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中国现代话剧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

  

中国现代话剧的历史发展:

1.早期话剧——文明戏

话剧是在引进了西方近代散文剧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1907年,

留日学生李叔同、曾孝古、欧阳予倩等组织了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创作演出了中

国第一部话剧《黑奴吁天录》,这标志着文明新戏的开始。
  此后,话剧以“新剧”“文明戏”

的名义流传开来。

2。 20世纪20年代话剧

在“五四”新思潮和西方戏剧流派、作品的影响下,20世纪20年代一批话剧艺术家如田汉、

丁西林、洪深、欧阳予倩、郭沫若等完成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任务。
  “爱美剧”等社会问

题剧以及随后出现的话剧剧坛百花争艳的局面使戏剧艺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

优秀作品。如欧阳予倩的《波妇》、洪深的《赵阎王》、田汉的《获虎之夜》、丁西林的《压迫》、

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等。1928年,经洪深提议,称新剧为“话剧”。
  

3。 20世纪30年代话剧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话剧逐渐壮大并臻于成熟的历史时期,话剧艺术逐渐为民众接受。

左翼戏剧的发展与抗战戏剧的兴起,使话剧反映现实的力度有所增强。同时戏剧创作手法渐

趋圆熟,杰出作品不断出现,‘话剧理论日趋系统和完善。
  曹禺在1933年完成其处女作多幕

剧《雷雨》,继而又发表《日出》《原野》等,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中国现代戏剧走向成

熟的标志。其他名剧还有田汉的《名优之死》、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夏衍的《上海屋檐下》

和李健吾的《这不过是春天》等。

4。
   20世纪40年代话剧

总的说来,当时无论是国统区戏剧还是沦陷区亦或解放区戏剧,都有意识地吸收富有

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华,创作出一大批优秀剧作,如曹禺的《北京人》,郭洙若的《屈原》,陈

白尘的《升官图》,贺敬之等的《白毛女》,阳翰笙的《天国春秋》,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

《桃花扇》,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田汉的《丽人行》,宋之的的《雾重庆》。
  

5.新中国十七年话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话剧笈展也掀开了新的一页。十七年的话剧事

业发展历史是辉煌的,又是曲折的。既有伟大的成就,也有惨痛的教训。

(1)新中国成立初期话剧的开拓与收获

1949~1956年,话剧艺术家们充满革命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创作出大批歌颂

新生活、新事物的优秀剧作,如老舍的《龙须沟》、陈其通的《万水千山》等。
  同时由于吸

收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导演、表演体系,话剧舞台表演艺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双百”方针指引下的话剧繁荣

1956年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其后又提出艺术的“民族化”,

使艺术家们倍受鼓舞,艺术创造力大大增强。
  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又一丰碑”的老舍三幕

话剧《茶馆》面世。

(3)文艺政策调整与劫难前的话剧繁盛

1959年冬天至“文革”开始,在文艺政策调整的情况下,话剧艺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

在重新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基础上,话剧舞台涌现出一批优秀剧作,如郭沫若的《蔡文姬》

《武则天》,田汉的《关汉卿》《文成公主》,曹禺的《胆剑篇》,沈西蒙的《霓虹灯下的哨兵》等。
  

其后,“文革”浩劫横扫中国大地,话剧艺术在“样板戏”的冲击下出现十余年的停滞,

这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悲哀。

6.新时期话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促使新时期

话剧孕育再生、蓬勃发展。
  

1977~1979年,是一个亢奋复苏的阶段,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剧作。其中有刻画我国老

一代革命家的作品《丹心谱》《陈毅市长》和《彭大将军》等;有反思“文革”的《枫叶红

了的时候》《于无声处》《报春花》和《左邻右舍》等。这些话剧大胆突破,勇于创新,既善

于反思左倾思潮的历史教训,又敢于揭示新时期社会生活的现实矛盾,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真

实性和多样性。
  

20世纪80年代的话剧是在危机中探索的阶段。由于当时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入和大

众传媒的勃兴,中国话剧发展从高潮走入低谷。面对危机,话剧工作者们锐意革新,从形式

入手,掀起了具有探索性的实验话剧热潮。谢民的《我为什么死了》,北京人艺的《狗儿爷

涅槃》,徐晓钟的《桑树坪纪事》,高行健的《绝对信号》《野人》,魏明伦的《潘金莲》等是

最有代表性的剧作。
  其中《桑树坪纪事》是当代中国话剧发展的集大成之作,标志着当代中

国话剧艺术的成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纷纭复杂的时代潮流面前,话剧艺术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

动荡。
  总体来看,近二十年中国话剧的基本走向是:探索剧热潮消歇,现实主义回归,多种

创作方法交织;人物形态上,从塑造典型性格到更为注重内心展示;话剧整体呈现为从以

艺术为标尺移位为市场运作和媒介包装;小剧场话剧日益兴盛,以其机动灵活的运作机制,

为话剧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开拓的空间,为寻求戏剧和观众的结合拓展了新的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