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贵族如何打造雅致贵重的金器?
中国黄金制品的最早发现是在夏商时期。在岁月的洗礼中,中国古代金器经历了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碰撞,见证了中西方多元文化的交融,展示了不同地域、民族的审美意识、生活情趣与观念信仰,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黄金艺术。
夏商西周时期,中国金器的发展处于萌芽阶段。黄金制品器型较小,纹饰简单,多为人体或其它器物的附属装饰。分布区域主要集中于西北、中原和西南地区,范铸、锤揲、錾刻、剪切等工艺已被熟练掌握。
图1 约4000~3800年前 金耳环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金耳环(图1)出土于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年代距今约4000〜3800年,现藏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两只耳环均为椭圆形,周长约8〜9厘米。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的金器是我国出土时代最早的一批黄金制品,开启了中国使用金饰的先河。
图2 商 臂钏 首都博物馆藏
臂钏(图2)出土于北京刘家河商墓,现藏于首都博物馆。打制而成,相对成环,两端作扇面形,环径12.5厘米。该臂钏是中原地区出土同类器中时代最早的,刘家河商墓出土的金器地方色彩十分鲜明,极有可能是商朝周边少数民族制造的饰品,是研究中国早期金制品与装饰观念的珍贵实物。
图3 西周 金腰带饰 河南博物院藏
金腰带饰(图3)出土于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年代为西周,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系国内出土文物中年代最早的一套完整金腰带饰。由12件部件构成,其中三角龙形带饰1件,兽首形带扣3件,圆形环7件,方形环1件,总重400多克。西周后期,金腰带饰盛行于黄河中游的陕晋一带,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而铸造工艺与兽面纹的使用,则体现出明显的中原文化传统。
西南地区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也出土了大量金器,数量多,种类丰富,工艺高超,在中国同时期文化遗存中独领风骚。
图4-1 商 金杖(局部)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图4-1 商 金杖(局部)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金杖(图4)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年代为商代,现藏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全长142、直径2.3厘米,重463克(含部分碳化物)。两侧薄,中间略厚。出土时金杖内侧尚存木质碳化物,推测原为木芯金皮杖:先将金条锤打成宽约7.2厘米的金皮,再包卷木柄。在杖的上端有长约46厘米的纹饰图案,系由人头、鸟、鱼、箭等组合而成的图案,或反映出金杖与巫术祈祷仪式的关联。
图5-1 晚商至西周 金冠带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图5-2 金冠带纹饰线描图
金冠带(图5)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年代为晚商至西周,现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外径20.4、高2.83、厚0.03厘米。冠带系锤揲成形,表面錾刻出四组相同的图案,每组图案由一个人头像、一支箭、一只鸟、一条鱼组成。此图案与三星堆遗址出土金杖上的图案十分相似,或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王权与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