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莫奈《日出印象》,梵高《向日葵》,高更《塔希提岛的女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徐悲鸿《奔马图》,齐白石《虾》、《牵牛花》、《蛙声十里出山泉》。希望能帮到你。*-*
举例一些著名画家的代表作
达芬奇〔意〕:《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
梵高〔荷兰〕:《向日葵》,《星夜》
张择端〔中〕:《清明上河图》
毕加索〔西班牙〕:《哭泣的女人》,《梦》
安格尔〔法〕:《泉》
莫奈〔法〕:《印象日出 》,《睡莲》
齐白石[中]:《虾》
徐悲鸿[中]:《奔马图》
拉斐尔[意]:《雅典学院》
修拉[法]:《大碗岛上的星期天》
米勒[法]: 《晚钟》,《拾穗者》,《牧羊女》,《死神与樵夫》
塞尚〔法〕: 《静物》
够了吧?
谁知道中国著名画家?[3个以上]
齐白石
徐悲鸿
张大千
徐渭
潘天寿
李可染
八大山人
吴道子
黄宾虹
林风眠
石涛
靳尚谊
钟涵
刘小东
赵辰
张邦兴
张济平
马刚
龙力游
傅抱石(1904-1965,原名瑞麟,江西新余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他少年时便酷爱书画、篆刻。他尤其醉心于石涛画风和绘画理论,因号“抱石斋主人”。作品有《江山如此多娇》、《仿苦瓜山水》、《潇潇暮雨》等。
潘天寿(1898-1971)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浙江宁海县人。作品有《梅月图》、《映日》等。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号青藤道士浙江山阴(绍兴)人,我一直觉得他像中国的凡高,他的画独立自由,更为奇特的是他的经历,在《古文观止》中有“徐文长传”,写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馀,竟不得死。”作品《墨葡萄》图和《荷蟹图》今藏于故宫博物院。《墨葡萄》图中有句诗“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许仁龙
孙逊
高天雄
五大著名画家的经典代表作
张大千《竹溪六逸图》
《竹溪六逸图》是张大千作于1939年(时年41岁)的作品。这幅作品是张大千居住在青城山期间闲暇之时寄寓情思的倾力之作。画面上,除了必须出现的“六逸”之外,还有一个侍砚童子,一共七个人。比起经常可见的一两个人物的画,此件作品要复杂得多,花费的力气也要大得多,因为画面上的这些人物要分别交代清楚,而且周围环境、竹林背景、溪水映带,均需要有所关联,相互照应。此作是张大千的代表性作品,并且有很好的收藏记录。
林风眠作品《芦雁》
林风眠的作品中总是洋溢着宁静的诗意和优雅的色调。既有时代面貌,又富于装饰性和感染力。此次秋拍精选的《渔舟》、《渔》、《捕鱼图》与《芦雁》、《岚》等作品,都是以平远式构图展开,显示了画家一贯的风格,同时也为作品笼罩了一层孤独忧郁的薄雾。譬如《渔》,林风眠就用平远画法画就了江南风景,利用水墨的浓淡变化营造出淡泊和寂寞;近景渔舟上的渔人背景与临水而立的渔鹰,面向远处的几抹烟岚与远山,这是一种孤独的象征,包含着复杂而又丰富的人生意绪。这是林风眠极喜欢的画题,他曾不厌其烦地反复表现这一题材;而《京剧人物》则是林风眠探索形式化的代表性作品,为表现出对立体的偏爱,他巧借戏曲人物来抒发情感,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其造型借鉴了舞台形象的脸谱特点,又将其简化,用平面切割、符号象征以及直线、孤线和冷暖色的对比,刻划了强烈的戏剧性场景。林风眠对力与美、善与恶、历史与现实的感觉,都收纳在画面之中了。
黄胄作品《丰收图》
黄胄的作品惯以描绘少数民族风情为主,并以表现浓郁的生活气息、欢乐的气氛、诗意的情怀著称。在数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创建了以欢乐为主导的绘画美学。而这次上拍的《马上角力图》正是这样一件具有代表性的佳作:近景用墨线勾出黑马的结构与轮廓,再施以浓墨,使他更加丰满、凌历,红衣女骑手与之形成和谐的对比,越显鲜明而沉稳;白马蓝衣女骑手,在简练的线条中与对手相映成趣。整幅作品线、墨结合,相辅相成,造型充满活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应该说,这是一幅最具代表性的、最能体现黄胄艺术水准与艺术高度的经典之作。《丰收图》是黄胄作于1957年8月1日的作品(发表于当时的《解放军画报》),画面123*245cm,出现的人物有33个、马驴牛等有23个之多,此外,车、碾、农具、成堆的玉米,以及远处的山坡、近处的向日葵、充盈画面的是和谐而丰收的喜气。在如此丰富之极的画面中,主次分明,疏密有秩,让人叹为观止,显现了黄胄统揽全局的能力、高超的造型本事、娴熟的笔墨技巧和深透的生活经验。
钱松岩作品《天安门颂》
这次上拍的钱松岩的《天安门颂》、《爱晚亭秋色》和《毛主席诗意》等15件重要画作,是钱松岩先生长女、北京画院已故画家钱紫钧女士的家藏珍品。《天安门颂》作为钱松岩政治题材类的代表性作品,创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画中场景异常恢宏深远,且刻画细腻;在观赏时,您会发现天安门上缺少了画龙点睛的主席像。经先生后人讲述,才知道原来钱松岩是出于毛主席的崇敬和热爱,生怕自己画不好、画不像毛主席像,所以想尝试粘贴《毛主席语录》上毛泽东画像,但在反复试验后,确认这样的方式实在难以保持画面的统一、和谐,最终将相片取下。值得说明的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钱老因为领袖画像的问题难以解决,再也未敢涉及此题材,足以可见《天安门颂》的弥足与珍贵。
李可染 《漓江胜景图》
“漓江系列”是李可染山水画经典性系列之一。 《漓江胜景图》高122.1米,宽69.3米,整体布局令人想起中国的戏曲舞台,视野流动自由,不受话剧框式舞台“三面墙”限制。山峦奇峰的排列,有起有伏、有争有让,类似“跑圆场”。 回环的水势,错落的船帆,比照呼应。 “美目盼兮”、“秋波漾兮”,唤起观者诗意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