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潮汕瓷器的发展史
潮州瓷器
中国广东潮州及附近县镇所产的瓷器。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陲潮汕平原的韩江两岸,历史上是瓷器的主要产地和出口地。市郊有飞天燕瓷土矿,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构成了潮州瓷器发展的基本条件。
唐代潮州已生产青白釉瓷器。宋代,城东的笔架山水东窑生产规模更大。明、清时期,主要产地在枫溪,相继有彩瓷出口,至康熙年间更具规模。1915年,潮州彩瓷在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奖。1950年以后,生产规模继续扩大,质量迅速提高。1986年潮州瓷器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和保加利亚国际博览会金质奖。潮州已成为包括采矿、陶瓷生产、陶瓷机械制造、陶瓷科研与教学在内的陶瓷综合产区。
潮州瓷器瓷质纯净、细腻,釉色有白、青、影青、黄、酱色等。瓷制品包括日用瓷、艺术陈设瓷、建筑及工业陶瓷,其中以艺术陈设瓷著称。瓷塑、通花、瓷花是潮州市枫溪镇独特的高级艺术品。瓷塑人物、动物、盆景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工艺精细,造型大方,线条优美。这些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工艺瓷也称作美术瓷,潮汕的工艺瓷有两个种类,一种是瓷塑,一种是彩瓷。
瓷塑在潮汕的起源,可以追溯得很久远。1976年,揭阳新亨出土一个骨灰罐。罐有盖,盖顶塑一朵莲花。罐的正面有长方开门框,门楣有桃花浮雕纹饰,门两边塑着武士装束的门神,戴盔披甲,持斧执剑,眼圆嘴方,神态威武。门框两侧罐腹各贴一条盘龙,龙背上方分列十二生肖神像,着袍执笏,躬身而立,龙和神像都是高浮雕。罐足为三层仰莲浮雕。这个骨灰罐,《揭阳文物志》说是南朝时期的产品,时间可能定得过早。佛山、南海、新会等地出土过不少同类器物,造型装饰,都与揭阳的这个骨罐相似,是唐代佛山窑的产品。韶关唐代张九龄墓出土的十二生肖陶俑的造型,与此罐十二生肖神像也相同。这个骨罐,应该是唐代的制作。这个罐的装饰,已经包括了潮汕近现代瓷塑人物、动物和花卉三个类型。不过,骨罐为陶质,也不一定是本地产品;真正可以算得上潮州工艺瓷塑的,年代最早应该是笔架山窑产品。
宋代笔架山窑的瓷塑,有捏塑和雕贴两类。除了为炉、壶、盂、罐一类日用器皿装饰之外,作为观赏瓷器制作的,还有西洋狗、狮子、人像和佛像。现在收藏在潮州市博物馆的一批宋窑西洋狗,头大身短,双耳圆而垂,神态各异。制坯的艺人捏、雕兼用,手法极简练而能传神,造型技巧相当高明。该馆收藏的另一件宋窑瓷塑,是被命名为“麻姑献寿”的妇人像。人像作半跪姿势,双手抱罐,体型健壮,面容饱满。睑和手部用很明净的线型塑出,略带图案化,却准确而生动。衣服的褶纹简单而自然。从这些佳作看,宋代潮州窑瓷塑的工艺水平不低。
但是,宋代潮州窑的瓷塑工艺,与晚清以来潮汕的瓷塑工艺,并没有传承关系。随着元代笔架山窑口的废弃,明代海外贸易和佛教信仰的衰退,瓷塑在潮汕近乎绝迹。到清代同治年间开始复兴。但当时的潮州瓷塑,以佛像和小型的动物玩具为主,而且使用印模生产,带着浓厚的商业色彩,工艺水平不高。一直到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扶植下,以潮州枫溪为代表的潮汕瓷塑才真正复兴,出现一批瓷塑艺术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枫溪瓷塑,以仕女人物和堆塑通雕花篮、贴花通雕花瓶最有特色。
枫溪瓷质地细腻,色泽洁白,宜于塑造仕女人物。艺术家们利用这一特点,精心设计、着意雕琢,所塑造的仕女人物造型娇俏婀娜,线条明快流畅,釉彩莹润洁雅,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枫溪的仕女人物瓷塑,轻盈精巧,体现出一种阴柔的美,一种秀美。它是否也在某一个角度上,体现了现代潮汕文化的性格?
堆塑通雕花篮和贴花通雕花瓶实际上只是一种类型。它吸收了潮汕其他民间工艺美术——例如木雕和石雕的携刻镂空手法,制成通雕花瓶或者花篮,再堆贴用装饰土制作瓷花,烧制而成。枫溪堆塑通雕花篮,以1979年制作的大型作品“春色长在大花篮”为代表作。这件作品高1.2米,直径80厘米,玲珑通透的通雕花篮中,堆塑了600余朵缤纷盛开的瓷花,瓣薄如纸,芯细如丝,色彩淡雅,如春色宜人。1982年,花篮送到德国展览。参观者无不惊叹这件作品的巧夺天工,称誉它是“永不凋谢的鲜花”。现在,“春色长在大花篮”作为地方特色工艺的代表作品,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内。
彩瓷指用彩绘对瓷器进行装饰,有釉上彩、釉下彩、粉彩等形式。潮汕彩瓷用于餐具、茶具这些日用瓷的装饰,但更能体现其特点的,还是花瓶、壁挂、立屏一类高档陈设瓷器的制作。
潮汕彩瓷的产生时间还很难明确断定,只能约略说这是清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工艺。明代嘉靖年间到清代初期,潮汕的瓷窑生产的基本上是碗、盘等日用青花瓷器。民间艺人摹仿中国水墨画的技法,用毛笔蘸着青花色料,在瓷坯上绘画花卉、山水、人物、鸟兽,题写诗词,配以锦纹、菊瓣、缠枝花一类花纹。青花瓷器的生产,为彩瓷工艺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技巧经验。到清代中叶,潮州制瓷艺人开始生产彩瓷。潮州彩瓷引进了江西景德镇的三彩、五彩、粉彩和广州的积金彩等技艺,并从本地其他民间工艺种类吸取营养,逐渐形成自己清新鲜丽的特色。
潮汕彩瓷按彩绘形式的不同,大体可以分成诗画、开光、满彩和金地万花四个大种类。诗画式,是在白地瓷器的一方器面上绘画,而在相对的另一个面题写诗词。诗情画意,相映成趣。开光式即在器型的主要部位空出一飞寸或多个白瓷面,白瓷面采用亚字形、果形、花形、瓶形、鱼形、书形或者扇形的形状,称为开光。开光瓷面,绘以书画,它的外围,则用不同色彩的锦地纹饰或图案花边衬托。满彩多用于大件花瓶的装饰。它的特点,是用均匀、饱满的构图,在瓶坯上绘满纹彩,不论从哪一个角度,都可以观赏。金地万花则在瓷器正中部位绘上主要图样,图样周围加满陪衬纹饰,再填上金地,将整个瓷面完全覆盖。金地万花具有色彩鲜艳、富丽堂皇,构图匀称而主次分明的艺术特色。
到清末,潮州彩瓷业发展较快,府城和枫溪一共有彩瓷作坊二十多间,从业艺人有三百余人。潮州的彩瓷工艺完全成熟,它接近于广彩,又具有自身特色,南洋商人在订购中国瓷器的时候,把它称为“潮彩”,以示与广彩有所区别。这一时期,潮彩的名师和精品也出现了。宣统二年(1909),潮彩艺人廖集秋创作“百鸟朝凤”盘,许云秋、谢梓庭创作的人物盘碗,在南京举行的南洋劝业会上都获得了好评。80年代以来,潮汕彩瓷工艺更上一层楼,作品连连获奖。最骄人者,有广东省潮州市彩瓷总厂研究所集体制作的“堆金牡丹花鸟三百件天球花瓶”。这件作品采用潮彩勾勒、洗染、填色技法和釉上堆金工艺,二次烧制而成。瓶颈和瓶脚用满彩花纹图案装饰,瓶体用工笔描绘出8朵怒放的牡丹花,叶绿花红,花枝上,白头翁栩栩如生。花和叶的边缘用金线条堆起。整个花瓶,清雅与繁富,淡远素朴与金碧辉煌,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赏心悦目,富有浓厚地方特色和较高艺术欣赏价值。在1986年莱比锡世界春季博览会上,这件潮州彩瓷代表作获得了金质奖章.