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发展史
最早认识“中国制造”四个字是在上世纪70年代。
一个渠道是在百货商店看见那种虽然已属残次但是依然紧俏的“出口转内销”的内衣内裤;另一个渠道就是在陕西蓝田插队当农民时,在那些昏暗的油灯之下千辛万苦千针万线用柳条、用玉米棒子壳、用蒲草编织的小篮小包小垫上,郑重其事贴下的那一枚枚“中国制造”的小标签。
那时对于“中国制造”的意义就知道六个字:给国家换外汇!
三五十年过去了,我们中国已经能“无所不造了”。我们中国制造出的已经远远不是那几件仅仅用来换取那点宝贵的外汇的原始的初级的日用的、农副业的产品了。
据说我们中国还可以给欧美的人民制造丰富舒适、便捷低廉的生活。当然我们也为自己制造出了将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制造出了逐渐接近我们自己想要的生活。
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我们中国从国有大中型企业到已经站立了近乎半壁江山的非公乃至私营企业,当然也必须包括那些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小作坊、小商户,在白昼一般的现代化流水线上、在土洋结合车间工坊里、在依然昏暗的小油灯下,亿万训练有素抑或也没有经过训练的、勤劳智慧抑或也没有什么智慧的中国人,或用理想、或用金钱、或用热情、或用习惯、或用创造、或用本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制造着这个世界的人们需要的一切东西。
这些东西自从离开了这亿万中国劳动者的手之后,它们的命运就注定要被打上“国际”、“政治”、“关系”这样的符号。无论我们中国制造的是好是坏是多是少,是两头在外还是自给自足,是略有富余还是准备倾销,都“关系”着“国际”、“政治”。
当我们在制造针头线脑的时候,我们是穷光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富裕的“国际”“政治”“关系”,既提防着自己口袋里的钱也提防着自己脖子上的命;当我们在制造飞机火箭的时候,我们已是万元户,看着温饱有余的人们在探头探脑,那些更加富裕的“国际”“政治”“关系”,更加小心的防范着自己股市银行里的余额和自己头脑中的智慧;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制造“神七”、“神八”,制造超级电脑、高速网络,制造持续三五十年高速发展的神话了,那些处心积虑提防着我们的“国际政治关系”,不更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单极权威、霸主地位忧心忡忡!?
一个占着世界四分之一聪明智慧的人口大国,用举国之力挖空心思加班加点制造下去,我们打算制造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这的确是一个我们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的、负责任的大国,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们有这样的能力、有这样的实力、也有这样的动力,通过我们的悉心制造,决定性地影响、改造、完善这个世界。中国制造什么?什么都可以造!从中国几千年兴衰更替的历史发展来看,前进、上升、发展的时代,中国制造秦汉的一统天下,制造大唐的盛世繁华;纲常失序、诸侯混战的年月,中国制造天下大乱,制造民不聊生。
在中国刚刚逃脱了一个多世纪衰落屈辱的恶梦之后,我们开始制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辉煌。同是那个得意的历史,同是那块失意的土地,我们拥有了这个地球最多的人口,等待着温饱、等待着获取;但是我们也拥有了这个世界上最多的人手,进行着耕耘,进行着创造。
我们这块负重的土地,恰恰因为有了这十几亿双手,又让一切可能变得轻而易举。
我们中国制造瓷器,让全人类都有饭碗;我们中国制造布匹,让全人类都有衣穿;我们中国制造电脑,让全世界都链接成家。
没有哪个民族能有这样的伟力,没有哪个民族能有这样的胸襟。那句“中国人买什么什么贵,中国人卖什么什么贱”---的确不是一句吓人的话。
当然,我们中国仅仅满足于制造这些具体的物什还远远不够,依我们五千年不竭的文明智慧,依我们亿万中华民族优秀子孙的光辉传承,我们还要为全世界制造比春秋战国更为灿烂的思想,比唐诗宋词更为华美的诗篇,比西游红楼更为动人的故事,比元清更为壮丽的疆土,比欧美更为丰富的发明。
当然,我们中国还要虚心向欧美的先进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世界制造高效率、低成本的可持续的发展,更核心的是要极大地重视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这样一个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优势,把制造大批的镌刻着深厚中华智慧烙印的优秀人才,作为一件战略的、头等的大事来抓,如此这般,我们光明辉煌的中华文化还愁什么不能在学习、进取、发展、提高的过程中,为全人类制造一个中西合璧、共生共赢崭新未来!?
如此看来,我们不仅要埋头多多的制造,还应该经常度度方步,琢磨琢磨我们中国人应该怎么制造、制造些什么,怎么制造得更好,不仅要制造出中国效率、中国风格,还要制造出中国文明、中国胸怀、中国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