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您亲眼见过哪些著名书法家、画家?有什么感受?

现大家,有名的,吴老,沈老,苏老,高老,刘老,冯运,霍老,张老,李老,熊老,顿博士后,宋教慢,陈教授,王教授,肖导师,刘老师等等我都见过,听过课,交流过,中国书法。最大的感受,中国书法的法,中国书法的规律,值得探讨研究,并堆广普及到,全民族大众中去。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都是哪几幅?

中国有着数千年悠久、丰富的文明历史,历朝历代有着许多杰出画家创作的古典名画,一直流传至今,而成为璀璨国宝和艺术珍品。然而,若要从中确定我国的十大传世名画是哪些,那实在是困难之极,因为好作品的确是太多太多了。不久前,由国家文物局等权威机构组织著名专家学者和艺术大师,经过认真挑选、仔细研究、取舍难夺,最后给出了下述10幅伟大作品,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应该算是国家“钦定”的一个最权威的名单了,这大概也是我国有史可载的第一次,实可庆祝。

当然,前文说过,中国历朝历代的传世名画、杰出画家实在是太多,远不止这10幅。名重当世、流芳千古的古代国画大师还有很多,诸如吴道子、王维、戴嵩、苏轼、宋徽宗、赵孟頫、王冕、倪瓒、倪元璐、唐寅、徐渭、董其昌、吴昌硕、郑燮、石涛、八大山人、任颐、米芾;要是再加上近、现代的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就更多了,他们的传世之作也都是无价之宝、国之重器(包括本榜单十位画家的其他代表作)。只不过,下述这10幅更具代表性罢了。

这里按历史年代先后顺序给以简要介绍。

1、洛神赋图(晋朝顾恺之)

三国时期第一才子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诗”,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了。后来,晋朝著名画家顾恺之(约344—405年,今江苏无锡人)依据《洛神赋》,画了这幅流传千古的名画,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全卷分为3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一说她就是曹植之嫂、曾先后嫁给袁绍之子与曹丕等人的三国美女甄妃甄宓)重复出现。原赋中对洛神的描写,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皎若太阳升朝霞”等,以及对人物关系的描写,在画中都有生动入神的体现。其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出一种空间美。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这幅画现有宋朝4个摹本(原本不存),绢本,设色,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等处。

2、步辇图(唐朝阎立本)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唐朝阎立本(601—673年,雍州万年人)之作。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3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对其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此图原本不存,据考证系宋或此前摹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3、五牛图(唐朝韩滉)

《五牛图》是一幅纸本设色画,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作者韩滉(723—787年,今陕西西安人),曾担任过宰相节度使,封晋国公。本图无作者款印,本幅及尾纸上有赵孟頫等人的题记。画中5只不同形态的牛,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笔墨稳健,结构标准,造型生动,形貌真切。五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如果作者不是对牛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牛的造型描绘有十足把握的话,是万不敢涉此绘画风险的。在鼓励农耕的时代,以牛入画有着非常的含义。此图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流失海外,1950年经周恩来批准以6万港元在香港购回,1977年修复成功,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4、唐宫仕女图(唐朝周昉、张萱)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宫仕女图》系列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挥扇仕女图》,绢本,设色,纵33.7厘米,横204.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簪花仕女图》纵46厘米,横180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虢国夫人游春图》,宋徽宗摹本,纵51.8厘米,横14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捣练图》,宋徽宗摹本,纵51.8厘米,横140.8厘米,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宫乐图》,纵48.7厘米,横69.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周昉和张萱均为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

5、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成功地刻划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略,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所绘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包括听琵琶演奏、集体观舞、间息、独自赏乐、依依惜别5段。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40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绢本,设色,宽28.7厘米,横335.5厘米。原迹已佚失,今版本为宋人临摹本(未得公认),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者顾闳中(约910—980年,江南人),此为他唯一的传世作品。

6、千里江山图(宋朝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作者款、印,据卷后隔水黄绫上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1090—?)所作,相传是他18岁时所画,后英年早逝,堪称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清乾隆年间收入宫中,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以“咫尺有千里之趣”表现手法,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画面上层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而又细腻精到,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钤“缉熙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28方。

7、清明上河图(宋朝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细微的手法,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当时是世界第一大都市,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为典范风俗画作品。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绢本,设色。北宋画家张择端(1085—1145年,今山东诸城人)仅见的存世的一幅精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总计在5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1695个各色人物,房屋楼阁30多栋,牛、马、骡、驴等牲畜60余匹,车、轿20余辆,大小船只20余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曾5次进入宫廷,4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个摹本,其中大陆10余本,台湾9本(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有7本),美国5本,法国4本,英国和日本各1本。

8、富春山居图(元朝黄公望)

此画是元朝画家黄公望(1269—1354年,今江苏常熟人)为无用师所绘,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至正十年(1350)完成,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水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变化,气度不凡。展开画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的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既形象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作者晚年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它于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幸好吴之侄从火中将其抢救出来,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称《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较长称《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藏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5月18日《剩山图》点交仪式在北京举办,6月1日在台北故宫与《无用师卷》合展。无疑,其传奇经历为它入席十大传世名画增加了不少分量。

9、汉宫春晓图(明朝仇英)

明朝画家仇英(约1498—1552年,号十洲,江苏太仓人,侨居苏州)的《汉宫春晓图》,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时节宫闱之中的日常琐事: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等,所画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115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显示了画家过人的观察能力与精湛的写实功力。它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题,描绘后宫佳丽百态,其中包含有画师毛延寿为王昭君写像的著名故事。但人物皆为唐以来衣饰,取名汉宫,是当时对宫室的泛指。全画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除却美女群像之外,复融入琴棋书画、鉴古、莳花等文人式的休闲活动,诚为仇英历史故事画中的精彩之作。绢本,设色画,纵30.6厘米,横574.1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10、百骏图(清朝郎世宁)

清代是中国宫廷绘画的顶峰,来自西欧的传奇画家郎世宁(1688—1766年,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意大利米兰人,耶稣会教士,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唯一外籍作者)则是清代宫廷绘画的领袖;正是在他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影响之下,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代宫廷画风。郎氏善画马,《百骏图》是其代表作之一,其平生100余幅绘马作品中的杰作。此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全卷色彩浓丽,构图复杂,风格独特,别具意趣。全卷以白描的手法,绘有100匹骏马放牧草原的场景,马匹或卧或立、或嬉戏或觅食,自由舒闲,聚散不一,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原藏宫廷大内,原本一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一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