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六大画家是哪些?
赵歧、刘褒、张衡、蔡鱼、刘旦、杨鲁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他“天资氵睿哲,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奇技伟艺,磊落焕炳。”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张衡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从小好学不倦。青年时代游学长安、洛阳,用了至少十年来研习文学,29岁时写成著名的《东京赋》和《西京赋》,总称《二京赋》。张衡曾当南阳郡守的幕僚。三十多岁时,张衡出仕,当过郎中、太史令和尚书,并惩治过一些贪官。三十岁后,张衡开始研习天文。对天文历算有深刻研究,着有《灵宪》、《算罔论》。在中国历史上,《灵宪》第一次正确解释了月蚀成因。阳嘉元年(132年),他制成世界上第一个地震仪——候风地动仪,可以准确测出地震方位,并令使官记录地震方向地点,积累了许多可贵资料。张衡对天文学有很突出的贡献。他改进了浑仪,117年制成浑天仪;发明了水运混象,所着的《浑天仪图注》是浑天说的代表作。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着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着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在数学方面,他着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赵歧、刘褒、张衡、蔡鱼、刘旦、杨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