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

所谓海上丝绸之路,指的是古代东西方海上贸易交通路线。其在古时主要有东西两个航线:一是东航线,自中国东北部沿海,经渤海或黄海、或东海到达朝鲜,再渡朝鲜海峡,最终抵达日本;另一是西航线,自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南海、印度洋至西亚、非洲的贸易航线。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丝绸、瓷器、香料、茶叶等商品销往世界。

海上丝路的历史沿革我国古代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远航探险,其中徐福东渡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

海上丝路最早源于公元前2世纪,当时的汉武帝派远洋船队驶往印度洋,开辟了南海至印度洋航线。沿着这条航线,进行黄金、丝织品、珍珠、宝石等商品的交易,从此便有了海上丝路。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控制了长江以南地区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等政权为了利用长江天堑抵挡北方势力南下,于是非常重视造船业。

造船业的发展也为航海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海上丝路逐步延伸,其向西的终点开始从印度半岛东南部向西,跨越阿拉伯海抵达波斯湾,同时广洲港兴起。

此时向东的航线也有了新的发展,由于当时朝鲜半岛的高句丽与日本敌对,所以传统的由中国辽东沿海经朝鲜半岛向南到日本的航线受阻。于是,日使来华改由通过南部横渡黄海,再加上当时的建康成为了南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因而东方航线随之南移。

唐代之时,海上丝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其无论是与东方日本还是与西方各国的贸易往来都变得更加的频繁。海上丝路的航线也变得固定化与经常化。

宋代之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航海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当时的造船业呈现蓬勃发展,再加上对于航海季风规律的掌握、指南针的应用等,当时的海上丝路进一步向西延伸到了阿拉伯半岛西端的亚丁及东非沿岸。

明朝时候,虽说因为与日本作战等原因,海上贸易航线有过阶段性的受阻,但是明成祖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更是进一步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其也在此时达到了顶峰!

海上丝路的贸易为保证海外贸易的稳定发展,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专门针对海外贸易的政策。

唐代时:优待外国使团和商人、尊重外商习俗和宗教信仰、保护外商的合法利益等等。

其更是在玄宗开元二年,于广州设立了海外贸易的主管官员——市舶使,市舶制度由此而诞生。

宋朝时:主动遣使海外,招徕外商,通过奖励、敦促、重用等方式吸引外商来华,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为来华外商在华生活提供便利条件。而且在宋朝时,市舶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制订了海外贸易管理的法规,开始了海外贸易的立法管理。

元朝时:由于军事力量强大,通过远征使得统治层大开眼界,其对于各种奇珍商品的欲望也得到了空前的刺激,因此需要通过海上贸易来使其对于物质的欲望得以满足。

元朝积极鼓励外商来华,也积极组织海外贸易,同时市舶制也通过修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明朝时:明朝前期受与日本交战的影响,有过一段时间的禁海政策。后来,明成祖时专派使臣出访朝鲜、琉球、日本、安南、爪哇、西洋锁里、苏门答腊、暹罗、占城、满剌加、柯枝、古里等国,从而恢复了明王朝与亚洲诸国的外交关系。为进一步发展中外关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七下西洋,与亚非各国开展了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