧出还原焰,因而使北方青瓷的釉饰效果不很理想。从工艺原理上讲,上述这种现象是由于北方青釉中的铁因不能被完全还原成氧化亚铁,致使其中的一部分变成三氧化二铁。其氧化亚铁呈现绿色,三氧化二铁呈现黄色,如果工艺上把握不稳,或使釉色偏黄,或使釉色呈现青黄等等。北朝白瓷的釉饰呈现乳白色,虽然有些泛青,但也存在着黄色的成分,这一点与宋代定窑釉饰的特色较为相近。虽然后者釉深处泛青,而北朝白瓷也存在着泛青的迹象。定窑釉饰的烧制使用的是氧化焰,因此北朝白瓷即使没有被完全氧化,也能够表现出它是在烧制青瓷时,因不能很好地控制窑内气氛而出现的一种现象。因此说,北朝白瓷是当时烧制青瓷的一种缺陷,或者说是一种工艺技术欠成熟的表现。

上述情况证明,“南青北白”的生态条件是南方存在着适宜青瓷发展并且走向精美的土壤,北方则不具备,而正是由于这种不具备生产精美青瓷的条件,促使北方生产出了白瓷,而且也同青瓷在南方一样,在适宜更为精致化的土壤中成长,并且逐步发展成可以与南方青瓷并称的瓷器品种。

在“南青北白”的局面下,唐代、五代瓷器异彩纷呈,除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外,还有瓯窑、婺州窑、岳州窑等的青瓷,曲阳窑、密县窑、巩县窑、景德镇窑的白瓷,寿州窑的黄釉瓷,铜川窑、巩县窑的黑釉瓷,鲁山窑的花釉瓷,长沙窑的彩绘瓷,以及独具特色的唐三彩陶瓷和绞胎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