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前中国有那几位油画大师
李铁夫 (1869-1952) 居于一个突前的历史位置。在中国美术史上,李铁夫是第一个到西方学习艺术,并且获得极高成就的人。他在 19 世纪末就进入了西方美术学校学习西洋绘画,并多次获奖。除了艺术之外,李铁夫还是一个中国早期的民主革命家,曾追随孙中山左右。对于他的绘画,孙中山也给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洵足与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诚为我国美术界之巨子。”李铁夫留美时曾以美国著名肖像画家萨金特为师,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他一生以萨氏门人自居,在肖像画方面确也深得萨金特衣钵,善于以深色背景突出人物,比较注重人物性格及心理刻画,《康有为像》便很能体现李铁夫肖像画的这一特点。 李铁夫是辛亥革命前中国掌握油画技法最早的画家之一,在他之后很多年,美术方面才有了更为普遍的留学运动。
从20年代开始,更多的中国艺术青年迈出了国门,掀起了更新中国传统绘画观念的美术启蒙运动。与 20 世纪初期赴日研习西洋画不同,民国时期的艺术青年更多的奔向了油画的发源地欧洲,更为直接的接受了西方绘画技法的训练和现代艺术精神的熏陶。
1919年,徐悲鸿( 1895 — 1953 )在经过短暂的东洋习画之后,负笈法兰西,从此踏上了成为艺术巨匠的伟大道路。徐悲鸿旅欧期间,对西方艺术史中诸如委拉斯贵之、伦勃朗等老大师们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临摹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全面掌握了西洋写实主义绘画的精髓,就这一点来说,中国早期的油画家中无出其右者。例如,《参孙与大莉拉》这张画,便是徐悲鸿临摹伦勃朗的一幅名画,为此他曾经花了很长时间待在德国的博物馆中,徐悲鸿对伦勃朗绘画语言的理解和把握在这件作品中不难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