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名师和著名的国画大师分别是谁?
现当代江西仍然名人辈出,尤其在文化和艺术领域里,涌现 出了一批堪称大师级的人物。其中,现代史学大师是陈寅恪。陈寅恪(1890—1969年),修 水人。出生于湖南长沙。1902年得奖学金往日本留学。1907年 入上海复旦公学,1909年毕业。1910年后到瑞士苏黎世大学、德 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等读书深造。
能运用 英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梵文、满文、蒙文、藏文等13种文 字。1926年7月任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导师(教授)。1931年清 华学校改名为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中文系教授,南京中央研究 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第一组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
抗 日战争爆发后在西南联合大学执教。后任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 和广西大学教授。1942年在成都燕京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任教。1949年春任岭南大学中文系和历史系教授。1953年起任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 科学部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 委员等。
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以及梵文、突厥文、西 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经典均有精湛研究,为国内外学者所推崇。 主要著作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历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 诗笺论稿》《柳如是别传》《金明馆丛稿》及《寒柳堂集》等。出版有《陈寅恪集》。
中国现代戏剧拓荒者是熊佛西。熊佛西(1902—1965年), 原名福禧。丰城人。1919年入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攻读教育 学与文学。在校与同学创办《燕大周刊》,任主编。1921年初加入 文学研究会。又与沈雁冰、陈大悲、郑振铎、欧阳予倩等12人组 织民众剧社,在上海出版《戏剧月刊》。
1923年获燕京大学学士 学位j宠赴美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专攻戏剧。1926年获 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归国后历任国立北平大学艺 术学院戏剧系教授兼主任、燕京大学国文系讲师、《古城周刊》主 编、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戏剧教授、《戏剧与文艺》月刊主编、中华 平民教育促进会河北定县试验区戏剧研究会主任及农民戏场主 任。
1934年领导北平戏剧协会演出所作《屠户》。七七事变爆发 后,历任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学校校长、中央青年剧社社长。1939 年与叶仲寅结婚并合编《戏剧岗位》月刊。又在桂林创办《文学创 作》月刊并任主编,创办《当代文艺》月刊并任主编及任上海市立 戏剧实验学校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 合会全国委员、副主席,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华 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 理事,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第四总分 团副团长,全国文联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 院长,《辞海》编辑委员会委员。
著有《铁苗》《铁花》《青春的悲哀》 《赛金花》《佛西戏剧》《上海滩的春天》等。古典文学名师是临川籍的游国恩。游国恩(1899-1978 年),字泽承。临川人。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任武 汉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讲师、教授。
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次年入华北革命大学政治 研究院学习。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后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 主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等。专攻中国文学史与先秦 文学,尤其是楚辞更有深湛研究。
著有《楚辞概论》《楚辞长编》 《屈原》《先秦文学》《读骚论微初集》《楚辞论文集》等,又参与主 编有《中国文学史》(4册)。国画大师有两位,分别是傅抱石和黄秋园。傅抱石(1904— 1965年),新余人。生于南昌。出身贫寒,当过瓷器店学徒。1923 年在南昌江西第一师范毕业后曾任中小学教师。
酷爱绘画、书法 和篆刻。曾受画家徐悲鸿指教。1933年公费留学日本,在帝国美 术学院攻读东方美术史和雕刻,并从事著述、翻译。1935年回国 后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又参加郭沫若领导的国民党政 治部第三厅工作,并兼任艺术专科学校中画系教授。
1945年2 月与徐悲鸿、老舍、巴金等300余人发表《文化界对时局进言》。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 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擅长山水画,注意意境和技法的表现, 并善于将水、墨和彩色三者融为一体,达到生机盎然的效果。
在 传统国画技法的基础上,吸收外国画法,表现出独特的风格、浑 穆的气宇。也擅人物画。对中国美术史和画论有深刻的研究。主 要著述和美术作品有《中国绘画理论》《中国绘画之研究》《中国 古代山水画史研究》《山水人物画技法》《写山要法》《中国美术年 表》《石涛年谱》和《韶山》《江山如此多娇》(与关山月合作)《罗马 尼亚访问写生集》《傅抱石画集》等。
另一位国画大师是黄秋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