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知名青铜器,它们都用了什么方法铸造?
回答这道题之前,我先提个疑问?为啥问春秋有战国有哪些知名青铜的问题时,要配上一张商晚期的后(司)母辛鼎,现在我的感受就像下面这个鼎一样,有是一点点的方,嘿嘿,这件鼎也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青铜器的铸造发展历史在可以追溯到距今近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这一时期青铜器刚刚发展起来,一切都在探寻和摸索阶段,随着时代的推移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到了东周时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彩采冶铸造技术迎来了大发展大飞跃的阶段,当时的工匠们不仅熟练掌握了铜矿采冶技术,还比较精确的掌握了青铜合金的配比,使得不同用途的青铜器,性能更优,这种配比记载在东周大百科全书《周礼·考工记》之中。
正是由于人们对青铜性能的更全面的认识,掌握了更为先进的铸造技术,加之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纷纷崛起,各地的青铜器风格、类型和纹饰也随之丰富起来,不仅融入了各地的文化,也融入了各个诸侯(或贵族的)的喜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器型优美,纹饰精美的青铜精品,下面给大家简单的介绍其中的几件,分别代表着几种工艺:失蜡法铸造、范铸法、分铸法、复合金属铸造工艺。
淅川出土铜禁,失蜡法禁身四周攀附有12个铜怪兽。怪兽有角,张口伸舌,凹腰,兽面状,尾上卷,前爪攀附禁沿,后爪紧抓禁外壁,似欲吞饮禁上的美酒。禁下附虎足10个,虎昂首挺胸,凹腰扬尾,虎尾作管状与禁下铆钉相接以承托禁身。
铸造工艺:这件铜禁的纹饰非常的精美,而且繁缛,用一般的方法很难铸造出来,专家推测这件器物应该使用失蜡法铸造的。简单的说失蜡法就是用蜡做出器型然后外面用耐高温的泥包裹住待泥干了略一加温蜡就化了流出来,然后灌青铜溶液冷却打碎模具青铜器就出来了。
曾侯乙编钟,范铸法曾侯乙编钟,我想不要作过多的介绍了吧,这套编钟,是目前为止我们已发现先秦时期编钟数量最大的一套,共有65件,其中一件是楚王赐给曾侯乙的镈钟。这套编钟的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呈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纹,细密精致。铸造工艺:这套编钟应该是使用范铸法铸造的。所谓的范铸法就是用特制的泥巴根据需要制成的青铜器外形,做成一个空腔的陶坯,用600度左右的温度将陶坯烧制成陶范后备用,需要制造青铜器之前,将浇筑前的陶范经过预热后,再将熔融铜液注入陶范中,溶液冷却,取出青铜器。
莲鹤方壶,分铸法莲鹤方壶器型壮丽,以蟠龙作为主体纹饰,两耳是健雄华美的怪兽,器的四角攀援这有翼的飞龙,圈足下伏有咋舌双龙,两旁是镂空有华冠的大龙以为耳,这些主体的青铜兽具有某种动态和旋律感,尤其是壶顶莲瓣中的立鹤展翅欲飞的姿势,颇为生动和写实,这和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春秋晚期社会动荡相当厉害,莲鹤方壶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构思。铸造工艺:莲鹤方壶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突出的部件,这些部件是体现铸造出来,然后再将这些铸造好的部件镶嵌到青铜器主范中,在进行合铸,这种青铜铸造工艺为分铸法。
越王勾践剑,复合金属铸造工艺我想喜欢青铜器的人都认识这把剑,剑长55.7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越王勾践剑代表了当时兵器铸造的最高工艺:同心圆首、菱形暗格纹、复合剑技艺,在当时独领风骚。
铸造工艺:越王勾践剑是一种运用复合金属铸造工艺铸造出来的。在上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已经能够使用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分铸法,或局部嵌铸法,到了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出现用两种不同成分的青铜合金熔铸或嵌铸成器,这种方法有的是为了装饰,也有的是为了实用性,兵器铸造中采用这样的方法是为了使用,因为兵器不同部位在受力不一样,性能不一样,所用的青铜合金比例就不一样,剑的中脊含锡少,两锷含锡高,呈现的颜色也不一样,所以这一类剑,我们又称为双色剑。
这种复合金属铸造工艺还有一种,用不同的金属复合制造器物,如中山王墓出土的铁足大鼎,就是铜铁合铸器,铜铁合铸器对于珍贵青铜器来说,不是很理想,并不是为了提高器物的价值,而是节约铜的使用。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