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能简单地告诉我一些陶器的历史吗?谢谢!急!

陶是瓷的源,瓷是陶的流,源远流长的陶瓷,是古代华夏文明的起点。陶土经500至600度的火焰烧成陶器,陶离土地近,陶罐一般为盛水器,实用又纯朴。瓷土经1200至1300度的窑火烧成瓷,瓷瓶大多供赏花用,漂亮飘逸。陶的属性更多地带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瓷的属性更多地带有女性的阴柔之美。陶与瓷的结合,精与神的交融,便有了千古佳话,精彩喜剧。

陶是属于词的,词是伴着音乐吟唱出来的,一件四五千年前马家窑的舞蹈文彩陶钵,是陶器里最美的舞蹈精灵;瓷是属于诗的,诗是伴着绘画跳荡起来的,一件法门寺出土的秘色釉青瓷碗,也盛满了瓷器里最神奇的故事。中国不朽的唱词是《风·雅·颂》,中国不朽的诗歌是唐诗。陶一般的《诗经》,唐秘色瓷一般的唐诗,是汉族象形文字里最美的陶瓷之声。

喜欢陶的人更多的是创造美的艺术家,陶里面,他们寻到了艺术创造的灵魂;喜欢瓷的人更多的是欣赏美的艺术家,瓷里面他们听到了艺术律动的魂魄。陶孕育了瓷,瓷生长于陶,古代中国的陶器就是随瓷器飘洋过海,传播华夏文明,扬名世界的。具有男子属性的陶器最早爱袒露赤裸红色、橙色、白色、灰色、黑色的肌体,它最爱穿接近大自然的青釉之衣,永远暗示着它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陶器里面,最迷人的是唐三彩,古人常说唐朝女子“以肥为美”。实际上那种健壮的美,更接近男人的端庄之美、浑厚之美。所以,唐朝的美,本质上属于陶的美。唐朝所有的艺术只要有一尊唐三彩,就会把唐朝所有的美都凸出来了。具有女子属性的瓷器最早也爱披青釉之纱,如东汉的青瓷,当陶器被唐三彩穷尽绚丽辉煌之后,便悄然隐退让位于瓷器。中国古瓷最闪亮登场实际上已到了北宋。北宋的五大名窑里的汝窑瓷器卷伏着东方女性最迷人最含蓄的静态美,那种淡雅极致的青色,悠悠闪出女性般的光辉。再说一个“汝”,本身就说明女人似水。所以,宋朝的美,本质上是属于瓷的。宋朝所有美感,只要有一件汝窑碗,就可以把宋朝所有的美都凹括进去了。

宋朝五大名窑之后,青花开始在元朝登场,犹如民间村姑从乡村选美被选进皇宫。明清宫廷里后来出现的红釉、黄釉、蓝釉、五彩、粉彩瓷器等全都带有女性美的特征。因为深宫之女特别有时间打扮,皇上就命督瓷官唐英等烧制了一批又一批适合宫廷皇后、妃子、贵人们喜欢的美丽瓷器取悦她们。到了明清宫廷,瓷器的女性化的美被完全形象化了,被耀艳、张扬着,飘逸出高墙深锁的宫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康熙(豇豆红釉)美人醉柳叶瓶,那娇小又站立不稳的外形,犹如着三寸金莲的踏着碎步婷婷玉立的美人。所以,还可以说,一件康熙美人醉柳叶瓶,把女性化的瓷器的美发展到了极致。明清官窑瓷除了王公贵族最偏爱外就是从古到今的商人了。因为在商人眼里,瓷器与美人一样,除了是艺术品之外,更是保值增值商品,这就是中国瓷器发展到清末年间最大的悲哀了。

从陶器到瓷器,工艺是进化了,艺术却退化了,情感是斑斓了,气质却弱化了。因为陶器更接近自然,依然不失土地之气,而瓷器想靠近天空,却变得高贵而精致,尤其是薄胎瓷,犹如红颜薄命之女子,一碰就碎。从陶器到瓷器,男性的粗犷、男性的阳刚之气消磨了,取而代之的是女性的细腻,女性的完美。古代中国文明史发展到清朝,连男人都要留着长辫,这也印证了从陶器到瓷器发展的那种悲哀、那种凄美、那种凄迷、那种凄厉……一件汉朝的釉陶,男人的伟大与朴实、雄浑与胆略、粗犷与梦想、辉煌与平淡都蕴含在其中了。一件清朝的彩瓷,女人的慈怀与卑贱、坚韧与脆弱、清纯与艳丽、多情与妒气都蕴含在其中了。

从陶器到瓷器,作为地球上的人类,到底获得了什么?失落了什么?退化了什么?进化了什么?这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为此,“以陶的精神烧荒”,这是一句诗,更是一声呐喊、一阵鼓声,时时提醒我们要返朴归真,真正回到绿色的精神心态、环保的精神家园。

先看山是山,后看山不是山,再看山又是山。这是看山人的三种境界,同样,先看陶瓷是陶瓷,后看陶瓷不是陶瓷,再看陶瓷又是陶瓷,这也是陶瓷收藏家分别面对陶瓷艺术品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很多很多人仍在徘徊;第二种境界,很少很少人正在跋涉;第三种境界,极少极少人梦想攀登。

在艺术梦境里,陶瓷是很庄严的;在现实生活,陶瓷是很平凡的。庄严与平凡是山峰又是河流,可以是沧海又是桑田,是会互相演变的。文明史里有了陶器与瓷器的情结,这个世界便变得气象万千了。欣赏陶瓷,要欣赏出品位,赏玩出精神,这才是真正的陶瓷鉴赏家、陶瓷艺术家,而不是陶瓷商人、陶瓷鉴定匠。陶卷伏着暴风雷电;瓷卷伏着风花雪月,真正的陶瓷人生是很苍茫、很孤寂、很内省的,这也许就是陶瓷隐匿着的真谛。

【中国陶瓷的历史历程】

夏商周时期的陶瓷: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 : 这个时期较为有名的是后周世宗的柴窑,以天青色为主,世宗评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所以有「雨过天晴青」的美称。陶路上记载「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可略知其制作精美。

秦汉时期的陶瓷 :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1)瓦当: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2)汉砖:汉砖上的雕饰,包罗万象,繁复美观。无论是彩绘或是浮雕图像都生动活泼,线条灵活;其中表现的故事都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在四川省彭山发现的汉墓中,有一种圹砖是专供筑墓或建隧道使用的,在结构中似乎已经知道应用物理学上的圆柱中空的道理。自古以来,我国社会崇尚厚葬,陶器可久藏不朽,成了最好的陪葬品,有模型房舍、乐器、鸟兽、以及人俑,秦汉时期的兵马俑最为有名,最近陆续出土狻为考古学者重视(3)兵马俑: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4)铅釉陶:铅釉陶是汉代陶艺的一种创新,有黄、褐、绿等色,绿釉较为流行,以铅为釉的基础,加上少许的氧化 就可得到青绿色,熔点低只 烧摄氏七百到八百度,,必且可以薄薄的匀挂在胎上。

在南方也盛产青釉陶,火度高,釉质较硬,也是后来发展青瓷的开端。东汉的中后期就有了青瓷,使用「龙窑」提高窑温,也选用一般瓷器使用的高岭土。

隋朝时期的陶瓷: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唐代的陶瓷: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是唐三彩。
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 ,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故种姿态。至於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著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 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品。

宋朝时期的陶瓷 : 后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

元朝的陶瓷 :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 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1)枢府窑:元代在景德镇设计官窑,制作精美,装饰花纹中常有「枢府」二字,因而又称枢府窑,景德镇渐形成全国瓷器制造中心也是从元代开始。(2)青花:青花是在白瓷上用钴料画成图案烧制而成,只用一种蓝色,但颜料的浓淡、层次,都可以呈现出极其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青花简朴而又华美,既复杂又统一,如同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特色,成为瓷器中的主要品种。(3)釉红:釉红是以氧化代替钴料,做法与青花属釉下彩绘,由於还原成雪红色,釉透红,故名釉红,元代继钧窑之后所出现的另一种红色表现方法,烧成不易,是烧制瓷器较难的一种,往往呈灰红色或暗褐色,相当不稳定,产量不多,传世更少。

明朝时期的陶瓷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

永乐轩德时期为青花瓷器的早期,虽然比不上甜白、脱胎的精致,但由於苏泥渤青钴料的输入使用,使这时期的青花大放异彩;画工的艺术修养很高,利用青料的散晕,作末骨花卉的笔法,产生水墨的趣味;有的利用线条上不同浓淡,产生活泼的变化,显得更为生动有力。元代以来回教的输入也给此时带来丰富的图案,加上中国绘画的运用,布局内容清晰明朗,感觉出他的雄浑古朴。成化、正德为青花瓷的中期,此时苏泥渤青已用完,改用平等青,色淡比不上苏青的浓郁,更无散晕水墨效果,所以另外朝著加彩或细致的表现方面发展,绘画手法力求精练,细描匀染,加上白瓷薄胎,达到精致的目标。嘉靖、万历年间为青花瓷之晚期,回青的使用,给嘉靖诸窑带来盛况,色彩浓艳而强烈。此时产量较大,并由荷兰船运往欧洲。万历年间有名的五彩、斗彩、成为后世彩瓷发展的基础,甚至日本伊万里古瓷也是根据 这时期的斗彩发展出来,「万历彩」也就在史上成名。同时又有红地黄彩、蓝地黄花、红地青花、黄地青花五彩、描红等等各式彩磁及前代各窑之大成,图案是千变万化、增加许多。

明代开始,窑址都趋於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於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釉为主,而明代后走入了彩绘世界,瓷胎也趋向薄、细、白的 求,在坯身上记住款式也从此开始,年代、堂号、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据有更确实的辨认。

清朝时期的陶瓷: 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於匠气。福建省德化白瓷,莹白而带透明感,生产佛像相当有名。清代中期,外销陶瓷发展出来的广彩,艳丽照人。(1)粉彩:雍正时期则以粉彩最有成就,粉彩主要特徵是用色调柔和淡雅,比例精细工整,故又称「软彩」;采用白粉扑底成立体状再加色彩,并染成浓淡明暗层次,清新透彻,温润平实,深具工笔花鸟之意味及浓厚的装饰性。(2)珐琅彩:乾隆时期继承前清二朝风气,产生不少秀丽精巧作品,而后则不惜资本,追求创意,综合各种工艺技法,运用在陶瓷之上,仿其他各种素材的产品也很多。在彩绘上最大的成就就是珐琅彩,最早采用进口的颜料烧制,所以也称「洋彩」。珐琅彩所用的材料,色择晶莹,质地凝厚,用作装饰,花纹有微凸堆之感。景德镇瓷胎运到宫廷,命画院化工加以彩绘,多属「内廷秘玩,所以装饰画法极为精细,追求华美艳丽,狻具宫廷气息,加上宫中的「古月轩」作款式,全属内府,成为有名的古月轩瓷。(3)紫砂:宜兴紫砂到清代产量更大,名家辈出,除宜兴壶的制造外,日常各式用品如碗盘、花瓶、花盆等都有,保持胎本色、古意盎然、各种色陶也都具有创意。(4)织金:「织金」就是用金线沟边再填彩,相当具有特色,采用景德白胚在广州加彩出口,也一直延传到今天。(5)黑瓷:山东博山的黑瓷,是北方农家流行的生活用品。(6)石湾塑:广东石湾塑造人物近年来很受重视,釉色变化万千,栩栩如生,尤其以故事人物,表情生动有力又具趣味。

中国近代的陶瓷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摧残,千载名窑也停滞而趋向衰落。陶瓷生产水平继续下滑,生产规模也日趋萎缩,制造工艺上仍沿行旧法。 中国毕竟有悠久的制瓷传统,广大瓷工身怀绝技,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奋力发展以手工技艺为特色的仿古瓷、美术瓷生产,坚持与外国机器制造的日用瓷相抗争,保持了中国瓷器在国际上的美誉,于衰落中显示了振兴陶瓷的潜力。

【陶瓷的分类】

陶瓷有多种的分类方法,一般人们习惯按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类:

①按用途来分,可分为日用陶瓷,艺术(陈列)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电器陶瓷,电子陶瓷,化工陶瓷,纺织陶瓷,透千(燃气输机)陶瓷等等。

②按是否施釉来分,可分为有釉陶瓷和无釉陶瓷两类。

③人们为了生产、研究和学习上的方便,有时不按化学组成,而根据陶瓷的性能,把它们分为高强度陶瓷,铁电陶瓷、耐酸陶瓷,高温陶瓷、压电陶瓷,高韧性陶瓷,电解质陶瓷、光学陶瓷(即透明陶瓷),磁性陶瓷,电介质陶瓷,磁性陶瓷和生物陶瓷等等。

④可简单分为硬质瓷,软质瓷、特种瓷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