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的发展简史是怎样的?
老百姓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发现茶树了,最早是出现记载在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同时在公元前1122-1116年,我国巴蜀就有以茶叶为贡品的记载。所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历史源远流长。接下来我们跟随时间朝代的步伐,一起来看茶在每个时代发展的情况吧。
一、汉宣帝年间 (公元前57年-54年) 。
在这个时间段,其中记载的就有蜀人王褒。其所著的<僮约>就有记载武阳实茶及烹茶器具,这里的武阳就是如今的四川彭山县,这点就说明在秦汉时期,四川就已经开始产茶了,并且已经可以批量制作茶叶,在社会中的使用以及十分广泛,可以应用于任何场合,同时有可能也是上层社会的奢侈品。
二、春秋战国后期及西汉初年。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之中,曾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战争,从而导致人口的大迁移,特别是在秦国统一之后,这使得四川对茶树的栽培以及制作技术,随着人口的分散迁移,把这些带到了全国各地,使得河南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北方茶区之一.其后沿长江逐渐向长江中.下游推移,再次传播到南方各省.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在汉代四川的茶树就已经传播到江南一带了。
三、两晋.南北朝(265-587年)。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茶的产量以及普及度已经非常广了,郑羽饮茶的记载也多见于史册,乃至晋后,茶叶的商品化已到了相当可观程度,随着茶叶产量的增加,不再视为珍贵的奢侈品了。当茶叶成为商品之后,这个时代对茶的研究就更深刻了,从而在采制以及工艺上给茶叶分三六九等,上等茶就会被作为贡品,这里就属南朝宋山谦之所著的<<吴兴记>>中:浙江乌程县(即今吴兴县)西二十里,有温山,所产之茶,转作进贡支用.为记载。
这里不得不说的茶可以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之一,其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佛教是提成坐禅的,饮茶可以镇定精神,夜里还可以驱睡,故茶之声誉,逐驰名于世。所以很多的名山大川僧道寺院所在山地和封建庄园都开始种植茶树.我国许多名茶,相当一部份是佛教和道教胜地最初种植的,如四川蒙顶.庐山云雾.黄山毛峰.以及天台华顶.雁荡毛峰.天日云雾.天目云雾.天目青顶.径山茶.龙井茶等,都是在名山大川的寺院附近出产,从这方面看,佛教和道教信徒们对茶的栽种,采制.传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唐。
这个时候的唐朝一统天下,修文息武,重视农作,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由于国内太平,社会安定,随着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也迅速兴盛起来了,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峰,饮茶的人遍及全国,有的地方,户户饮茶已成习俗.茶叶产地分布长江.珠江流域和陜西.河南等十四个区的许多州郡,当时以武夷山茶采制而成的蒸青团茶,极负盛名.中唐以后,全国有七十多州产茶,辖三百四十多县,分布在现今的十四个省.市.自治区.两宋的茶叶生产,在唐朝至五代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全国茶叶产区又有所扩大,各地精制的名茶繁多,茶叶产量也有增加。
五、元朝。
这个时代茶叶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至元朝中期,老百姓做茶技术不断提高,讲究制茶功夫,有些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茗茶,当时视为珍品,在南方极受欢迎.元时在茶叶生产上的另一成就,是用机械来制茶叶,据王桢记载,当时有些地区采用了水转连磨,即利用水力带动茶磨和椎具碎茶,显然较宋朝的碾茶又前进了一步。
六、明朝洪武元年。
朱元璋废止过去某些弊制,在茶业上立诏置贡奉龙团,这一措施对制茶技艺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明代是我国古代制茶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一个重要时代,它为现代制茶工艺的发展奠立良好基础.明代制茶的发展,首先反映在茶叶制作技术上的进步,元朝茗茶杀青是用蒸青,明茶揉捻只是略揉而已.至明朝一般都改为炒青,少数地方采用了晒青,并开始注意到茶叶的外型美观,把茶揉成条索.所以后来一般饮茶就不再煎煮,而逐渐改为泡茶了。
七、清末。
在清末时期,中国大陆茶叶生产已相当的发达,全中国大陆共有十六省(区).六百多个县(市)产茶,面积为1500多方亩,居世界产茶国首位,占世界茶园面积的44%,产量已超过800万担,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总产量的17%.1984年全国出口茶叶280多万担,约占世界茶出口总量的16%.江南栽茶更加普遍.据数据记载,1880年,中国出口茶叶达254万担,1886年最高达到268万担,这是当时中国大陆茶叶出口最好的记载。
好了,以上这些是与大家探讨的关于“中国茶的发展简史”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到你,非常感谢你的阅读~
更多的相关茶知识,请【关注】吴本山人头条号,每天分享茶知识,与茶友共同成长。
欢迎转发,越多分享越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